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飛,劉懷宇
(貴州省煙草公司遵義市公司遵義縣分公司,貴州遵義 563199)
烤煙生產是遵義縣種植業的支柱產業,當地政府十分重視烤煙生產。鐵廠鎮地處遵義縣邊緣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更是離不開的烤煙的種植。但近年來,烤煙種植的水平要求越來越高,氣候環境變化異常,種植烤煙的風險越來越高,一部分煙農已退出了烤煙種植。因此,調查該地區烤煙生產效益情況,掌握煙農的種植情況,找出生產過程中的薄弱環節,為以后煙農種植烤煙能獲得更好地服務奠定基礎,降低烤煙種植的風險,保障煙農的根本利益,保證該地區煙葉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真正形成農民、企業、政府“三贏”的良好局面。
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有學者討論煙農種植規模化的問題[1],但對煙農種植規模的探討較少[2-3]。烤煙生產是遵義縣種植業的支柱產業,對于鐵廠鎮政府來說,更是其財政稅收的主要來源。2013年三星收購點烤煙種植農戶277戶,種植面積316.67 hm2,平均每戶煙農種植面積為1.14 hm2;2014年烤煙種植農戶為218戶,種植面積為260 hm2,平均每戶煙農種植面積為1.19 hm2。可見當地烤煙種植戶數在急劇下滑,嚴重制約了烤煙的可持續發展。
烤煙生產中,通常一間小烤房的烘烤面積為0.40~0.67 hm2左右,一間大烤房烘烤面積為1.07~1.33 hm2。以烤房的可烘烤面積對煙農進行初步劃分進行調查分析,對三星收購點2013 年的種植煙農在 0.40 ~0.66 hm2、0.67 ~ 1.00 hm2、1.01 ~ 1.33 hm2、1.34 ~ 2.00 hm2、2.01 ~ 2.67 hm2及2.67 hm2以上的區間各隨機抽取6戶煙農進行烤煙生產情況調查。
對2013年煙葉收購情況進行分析,得到不同種植規模下的烤煙生產情況(表1)。
表1 不同種植規模下烤煙生產情況
2.1 烤煙種植經濟總價值變化分析 由表1可知,煙葉單產隨著種植面積的增加;單位面積產值隨著面積的增大呈現先增加后下降的趨勢,其中最大值出現在1.34~1.66 hm2規模;而均價的差異并不是很大。從生產總值分析來看,煙農種植面積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
2.2 烤煙中上等比例情況 由表1可知,中上等煙比例在70%以上的種植規模都在1.67 hm2以下,其中種植規模為0.40 ~0.66 hm2的中上等煙比例最高,達到 73.2%;種植規模超過1.67 hm2的,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中上等煙比例逐漸減小,種植規模達到2.67 hm2以上的上等煙比例最小,僅為62.7%。總體上看,1.67 hm2以下中上等煙的比例相差不大,有利于提高煙葉中上等煙的比例,提高經濟收入。
2.3 烤煙橘黃色比例情況 由表1可知,烤煙橘黃比例隨著烤煙種植面積的增大而逐漸減小,其中橘黃比例最大為69.5%,種植規模為 0.40 ~0.67 hm2;橘黃比例最小為58.8%,種植規模在2.67 hm2以上。在煙葉實際生產過程中發現,一方面是由于種植規模的增大,煙農的管理存在部分缺陷,普遍存在煙葉搶烤因素,部分煙葉可能仍沒有達到生理成熟就采收烘烤,特別是中上部煙葉的采收;另一方面是由于煙葉生產者的生產技術水平較低,對煙葉成熟的生理特征掌握不到位,過早地對煙葉進行采烤,導致煙葉烘烤后橘黃色的比例降低,在同等組別的煙葉橘黃色煙葉收購價格比檸檬黃色煙葉價格高,降低了煙農的經濟收益。
2.4 烤煙投入成本情況 煙農在從事烤煙種植過程中,主要的投入的成本包括農事活動和物資的投入。農事活動包括土地深翻起壟、覆膜、移栽、中間管理(施肥、除草、噴施農藥)、打頂及采烤煙葉;物資的投入主要有基肥、追肥、化肥、地膜、農藥及煤電等。近年來,隨著物價上漲,使得烤煙種植的成本逐漸增大,而氣候的變化極端,因此,對煙農種植烤煙的風險就逐漸增大,也是造成基本煙農的數量逐漸減少的原因之一,見表2。
