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毓萍
摘要:針對傳統的聲樂教學,中等師范做出了重大的改進。傳統教學觀念古板,結構散亂,實踐和培養機制不夠完善,中等師范學校的聲樂教學目的,就是針對傳統教學的弊端進行合理的改善,為我們的國家培育實踐性的音樂藝術人才。
關鍵詞:中等師范音樂課堂 ?聲樂多樣化表演教學 ?實踐型音樂藝術人才
作為中等師范學校的一門必修課,聲樂課所體現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時代的快速發展,導致人們對自身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從填飽肚子到需求精神富足,從簡單的音樂到多樣化的音樂需求,音樂老師的壓力越來越大。在音樂教師進行聲樂表演教學時候,教師不僅需要將傳統的表現形式傳授給學生,同時要與時俱進,充分領悟到跨界演唱的精髓,將不同種類的音樂,不同形式的音樂表演有機結合,創造出奪人眼球的表演形式,從而讓學生學習受益,適應當下的社會要求。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快速轉換教學觀念,與時俱進,從而讓學生受益,真正學到能在社會立足的知識。
一、多種表演形式的教學
(一)做好課堂教學
在中等師范,我們進行聲樂教學的主要場地就是課堂,我們要特別重視,努力營造好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顯著的提升自身的能力。
(二)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
傳統教學手段,最主要的缺點就是死板拘謹,現在中等師范聲樂教學,有效參考了當今社會對我們的要求,總結出需要培養能夠進行多樣化唱法的學生。鑒于這樣的教學目的,作為一名中等師范的聲樂教師,我們需要收集各國的歌曲和戲曲資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之最為有用的、最為出彩的地方提煉出來進行詳細的講解,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各國最為出彩,最獨特的唱法和表演形式。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了國內的精髓,我們要與時俱進的將具有代表性的國內流行歌曲剖析詳細講述,讓學生感受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如今我們的聲樂教材中,已經編入了我國較為典型的流行歌曲《龍的傳人》,對于這篇教材,筆者進行了詳細的講述,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我國聲樂的特征。《龍的傳人》是臺灣作曲家侯德健于1978年12月16日創作的作品,由臺灣男歌手李建復演唱了這首歌,隨后經香港歌手張明敏演繹,歌曲傳遍中國,而龍的傳人也成為中國人的民族別稱。歌曲不僅節奏緊湊,同時也體現了我國人民的不屈精神,同時,十二生肖只有龍是我們中國人創造,給予了希望國人能夠多些創造的深情。既具備愛國情懷,又寄予深厚的期盼,同時歌曲節奏緊湊,跌宕起伏,這就是我國聲樂中流行歌曲的典型之作。
隨著多樣化的教學的進行,我們也意識到這樣的一個問題,由于所要教學的內容和種類繁多,我們課堂時間十分有限,學生的接受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如何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舞臺表現力就成為我們的最大的難點。因為我們需要培養的是具備綜合能力的音樂工作者而不是單獨只會唱歌的歌手。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只有轉換教學方式,將傳統的僵硬的教學手段剔除,使用因材施教的照顧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的教學手段。
例如:不同學生的優勢之處不同,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給自己定制的任務就是在一周內了解每個學生的優勢和劣勢所在,將學生進行歸類。例如,我們班級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舞臺表現力優秀,但是聲樂方面欠缺明顯,接近一半的學生表現形式單一,其余的學生聲樂能力優秀,但是在舞臺上顯得拘謹。筆者利用有效的課堂時間,進行班級學生普遍短板的地方進行教學,將互為優缺點學生放在同一組別,以便他們課后相互學習,從而讓學生都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二、依據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教導復合型人才
(一)依據社會調查來看
社會對于聲樂專業的人才的需求,具體表現在聲樂學校以及企業的文化部門。依據我的母校常州中等師范音樂學校08屆畢業生30人的調查顯示,30%的學生在中、小學從事音樂教學,35%的學生在企業從事文職類的工作,18%的學生留在學校深造留任,其余的學生依舊在家待業。用人單位對我們的學生要求越來越高,既要能夠完成企業交代的任務,還要能夠在企業舉辦文化活動的時候,起到宏觀操控的作用。對學生的回訪調查顯示,絕大部分的企業事業單位,對學生都要求能夠表演多種形式的聲樂作品,甚至在中小學中,對學生的聲樂表演還需要進行有效的輔導。因此,當我們的學生還沒有畢業之前,教師針對社會對我們的人才要求,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二)目前我們中等師范聲樂表演的教學情況
由于傳統聲樂教學對我們的影響已經達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基本所有的中等師范學校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候,普遍以美聲教學法為主。又因為學生的吸收能力存在差異,本身進學校的時候參差不齊,教師的精力過多的放在學生基礎性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從而導致學生的表演能力存在嚴重的短板。這就導致當學生進行舞臺表演的時候,舉止僵硬,將節目效果大打折扣。教師由于傳統思想觀念的原因,過多的強調師范的重要性,對學生今后的就業環境及學生適應能力不問不顧,從而導致學生過多的只是單一的表演形式,純粹的模仿,不能達到立足于社會的基本要求。因此,學生在今后就業后,只能重復的表演,重復再重復,毫無創意可言。
三、 結語
教學改革的探索,需要我們每一位中等師范聲樂教學教師的努力,我們需要不斷的轉換觀念,尋求最合適的方式進行教學,努力培養出具備優秀實踐能力的學生,從而讓社會滿意,讓學生自身滿意,從家長對我們放心。目前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我們中等師范學校的學生,仍舊有一大部分學生沒有完成就業,或者進入滿意的就業環境。作為中等師范學校,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開拓創新,依據社會對我們的要求,在課堂內豐富教學形式,培養出綜合性的人才,從而增加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另一方面,我們要利用自身的優勢,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為學生的就業添一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要為不能就業而煩惱,從而能夠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學習之中。
參考文獻:
[1]黃莉.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表演課教學現狀與改革[J].音樂大觀,2012,(09).
[2]王世飛.中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的發展及其精神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運用探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年.
[3]黃玲.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學業評價的思考[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