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翔龍
隨著陸地資源日益匱乏,人口膨脹、環境污染等問題逐漸侵擾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向海洋這一方凈水。地球上70.8%的面積都被海水覆蓋著,海洋中蘊藏著大量的能源與資源,甚至蘊藏著人類未來的生存空間,大有潛力可挖。然而海洋事業的發展與前進的速度卻比人們預想得緩慢。
早在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時期的古代中國就極力發展海上交通,先后開辟了包括海上絲綢之路在內的三條重要的海上航線。到了1405年,明代航海家鄭和七次率船隊遠赴西洋,途經30多個國家和地區,測量、編繪出精密海圖——過洋牽星圖,并運用了可以天文定位的牽星術等。鄭和船隊的航行,拓寬了世界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的渠道,也為航海事業的發展打下了根基。
然而直到20世紀,現代海洋科學的發展才日漸成熟,各國對于海洋的探索與研究的資金投入逐漸擴大,紛紛建立專門的海洋科學研究組織,并開展國際間的海洋科考與研究項目。這使得海洋探索事業成為國際間溝通交流的一個“新寵兒”。
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成為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業已成為應對該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與籌碼,也是全人類維持自身生存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
歷史反復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向海而興,背海而衰。對于探秘海洋瑰寶,我國政府寄予了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報告曾明確指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比缃?,我國老一代“海洋人”提出的“查清中國海、進軍三大洋、登上南極洲”的三大目標已全部實現。我國的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已經到達了南北極,并在南北極建立了基地考察站;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可進行7000米的深??碧?;大洋一號、科學號等遠洋科考船的航跡業已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海洋科技的發展已成為當今海洋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海底科學研究對海洋油氣資源的勘探與評價、海底金屬礦床的形成和海洋的起源與變動等研究層面不斷有新的進展,使未來的深海采礦和油氣開發更為可靠和經濟。海洋生物學家對海底熱液周圍極端生物群落的研究,可為人類揭示生命的起源。深海生物基因藥物制品的開發是海洋高新技術的有機結合,將更好地保障人們的生活。此外,海洋信息傳輸、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等領域的研究,都將促使海洋科技不斷向前發展。海洋衛星、水下實驗室、水下機器人、海底觀測網系統……先進的海洋研究設備使人們對海洋的探索不再是夢。如今,載人深潛器和無人深潛技術更是各大海洋國逐技的對象,中國海洋科技的發展也有了更為鮮明的戰略目標。
然而,海洋意識的培養必須從青少年開始抓起,《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為此做了很好的宣傳和推廣。愿終有一日,我們能揭開深海的神秘面紗,一覽尊容。我國的海洋事業已經揚帆起航,更多人的關注與支持,必將為我們海洋事業的發展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