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萍廊坊市第十四小學
等待讓數學課堂更精彩
徐麗萍
廊坊市第十四小學
在課堂教學中要提供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學會耐心等待,等待學生的激情、發現、錯誤、評價和感悟。讓學生在學到數學知識的同時,個性得以張揚。只有這樣,才能使數學課堂更加精彩。
等待;探究;感悟;評價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要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這一新課程理念除了強調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外,更多地是強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個親身經歷、動手實踐、主動探究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提供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就顯得十分重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學會耐心等待,給學生自由的空間,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自覺地進行知識建構,教師再作適時恰當的調控,這樣學生對知識就有了內化的過程。
學生的數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學生在主動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中,由于存在著一定的個性差異,他們的探究過程就會變得多姿多彩,發現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我們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從而等待學生的發現。
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時,教師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橡皮筋。讓學生用兩只手的四個手指把橡皮筋拉成一個長方形。然后提問:如果要使長方形的面積變大,有什么辦法?如果要使長方形面積變小,又該怎么辦?教師在學生動手實踐時,要注意學生在操作時的表現,要積極深入地參與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中,去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和看法。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關。接著讓學生用若干個面積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小紙片去擺長方形,并記錄長方形的長與寬及面積,為進一步探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奠定基礎。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因此,在設計教案時,把需要學習的數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巧妙地寓于各種各樣生動具體的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機會,引發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認知沖突,從而產生學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當中。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先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的概念以后,再讓學生想辦法測量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片的周長。經過學生的討論、交流與動手操作,得出了以下三種測量方法:①滾動法;②化曲為直法;③把紙片對折、對折再對折,再測量圓弧的長,乘以8。這時,教師在肯定了學生的方法后,然后拿出一根繩子,上面系著一個小石子,甩動繩子,形成了一個圓,然后提問:“這個圓的周長你有辦法測量嗎?”面對這個問題,學生一時之間陷入了迷茫,從而產生了認知的沖突,學習的激情空前高漲,這時,讓全班同學去研究圓的周長應該如何去計算,學生便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當中。
上述教學片斷,學生在自主探究,動手實踐中(測量圓形圖紙片周長)產生了學習的自信,而在解決實際問題(計算甩動的圓的周長)時產生了困惑,認識到原先的測量方法存在著局限性。從而產生了解決問題的激情,這時引導全體同學探究圓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效果最佳。
新課程的課堂是具體的、動態生成的,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有探索,難免就會有出錯,它不是教師可以完全預設的。我們靜下心來思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或理解有偏差,或思維不夠深刻,或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同。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捕捉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寶貴教學資源,特別是要等待學生的錯誤資源,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互補功能,提供他們自主探索的空間,讓他們合作交流,各抒己見,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中,老師本著一顆真誠的心讓學生進行交流,并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被老師重視和尊重。在這種安全的心理環境下,學生身心愉悅地學習,并實行優勢互補,達到共同促進和提高的目的。而教師卻用真摯的愛去欣賞著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點點滴滴,真誠地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即使是原先錯誤的學生,也能在與同伴的交流和對話中,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原因,從而進行自我否定,掌握正確的方法。整個教學過程真正為所有學生創造了“成功”的機會,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也能得到和諧的發展。
新課程對于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同時,新課程也非常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互相價評和自我評價,這樣,會有效地促使他們進行自我反思,讓他們在學到數學知識的同時,個性得以張揚,潛能得以開發。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當學生學習成功時,教師要學會等待,和學生一起分享經過自己的艱苦探索最終掌握知識的成功喜悅,激勵他們加倍努力,從而爭取獲得更大的成功。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挫折時,教師更要以百倍的耐心去等待學生的發現,適時、有效地幫助引導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獲得成功,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學生永遠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習,要有“過盡千帆盡不是”的耐心,去等待學生在課堂上的每一次精彩表現。相信等待一定會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更加精彩。
[1]斯苗兒.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3
[2]徐靜兒.等待的藝術[J].教學月刊,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