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博
15天見了30多位投資人,這讓他感到“資本市場對于電子競技行業的熱情很高”
9.7億美元,這是2014年亞馬遜收購游戲直播平臺Twitch的價格。
作為一家電競產業網站,Twitch的視頻直播流量在全美互聯網流量的占比超過43%。它上線一個月之后,就聚集800多萬個獨立用戶,被亞馬遜收購時為5500萬。
一年來,中國資本聞風而動。正如YY直播執行副總裁曹津所說,Twitch事件給國內互聯網起到了示范性作用,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方,馬上就會有人復制。
復制的結果是一大批游戲直播平臺崛起:YY直播將自己的虎牙直播獨立拆分,紅杉資本投資斗魚TV,騰訊投資龍珠TV,浙報傳媒投資戰旗TV……它們為成為中國的Twitch而搏殺。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4年中國游戲直播市場研究報告(行業篇)》顯示,2014年國內游戲直播市場規模為2.7億元人民幣,2015年將激增至11.7億元,到2018年將達到51.2億元。
可惜對于絕大多數互聯網領域來說,在收益到來之前,燒錢大戰總是不可避免。
直播的崛起
所謂游戲直播,就是將游戲場景搬到網站等平臺上,由解說員進行游戲解說,或者直接由解說員一邊打游戲、一邊解說。
游戲直播平臺的誕生是隨著用戶需求而出現的,“用戶希望看到高水平的游戲玩家是如何操作的。”上海耀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張宇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2004年,張宇還在騰訊游戲就職。他希望可以把單機游戲聯網進行互動,于是就有了QQ對戰平臺,后來注冊用戶達到2000萬。
彼時,電競還是一個小眾概念,但張宇發現電競與游戲公司結合是一個不錯的嘗試。他找到了全國電子競技運動會的主辦方,做了一次在QQ對戰平臺上的電子競技運動會。項目不過是斗地主之類的簡單游戲,最終參與人數超過160萬人次。
隨后騰訊又與世界電子競技大賽(WCG)合作在QQ對戰平臺上推廣了一場競技類比賽,并在自己的視頻平臺QQlive上進行了轉播。
在張宇看來,當時簡單的操作方式就是如今直播平臺的最初形態,從賽事上網,到逐漸有專門制作、解說,中間經過了七八年時間。
張宇從騰訊出走后,2011年遇到了華西村的第三代孫喜耀。兩人對于電競的未來走向看法一致,且孫喜耀正負責華西村向互聯網轉型的工作。一拍即合之下,兩人成立了MarsTV,主要負責電競賽事運營、轉播。
其后短短兩年時間,游戲直播平臺迅速生長,斗魚TV、虎牙直播、戰旗TV迅速“冒”了出來。張宇認為原因不外乎兩點:游戲受眾增加、國外成功案例刺激。
另一個原因是,隨著寬帶質量的提升,整個PC游戲都在向聯網模式轉變。但游戲模式由單人對戰變為多人對戰,操作更為簡單,用戶上手門檻降低。張宇明顯感受到游戲人群的增加,“很多女孩子都在玩《英雄聯盟》”。
搶人大戰
“當初投資人也問我,為什么不做平臺?”ImbaTV創始人張哲睎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平臺首先要做流量,這樣才可以給資本“講故事”。他覺得既然平臺已經有人做了,還是專心做自己擅長的內容。
ImbaTV是一個以著名游戲DOTA2為中心的原創性內容供應平臺。
宣布創業后不久,張哲睎就拿到了百萬美元的天使投資。15天的時間里見了30多位投資人,這讓他感到“資本市場對于電子競技行業的熱情很高”。
張哲睎的團隊都來自游戲類付費電視頻道“游戲風云”,有著近10年游戲電視節目的制作經驗,這正好彌補了直播平臺內容不足的劣勢。他們會將當紅的游戲解說請來錄制歌唱節目、運營自有聯賽、制作花樣繁多的視頻內容賣給各大直播平臺。
游戲直播平臺尋找內容的另一種途徑就是簽約游戲主播。直播平臺的主要受眾是年輕人,只要游戲玩得好,或者能講段子,甚至是長相好看的女生,都會吸引到大量用戶。
就主播的人選,直播平臺最先希望得到的就是電競職業選手,為此不惜花費高達上千萬元簽約費用。2015年初,斗魚TV從其他平臺挖來6位主播,共計花費6000萬元,而現在當紅主播的價格甚至達到2000萬元。
