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蜜
摘要:任何器樂的學習都應從娃娃抓起,因此,兒童鋼琴教學成為鋼琴教學領域中普遍而重要的一個部分。由于兒童心理不成熟,往往會產生抵觸學習鋼琴的情緒,本文根據自己學琴的經歷,以及對鋼琴教學的多年探索,制定對兒童鋼琴教學有針對性的教學和輔導策略,力圖站在學生和教師的角度,談談這個讓家長和老師都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兒童 ?抵觸情緒 ?習慣 ?質量
教授鋼琴多年來感觸頗多,遇到最多的問題不是兒童手小或者無法完成演奏技巧,而是讓家長們苦惱的抵觸問題。現在筆者雖然是專業鋼琴教師,但是在小時候也是個帶有抵觸情緒的學琴孩子,筆者結合自己從小學習鋼琴產生的抵觸情緒,進而轉變學習態度的經歷,以及做為老師后多年的教學研究,從根源上談談如何引導轉變抵觸情緒的問題。
一、養成練琴的習慣
每天必須安排適當的練習時間。初學鋼琴的孩子大多年齡在4、5歲,這個時期的孩子注意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練習時間不宜過長,在20分鐘左右為宜,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安排一天練習2次。目的是讓練琴成為一日三餐一樣的生活規律。家長應從一開始學琴就嚴格貫徹這個規定,不能因為任何原因改變或擱置練琴的時間,否則結果就是“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很多慢慢產生抵觸情緒的孩子都是一開始沒有養成練琴的習慣,隨著曲子的難度增大,慢慢逃避練琴,久而久之就會抵觸練琴,當遇到家長的指責時這種蓄積的情緒就會一促即發,進而產生厭惡鋼琴放棄學琴的念頭。
在筆者的學琴生涯中就曾出現過一次這樣的情緒爆發。平時沒有注意按時按量的練習,臨到考級前每次練習都在一個小時以上,其實練習的注意力在半小時后已經不集中了,在這種痛苦的練習中,筆者終于爆發了,宣稱不學鋼琴了。產生抵觸情緒的原因是每次練習的時間過長,所以之后把每次練習時間定為30-40分鐘, 每天練習2次,同樣是一個小時,但每次練習的注意力都是集中的,而且身心上輕松了許多,考級也順利通過,更重要的是堅持了下來。
二、強調練琴的質量
(一)衡量練習的質量,養成認真的習慣
很多家長反映,即使規定了練琴的時間,孩子在練琴時也會利用上廁所、喝水等借口拖延時間,真正練習的時間并不多。對于孩子上廁所、喝水的要求家長不可能阻止,但是家長可以采取兩種方式來打消孩子“投機取巧”的想法。一種是把上廁所及做其他與練琴無關的事計時,在規定練習的時間到了之后補上,就像是足球比賽的補時一樣。第二種是按照規定的量來衡量練習時間,比如把一周的作業分為6份,每天完成一份,今天用10分鐘練好了這個部分,就算沒有到規定的練習時間也可以不用再練了,相反,磨磨蹭蹭的練了30分鐘也沒有完成今天規定完成的部分就只有加時了。此舉的意義在于讓孩子知道該學習時就學習,只有集中精神認真完成練習,才能好好玩耍。
(二)做事盲目和蠻干,只會事倍功半
練琴要講究有目的性,不是讓一個孩童明白這些道理,而是要求家長具有這樣的素養,在輔導孩子學習一首樂曲、一種演奏方法與技巧、一種音樂的表現時,潛移默化地灌輸有目的性的學習,比如,練習的順序應該怎樣安排,練習中有什么要求,科學地培養并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
鋼琴的課程很特殊,基本是一對一有針對性的上小課,這樣的課程安排有助于老師根據學生自身的問題和回課的情況,有目的地及時調整授課內容和布置作業。所以,從老師的角度來說,不能為了趕進度就一味地每次都布置很多條曲子,要考慮是不是到了期末學習緊張了;學生是否參加了很多個培訓班;或者在鋼琴上的領悟力如何等等,來規劃每個學生的學習課程,這樣才能有的放矢,也真正的發揮了小課的作用。只有按需布置作業,讓學生在量上不至于覺得過多而無法完成,才能激起學生練習的興趣,強調回課的質量。試想,如果老師一周布置6條新曲子,學生回課時6條都彈得不好,這節課也不可能再布置新曲子,對于長時間重復相同的曲子,人都會產生厭倦的感覺,而且讓學生及家長覺得沒有進步,久而久之慢慢失去了學琴的信心。如果換一種方式,每周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和曲子的難易程度,在量上適中,并且還可以強調技巧的練習,使學生回課時感覺到自己有明顯的進步,促使他進一步的練習,當練習積累了一定的量后就會產生質量上的提高了。
(三)凡事先動腦后動手,會事半功倍
初學者對于識譜大多比較粗心,不是音認錯就是指法沒有按要求,這些往往會影響學習的進度和正確的聽覺分辨,所以在開始識譜時應該強調多動腦,可以先采用唱譜的方式準確的熟悉音高及節奏,然后再在琴上練習,因為音已經比較熟悉了,在動手視奏時注意力會更專注于指法上,這樣就不容易出現錯音或指法問題了,從而加快了練習的進度。而且要求兒童同時認音和彈奏,往往會顧此失彼,使得他們由于高度緊張而產生煩躁情緒。
鋼琴老師要求要先唱譜再彈琴,但是小朋友很快會忘記老師的要求,只想著快點彈出來早早了事,但是這樣的結果往往就是錯誤的節奏和錯音很多,因為先入為主的緣故,這些錯誤就很難糾正。很多家長都反映孩子在家練琴時幾乎無法判斷有沒有彈錯音或節奏,更別提技巧上是否按照老師的要求練習了,所以,家長必須要求孩子從一開始學琴就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慢慢培養獨立的練琴能力。
三、結語
兒童在面對壓力時往往會采取逃避的方式,家長和老師需要通過一些科學的手段和方法把外在的壓力轉化為內在的學習動力。文中提及的練習習慣是由一開始學習鋼琴就要同步進行培養的,家長和老師都需要付出毅力和耐力,要從源頭上防止不良情緒的產生,切莫要等到亡羊時再補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