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生,汪銀光,方能干,洪國勝,汪根法
(1.休寧縣土肥站,安徽休寧 245400;2.黃山市土肥站,安徽屯溪 245011)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停用石灰、多年來有機肥投入減少及大量施用化肥,黃山市農田土壤酸化比較嚴重。據全市測土配方施肥5.7萬個農田耕層土壤化驗數據統計,pH 0~5.5水田面積占62%以上。為了改良酸性土壤,探討減輕土壤酸化對農業生產影響的途徑,2013年筆者引進四川華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產的“施地佳”酸化土壤調理劑產品[1],在水稻土上進行小區效果試驗和大田示范。
1.1 試驗示范概況
1.1.1 試驗概況。5~9月在黃山市休寧縣臨溪鎮林竹村汪高林戶農田上進行試驗。供試農田面積666.7 m2,土壤為砂泥田。試前土壤基本理化性質為:pH 5.1,有機質34.3 g/kg,全氮1.82 g/kg,水解氮 175 mg/kg,有效磷 11.1 mg/kg,速效鉀50 mg/kg。
1.1.2 示范概況。5~9月在黃山市休寧縣臨溪鎮林竹村汪高林、汪重陽和王大妹戶農田上進行試驗。示范田面積均為733.4 m2。
1.2 供試材料 小區試驗水稻品種為豐兩優3號;示范田水稻品種為豐兩優3號、豐兩優一號和豐優58。供試“施地佳”酸化土壤調理劑由成都華宏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其中有機質含量≥200 g/L、氨基酸含量≥110 g/L、pH 2.5 ~4.5、水不溶物含量≤50 g/L。
1.3 試驗示范設計
1.3.1 試驗設計。共設4個處理:處理①配方施肥;處理②配方施肥+“施地佳”土壤調理劑30 kg/hm2;處理③配方施肥+生石灰1 500 kg/hm2;處理④不施肥(空白對照)。各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18 m2,小區間設置包膜隔離小埂,小區外設置保護行。各小區準確標識定位。各小區單排單灌,避免串灌串排。配方施肥純氮165 kg/hm2(尿素 358.5 kg/hm2)、顆粒普鈣 375 kg/hm2、氯化鉀 225 kg/hm2。氮肥45%作耖口肥,35%作分蘗肥,20%作拔節肥;磷肥全部作耖口肥,鉀肥60%作耖口肥,40%作拔節肥。“施地佳”土壤調理劑用原產品(粉劑)30 kg/hm2,其中第一次在秧苗移栽返青后(6月3日)用原粉1 kg加水溶解稀釋200~300倍,潑灑于對應小區中;第二次間隔15 d后(6月18日),同第一次方法施用。生石灰1 500 kg/hm2作耖口,在小區做好小埂后施用,施后耙勻,移栽水稻。
試驗小區栽植密度為60穴×7穴,5月26日移栽;在各處理的第3重復小區相同位置定點5穴觀察分蘗動態;在試驗過程中,各小區耕地、施肥、灌溉、除草、病蟲害防治等均為無差別管理;在水稻主要生育階段進行相應生物學性狀調查和田間觀察記錄;9月10日收獲,各小區去邊際行后單收、單打,曬干計產;在試驗水稻收獲后,分別采取各處理小區混合土樣1份,測定土壤pH(電極法)。
1.3.2 示范設計。在小區試驗田周邊的汪重陽、王大妹、汪高林三農戶各733.4 m2稻田習慣施肥基礎上,設2個處理:①施用“施地佳”土壤調理劑30 kg/hm2(移栽返青后拌細砂撒施);②不施“施地佳”土壤調理劑。
