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兵石家莊實驗中學
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
劉愛兵
石家莊實驗中學
傳統的地理教學,受教材內容的局限和教師教育觀念的影響,更受應試教育的束縛,許多教師只注重地理知識的傳授和地理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地理學思想在教學中的體現,已成為影響地理教育健康發展的不可忽視的因素,應當引起每一個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高中階段的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知識積累已較厚實,認知能力比較強,思維比較活躍,情感世界比較豐富,我們的教學如果還局限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這一層面上顯然是不夠的,這既難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更難適應新的課程標準。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
科學正確的人地觀是21世紀各行各業人員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素質,是學校教育必須培養的一種觀念,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正是地理教育的優勢。地理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懂得人類是地球環境的產物,是地球大家庭的產物,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動物、植物有共同享用地球環境及自然資源的權利。如果人類按自然界的發展規律辦事,自然界的一切就會和人類和諧發展,自然資源也會按照人類的需求達到永續利用的目的;如果人類對環境為所欲為,違背了自然界的發展規律,自然界就會用各式各樣的自然災害來懲罰人類。從而教育學生愛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介紹了許多當前人類面臨著的全球性的環境與發展問題:人口劇增,資源過度消耗,環境嚴重污染,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溫室效應加劇,酸雨增多,臭氧層出現空洞等。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剖析這些案例,分析其成因、后果及解決辦法,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觀,認識到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認識到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的生存權利,就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
地理教學多年來犯的一個通病是“大而空”。根據27、28屆國際地理大會的一些資料分析,我國的中學地理教育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學生在“地理調查、實踐、操作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有較大差距。這是我國中學地理教學的最薄弱環節,也是亟待加強的重要環節。因此,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關鍵突現出來。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設置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課程計劃對課程結構作了重大改革,安排了“綜合實踐活動”,并納入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由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四部分組成,其中地理研究性課題的研究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為研究學習的基礎。研究性學習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目的,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和創新實踐精神,著眼于給學生終身受用的知識和能力,反映和適應了時代對教育的需求。
在教學中,我十分重視課程中安排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教學時不流于形式,結合實際,緊扣“本地”具體情況,將學生身邊的“鄉土地理”列為重要教學內容,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
狹義理解課堂教學就是坐在教室里進行教學。在新世紀,地理教師不應有這樣的理解。地理課堂教學的“課堂”要擴大化。根據教材或者課題的需要,校園、野外、社會、家庭、網絡都可以作為地理教學的課堂。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有多種。其中狀態(教學欲望)、策略(教學方式)、內容(教學課題)、環境(教學場所即課堂)是主要因素。擴大了的課堂使地理教師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在課本作為唯一教學依據、教室作為唯一教學環境的情形下,教學活動往往以教師單向講授為主。而在新世紀新教材新環境下,師生互動學習將成為重要的教學方式。在互動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活動從以往的個體為主轉向個體、個體與小組相結合。我在講解《門檻人口和中心地》一節時,就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分別調查學校所在地餐飲業、個體零售批發店、旅館、賓館等的數量、規模,結合當地人口數量、消費水平和門檻人口理論寫一篇小論文。又如在講解《文化景觀》時就讓學生過了一把導游癮;講解《宗教》(《高中地理新教材限選第一冊》)內容時則組織學生討論“宗教和迷信”的關系等。在互動學習過程中,我們教師傳統意義上的“教”和“講”將日趨減弱,而領航者的作用將日益加強。學生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得到的不僅是知識技能和觀念,而且培養了科學意識、創新精神、動手能力和愉悅情感。
新課程標準中關于宇宙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宇宙、天體及地理環境是運動和變化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運動與時空分布是有規律的,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和發展變化的,人類社會與地理環境之間的對立與統一,地理環境具有自身的發展變化規律,地理環境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人類在認識環境、利用環境、改造環境、保護環境的過程中必須遵循客觀規律等都是地理哲學思想的具體內容。比如在講到臺風、火山、沙塵暴、寒潮等內容時,不僅要強調其災害性,還要全面、客觀、辨證地分析其好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從宏觀到微觀引導學生全面、辨證地認識地理環境以及地理環境和人類社會的關系問題,以培養學生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成因、分布、演變等,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隨著高中地理教材的改革,高中地理新教材更適應了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地理學科具有的鮮明特點必將為我國培養具有新世紀創新人才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