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蓉四川瀘州天立學校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自主學習研究
胡忠蓉
四川瀘州天立學校
目前,由于諸多原因,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因而不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鑒于如此情況,要改變這種現狀,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把學生看成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對象。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一個學生英語成績好壞,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生能否主動學習。我在十幾年的英語教學中摸索出以下幾點做法,實踐證明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明顯的效果。
每節英語課前讓學生自己從課本或資料上找出五道題,主要是選擇題改錯題,寫在黑板上,任意叫五位同學到黑板前來做,而后這位同學逐個點評這五道題,并讓做題的同學講述原因和解題思路。這樣每人出五道題,那么全班四十多個學生每人五道題加起來,就等于多做了二百多道題。此外,針對學生弱項進行大量的改錯練習,提高學生做改錯題的能力。每個學生站在講臺上時,十分注意自己的書寫和語言規范,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學生的心理素質也得到了培養。甚至盼著上英語課。
所謂“分組討論”,就是把全體學生四人一組分成若干個小組,由英語水平較高責任心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帶領其他組員參與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面上點撥”是指教師通過“分組討論”時,對學生的表現加以及時的評價,對學生所反映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這一方法在新授課與復習課上都屢試不爽,得心應手。
在復習課上,“分組討論,面上點撥”的運用更是如魚得水,效果非凡。面對一份練習題,教師的講解往往不一定能對準學生的“病癥”。而現在,卻可以放手讓組長領著討論,鼓勵組員就疑難問題向組長發問,組長能解決則罷,不能解決則質疑英語老師。這樣,十至二十分鐘之后,一份題中適合學生口味的“重難點”就會自然而然的被老師盡收心底,面上點撥時,就可有的放矢,詳略得當了。此一“妙招”,益處多多。
(1)調動了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四人一組討論,一轉身就可湊在一起,“組長老師”即在眼前,同時競爭范圍縮小,誰也不甘心被落下。因此,全組同學都能積極參與,連學習英語最差的同學也能不時插上幾句,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課堂氣氛活躍。
(2加深了學生的印象,提高了記憶效果。全組同學意見不一致時,就會互相爭論,然后向鄰組求援或向老師求答,如此這般,答案大多會水落石出,印象自然深刻而不易忘記。
(3)優秀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因為英語好手充當“小教師”的角色,在與組員的討論交流中,會自覺不自覺的把自己的已有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并初步上升為理論的高度,這一行為會反過來進一步促進其水平的提高。其次,組員質疑組長,組長再問老師,老師在給他(她)解答時,會對這一問題進行適當的加深與提高。使他(她)們有所收獲后,再用自己的思路去解釋給他的“學生”。
(4)彌補了部分學生不敢或不愿向老師發問的不足。不可否認,許多同學有很多不懂的問題,卻不愿開口問老師,而“分組討論”時“老師”就在眼前,而且是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同學,因此,不少在老師面前問不出口的問題,在“小教師”面前則問得無拘無束,爭得毫無顧忌。
(5)減輕了老師講課時對中下游學生的顧忌,提高了中下游學生的聽課質量。因分組討論時,部分容易題目的疑問已得到解決,因此,老師在講評時對中下游學生的顧忌就會減少,不必面面俱到。也因分組討論,“師生”近距離交流,簡單易懂的問題對部分同學來說不再是聽課的“絆腳石”可以集中精力聽其它重點問題。因而提高了學生的聽課水平與聽課質量,久而久之,中下游學生的英語水平不但不會被落下,反而會逐步提高,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倡導體驗參與,促進學生發展的基本理念和教學原則。同時,學生的成績也獲得了大面積的豐收。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使用課堂用語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和表達能力,對于知識點和書面表達掌握的程度則要通過作業來練習和檢驗。教師多使用作業評語可以提高學生的書面理解和表達能力。我認為,評語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也是師生對話的一種方式。因為教師在評語中所使用的語言是有實際內容的,即對某個學生及其作業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或評價,所以很容易被學生理解、接受和效仿。作業評語不僅是給學生打個“Good”或“A”“B”“C”。評語內容可以包括學生學習和思想的方方面面,語言形式可以是一個詞或一句格言,還可以是三言兩語的描述或隨感,或提出幾個帶有啟發性的問題。在評語中,可以對差學生進行鼓勵,對成績好的學生提出更高要求。實踐證明,注重作業評語能夠拉近師生的距離,學生甚至期盼老師布置作業,極大的激發了他們學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主,隨時要注意保持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在課堂上既可當導演,又可當演員,盡量使每個環節都充滿趣味,讓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愛學英語,愛說英語。這樣就能潛移默化的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課堂教學質量也會明顯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