2.1 施用“施地佳”土壤調理劑對水稻生長發育的影響 由表1可知,施用“施地佳”土壤調理劑有促進水稻莖蘗增長、提高有效穗的作用。從移栽后第9天開始,單株(穴)總莖蘗苗數以處理②為最高,其單株最高莖蘗苗數為22.2個,比施用生石灰的處理③多1.4個,比不施調理劑的處理①多0.6個;8月2日觀察,處理②單株有效穗數為12個,分別比處理③和處理①多2.4個。
由表2可知,處理②始穗期和齊穗期分別為7月25日和7月29日,均比處理③和處理①提前2 d,其成熟期亦相應提前。
由表3可知,每穗實粒數以處理④最少,為114.0粒,比處理③少68.7粒,比處理①少41.7粒。這是由于水稻群體的自身調節作用,即在有效穗較多情況下每穗實粒數變少。各處理理論產量位次與實際收獲產量位次一致。
2.2 施用“施地佳”土壤調理劑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試驗示范結果表明,在水稻移栽返青后施用“施地佳”土壤調理劑30 kg/hm2,有促進水稻增產的作用。施用“施地佳”土壤調理劑的處理②稻谷產量為7 353.0 kg/hm2,與處理③持平,比處理①增產9.2%。經方差分析和F測驗比較,處理①、②、③間產量差異未達顯著水平。由表4可知,在農戶習慣施肥基礎上施用“施地佳”土壤調理劑30 kg/hm2的處理稻谷平均產量6 549.0 kg/hm2,比不施調理劑的對照增產6.9%。
表1 “施地佳”土壤調理劑水稻試驗分蘗動態
表2 “施地佳”土壤調理劑水稻試驗物候期觀察結果
2.3 施用“施地佳”土壤調理劑的效益 由表5可知,施用“施地佳”土壤調理劑的處理②施肥效益比不施土壤調理劑的處理①增加860.7元/hm2,比施用生石灰的處理③減少70.2元/hm2;各處理施肥的產/投比相近,以處理②較低。
2.4 施用“施地佳”土壤調理劑對收獲后稻田土壤pH的影響 由表6可知,與不施調理劑的處理①和空白對照處理④相比,施用調理劑處理②的土壤pH分別提高0.03和降低0.04,而施用生石灰1 500 kg/hm2的土壤pH分別提高了0.35和0.28。可見,施用“施地佳”土壤調理劑2 kg對當季收獲后土壤pH的影響不明顯。該研究結果與姚虞等[2]研究不盡一致,與孫祥厚等[3]研究結果接近。
表3 “施地佳”土壤調理劑水稻試驗考種結果
表4 “施地佳”土壤調理劑水稻示范田實收稻谷產量 kg/hm2
表5 施肥效益測算
表6 “施地佳”土壤調理劑試驗田收獲后稻田土壤pH
(1)施用“施地佳”土壤調理劑有促進水稻莖蘗增長、提高有效穗、促進早熟的作用。與施用生石灰處理和不施調理劑處理相比,單株最高莖蘗苗數分別多1.4和0.6個,單株有效穗數均多2.4個,始穗期、齊穗期均提前2 d,成熟期亦相應提前2~3 d。
(2)施用“施地佳”土壤調理劑處理對提高稻谷產量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小區試驗稻谷產量與施用生石灰處理持定的促進作用。小區試驗稻谷產量與施用生石灰處理持平,比不施調理劑處理增產9.2%;據三農戶的大田示范實收產量,稻谷平均產量比不施調理劑的對照增產6.9%。
(3)據施肥效益測算,施用“施地佳”土壤調理劑的處理施肥效益比不施土壤調理劑的處理增加860.7元/hm2,與施用生石灰的處理接近;各處理施肥的產/投比相近。
(4)水稻施用“施地佳”土壤調理劑30 kg/hm2對當季收獲后稻田土壤pH的影響不明顯。
[1]李智強.“施地佳”酸化土壤調理劑[J].農村百事通,2013(14):62.
[2]姚虞,李智強,楊洋,等.施地佳土壤調理劑改良酸性土壤試驗初報[J].福建農業科技,2015(2):18 -19.
[3]孫祥厚,唐才會,楊枝曉.“施地佳”土壤調理劑肥效試驗示范研究[J].云南農業,2014(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