謝嘉林++王立功++謝占民
摘要:在我國畜牧養殖業中,養豬業占據著很大的比例,也為養殖戶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養殖戶經濟效益的獲取和豬的健康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很多中小規模豬場主對豬疾病的預防都非常關注。基于此,對中小規模豬場疾病發生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防控措施。
關鍵詞:中小規模豬場;疾病;預防;控制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6-0036-01
隨著畜牧養殖業的不斷發展,養豬場目前正在朝著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但對于很多中小規模養豬場來說,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豬場疾病越來越多,并呈現出難以控制的局面。本文對導致中小規模豬場疾病發生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了中小規模豬場的疾病防控措施。
1 中小規模豬場疾病發生的原因
1.1 豬群過于密集
中小規模養豬場受場地的限制,豬的活動范圍比較狹窄。一旦豬場內有一頭豬發病,就可能傳染給其他豬群。同時,不同年齡層次的豬的免疫力也是不同的,受場地的限制豬場可能將各種豬混養在一起,會導致豬群整體免疫力的下降。
1.2 病原體較多
養豬場是一個比較密集的場所,在豬糞便處理不當或者處理不干凈的情況下,極易導致細菌混合感染情況的發生。一旦出現混合感染疾病就會惡化,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也更加復雜。在豬場常見疾病中,豬氣喘病會導致其生長停滯和咳嗽,混合其他病原體,往往會將一種極為常見、極易治療的病癥變得更加嚴重,甚至增加豬群的死亡率。
1.3 用藥不當導致疾病擴大
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①不了解藥物的特性,隨意配藥;②盲目使用新藥,不注意抗菌譜;③盲目加大藥量,不注意混合均勻度;④不注意藥物的輪換使用和休藥期[1]。豬疾病的治療和預防中,藥物使用不當,不僅會造成豬疾病無法治愈,更甚者會導致藥物毒性的增加,導致豬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攀升;而有些藥物在使用不當的情況下,還會導致生豬產品藥物超標,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甚至會產生環境污染,嚴重影響著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
2 中小規模豬場疾病防控措施
2.1 嚴格豬場建設
密集的養殖場地容易導致疾病蔓延。因此,豬場在建設初期就要考慮到疾病防控方面的問題,嚴格按照科學的規劃進行豬場建設。
2.2 做好計劃免疫
養豬場需要定期做好豬疾病的監測,包括豬瘟、乙型腦炎、細小病毒病、藍耳病、偽狂犬病等的監測。每季度要對豬群隨機抽樣進行免疫抗體監測。商品豬需要做好藍耳病、偽狂犬病、豬瘟等疫病的抗體監測工作。同時,每一批生豬在免疫后3周需按照10%的比例隨機采樣對相關疾病進行免疫抗體監測,一旦監測出疫病需及時將監測結果送相關部門分析,并積極采取防病措施[2]。在免疫抗體檢測中,若檢測結果未達到國家相關規定,應及時補免,保證豬場內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100%[3]。
2.3 科學保健和治療
養豬場保健工作的實施是為了凈化和控制病原,更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健康管理措施。在保健工作上,主要分為季節性、階段性、治療性三個方面。季節性保健方面,因冬春季節是豬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因此要重點防控;而在夏秋季節,因溫度較高,防控重點應集中在熱應激的控制上,以清熱解毒藥物為重點。階段性保健方面,要做好母豬產前產后、仔豬斷奶與轉欄前后的保健工作。治療性保健方面,一旦發現豬群中有幾頭或幾欄豬發生腸炎或呼吸道方面的疾病,重點用中獸藥進行保健。保健工作中,藥物的選擇多采取中草藥和敏感藥物。治療過程中,藥物的添加和使用要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不能隨機加大藥物劑量,要科學聯合用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敏感性高的藥物,最大程度地保證藥物治療的安全性。
3 小結
綜上所述,中小規模養豬場疾病的存在與豬場距離和藥物治療不合理存在一定的關系,從這些問題入手,中小規模養豬場疾病的預防需要嚴格控制養豬場建設,做好計劃免疫、科學保健和治療工作,最大程度地保證豬的健康,進而提高養豬戶的經濟效益,保證居民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 施光秀.中小規模豬場的疾病防控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4,12(9):87-88.
[2] 梁 宇.小規模養豬場疫病發生的特點和防控措施解析[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4,20(11):106.
[3] 陳華吉.農村小規模養豬場的疫病防控[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5,1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