表2 不同種植規模烤煙平均每公頃生產投入用工情況 個
從表2可以看到,隨著種植規模的增大,每公頃用工量逐漸減少,規模達到1.07~1.33 hm2以上,用工量趨于平衡,規模為0.40~0.66 hm2的用工量最大。用工量有較大差異的為起壟覆膜、中間管理和采烤下炕環節,其他環節差異都不是很明顯。
根據調查了解到造成種植規模在0.67 hm2以下用工量增大的幾個原因:一是在起壟上是人力操作完成的,導致生產力投入量多,造成了用工量大,成本增加。二是種植0.67 hm2以下的大部分年齡都比其他規模的大,造成效率慢,投入用工量就變大。三是在烤煙種植的中間環節過程中,種植面積小,管理細致,中耕環節投入用工量大;反之,由于面積過大,管理較為粗放,單位面積投入用工量較少。四是小烤房采烤利用率低,造成了小烤房單位面積的用工量比大型密集型烤房多。根據該地附近市場調查,在2013年用工通常是在80元/個,肥料、農藥、煤和電平均每公頃地的供應相差不大,但物價仍然比往年高。
3.1 結果討論
3.1.1 烤煙種植規模的衡量。烤煙種植規模小的煙農的總收入少,利潤小,經濟效益低;而種植規模大的煙農總收入隨著面積的增大而增,同時投入的生產成本也大,總的經濟效益差異不顯著。還要考慮到另外的難題: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一是投資的成本增加,造成了經濟壓力的增大;二是無形中增大了煙農的管理難度,可能會導致煙農因為管理不善造成經濟的虧損;三是由于近年來氣候的變數大,烤煙的種植生產風險增大。2013年由于長時間的干旱氣候,小面積的煙農能及時補充煙地的水分和追肥,而種植規模大的煙農考慮到經濟投入,不能及時進行中耕管理,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從經濟效益和烤煙種植風險的角度來考慮,種植規模太小,收入低;種植規模過大,增加風險系數,造成經濟損失慘重。從鐵廠鎮三星收購線烤煙種植生產來看,單個農戶種植規模為1~2 hm2效益較高。
3.1.2 收購價格的影響。根據2013年烤煙收購價格了解到上等煙的平均價格為27.84元/kg,而2013年被調查煙農的收購價格為25元/kg左右,而且大部分還達不到25元/kg的平均價格。遵義縣團溪站三星收購點在烤煙收購價格上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為提高煙農種植烤煙的積極性,技術人員要切實做好烤煙生產指導和服務,提高上等煙的比例,提高種植烤煙的經濟效益。
3.2 改進措施 總結貴州山區烤煙生產存在的缺陷,加強烤煙生產管理,優化資源,使生產效益達到最大化。
3.2.1 整合土地資源,加強土地的流動性。隨著烤煙現代農業的發展,人員數量精簡,這就要求煙區集中連片化,整合土地資源,加強土地的流轉承包制,優化土地輪作制度。既能減少烤煙種植的生產投入,又能提高技術員的管理效率。
3.2.2 烤煙種植規模要適中,使得經濟效益最大化。煙農種植規模的大小根據煙農勞動力能夠投入多少和資金周轉來定,煙農在煙葉種植的生產管理環節,要保證土地及時深翻,起壟達到要求,中耕培土施肥補水分到位,打頂抹芽及時,采烤適時。面積過大,易造成管理不到位;面積過小,浪費資源。選擇適度種植規模,有利于提高煙葉質量和煙農生產效率。
3.2.3 提高煙農種植技術水平。提高煙農對煙葉成熟度的掌握,特別是對中部和中上部煙葉成熟度的把握,為能烘烤出高質量的煙葉奠定基礎,從根本上提高煙農的經濟效益。
[1]張仁義.科技興煙規模經營煙葉王國的出路[J].管理現代化,1994(2):40 -41.
[2]張培蘭,張敏,劉威,等.現代煙草種植的模式研究、效率分析和政策啟示:來自重慶市黔江和武隆的實證調查[J].中外企業家,2010(8):32-34.
[3]韓永鏡,徐經年,祖朝龍,等.皖南煙區烤煙適度規模種植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31):9949-9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