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艷,陳 橋,李章安,向可翠
(1.重慶市開縣環境監測站,重慶 405400;2.重慶市開縣城建管理監察大隊,重慶 405400)
黃桷村地處重慶市開縣東北部,土地面積廣闊,有果園地 200 hm2、林地 20 hm2、水田耕地 120 hm2、旱地 53 hm2。在漢豐湖綜合治理規劃的基礎上,對黃桷村的環境污染進行綜合治理。治理內容包括污水管網收集系統、污水處理系統、垃圾收集池設施等。其中,建設污水主干管500 m、干管100 m、支管1 500 m。建設的污水處理廠采用人工強化生物處理與自然生態處理有機結合的實用新技術,日處理生活污水和畜禽養殖污水160 t。處理后的污水用于農田灌溉,污泥用作肥料使用,使得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目前,污水處理廠已作為黃桷村村民的休閑健身場所、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和濕地生態環境技術用于三峽庫區環境保護的科研場地。自黃桷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實施后,村民的生活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2011年,重慶市環境監測中心對開縣黃桷村土壤中的 pH、鎘、汞、砷、鋅、鉛、銅、鎳、硒、砷、鈷、六六六、滴滴滴13個項目進行監測。在此基礎上,筆者研究了該村的土壤環境質量。
1.1 土壤樣品采集和分析 在黃桷村的菜地、基本農田、畜禽養殖場周邊、污水灌溉土壤、居民聚集區周邊各布設3個點位,共15個監測點。根據各基地自然條件、植株生長狀況,采用網格布點,隨機抽取3塊地。在每塊地的中心設1個采樣點位。監測項目為 pH、鎘、汞、砷、鋅、鉛、銅、鎳、硒、砷、鈷、六六六、滴滴滴[1]。
1.2 土壤質量評價方法 根據《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2008)土壤無機污染物的環境質量第二級標準值(農業用地)對黃桷村土壤進行評價[2-3]。采用土壤單項污染指數法及土壤綜合污染指數法對黃桷村土壤進行評價。當單項污染指數為 Pi≤1、1 <Pi≤2、2 <Pi≤3、3 < Pi≤5、5 <Pi時,污染程度分別為無污染、輕微污染、輕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土壤綜合污染指數評價標準見表1。

表1 土壤綜合污染指數分級標準
2.1 數據統計 對2011年采集的15個黃桷村土壤樣品進行統計分析。由表2可知,各監測項目除2號菜地鎘、鉛、汞超標及3號菜地鎘超標外,其他指標均達《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2008)中的農業用地二級標準。其中,2號菜地鎘、鉛、汞分別超標48%、45%、19%,3號菜地鎘超標18%。造成鎘、汞污染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過多地使用化肥、農藥及塑料膜,導致其殘留在土壤中。
2.2 土壤單項污染指數評價 由表3可知,2號菜地和3號菜地屬于輕微污染,其余點位均為無污染。2號菜地主要超標污染物為鎘、鉛、汞,3號菜地主要超標污染物為鎘。

表2 土壤各點位樣品監測結果統計

表3 土壤各點位單項污染物指數統計

表4 土壤各點位污染物綜合污染指數統計
2.3 土壤綜合污染指數評價 由表4可知,2號菜地污染物綜合污染指數等級為Ⅲ級,屬于輕污染;3號菜地污染物綜合污染指數等級為Ⅱ級,屬于尚清潔,處于警戒線;其他點位的土壤污染物綜合污染指數為Ⅰ級,屬于清潔,處于安全。
(1)黃桷村的土壤質量評價結果表明,研究區內大多數土壤屬于清潔和尚清潔,只有1個菜地的土壤質量屬于輕度污染。土壤超標項目為鎘、鉛、汞,因此應提高警惕,盡早找出和控制土壤污染源,防止繼續污染土壤。
(2)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盡量使用農家肥,以減少農藥和化肥對土壤的污染。
(3)生活污水處理后回灌于農田的土壤屬于清潔無污染,不僅解決生活污水污染環境的問題,進一步達到循環利用水資源的目的。黃桷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值得推廣。
[1]劉鳳枝,馬錦秋.土壤監測分析實用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2]王瑞,唐文浩,宋玉梅,等.西沙群島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及特征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1):5837 -5840.
[3]呂曉佼.丹東市主要蔬菜種植基地土壤環境質量污染現狀及防治措施[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6):1629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