在戰旗TV做解說的李曉峰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雖然主播價格有些虛高,但確實為平臺帶來了流量價值,“屬于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這樣的“搶人大戰”與當初視頻網站高價購買獨家版權的方式如出一轍:用戶永遠跟著內容,失去內容,平臺將一文不值。
然而,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優秀的職業電競選手在中國并不多。面對高薪誘惑,大多數人又會選擇退役到直播平臺做解說,這給本來就“營養不良”的電競俱樂部造成了巨大損失。
“俱樂部花時間培養一個選手出來,如果選手覺得待遇上不滿意,很容易就可以作出退役的決定。”李曉峰說。
總之,更靠近資本的游戲直播平臺率先撬動了之前的利益平衡,只有有了用戶、有了流量,投資人才可以接受直播平臺所講的故事,繼續投入。
有人形象地比喻:游戲直播的興起,紅了主播,虧了平臺,忙壞了VC。
但也有聲音認為,平臺一味燒錢買主播、求生存,一旦盈利模式不明確,很快就會撐不住。
耀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也成立了游戲直播平臺火貓TV。但是張宇希望能夠找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實際上,國內還沒有一個成熟的模式。”
誰的比賽
游戲直播平臺還處在嚴重虧損狀態,這在行內是一個共識。
YY總裁李學凌曾表示,2015年將對虎牙直播投入7億元,但虎牙直播預計將產生4億元人民幣的凈虧損。
這在很大程度上受迫于行業競爭,也就是騎虎難下:一方面,從用戶角度考慮,游戲直播丟不得,但市場上的競爭對手都在大力砸錢,虎牙不得不應戰;另一方面,通過游戲直播大規模變現,目前來看仍不現實,這是一個明知虧錢、卻不得不持續投入的業務。
“像斗魚這樣的平臺每月就有接近2000萬元的帶寬成本。”在張宇看來,斗魚TV的高流量下不乏一些“垃圾流量”,比如說表演生吃活魚等,確實可以很快吸引一批受眾,但黏性不高,并非用戶的必需品。
張宇旗下其實還有另一個直播平臺火貓TV。他解釋說,火貓TV月活躍用戶1000萬,每月帶寬成本幾百萬元。他希望讓這個社區更加垂直,更加貼近游戲用戶。
MarsTV與火貓TV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內容與平臺的互補,MarsTV將自己運營的賽事放到火貓TV上進行直播,形成自身獨有的版權內容。
張哲睎團隊所打造的比賽在斗魚TV播出,他點出了直播平臺對于賽事運營的尷尬,“直播平臺沒有那么多精力去做比賽,他們也沒有經驗。”
活下來
問題是,為何Twitch可以運轉良好,國內的直播平臺卻困境重重。
首先,Twitch是主播主動上傳,利用軟件把自己的游戲直播畫面上傳至網站,根據觀眾的訂閱和廣告獲得收入,國內則主要依靠平臺簽約知名選手。
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帶寬成本。張哲睎介紹,美國的電信運營商非常愿意降低單位的帶寬價格,因為用戶會為了視頻支付更多的寬帶套餐,對電信運營商也更有利。
除此之外,隱憂還來自于游戲廠商。騰訊、暴雪、V社這三家公司對于電競游戲幾乎呈現壟斷態勢,三家相繼推出直播平臺、蛋糕也逐漸被瓜分。
典型的是騰訊投資的龍珠TV,獲得了騰訊旗下《英雄聯盟》職業聯賽(LPL)、《穿越火線》電視職業聯賽(CFPL)等超過32款游戲賽事的獨家直播權。
由于游戲直播版權來自比賽主辦方,第三方平臺就無法獲得騰訊賽事直播,這意味著一大塊內容資源被切割。
一位投資人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游戲直播平臺發展趨勢有三步,首先是搶奪優質內容資源,然后成為流量入口,最后拓展粉絲經濟,與其他娛樂行業結合。
現階段處在第一步到第二步之間,最終游戲直播平臺將會像視頻網站一樣,“死掉一批,合并一批,最終剩下一兩家。”
張宇也認同這樣的說法,大戰之后必然有人離開戰場,就看誰可以堅持到最后。
在申請上市的同時,張宇現在還打算將電子競技與娛樂結合,拓寬粉絲經濟,成立娛樂公司,讓電競選手與娛樂明星共同出演影視劇。
事實上,游戲直播產業的發展最終會與體育產業、娛樂產業相結合。最近的例子是,以體育直播著稱的樂視體育最新上線了ImbaTV制作的電競內容,體育與電競的集合變得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