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 宋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鄭州勘察設計院,河南 鄭州 45000050000)
三門峽地區既有及規劃鐵路有隴海鐵路、鄭西高鐵、在建蒙華鐵路和規劃三禹鐵路。隴海線由東往西貫穿三門峽地區,分布有三門峽站、張家灣站、三門峽西站、五原村站。既有隴海線在三門峽地區呈燈泡線形布局。
根據三門峽湖濱核心區規劃,為保證既有隴海鐵路不對核心區域造成切割及功能影響,可確定既有隴海鐵路改線范圍為下交口至張家灣段。
結合本次改線影響范圍、既有隴海技術標準、運營現狀、相關路網接入條件、城市規劃以及地形地貌,原則上基本維持既有標準,僅改線段曲線半徑、到發線有效長有所變化。
改線段鐵路主要技術標準為:①鐵路等級:I級;②正線數目:雙線;③最大坡度:13‰;④路段旅客列車設計行車速度:120km/h;⑤最小曲線半徑:改建地段800m(既有400m);⑥牽引種類:電力;⑦機車類型:雙SS6;⑧牽引質量:4000t;⑨到發線有效長:改建地段1050m(既有850m);⑩閉塞類型:自動閉塞。
下交口至張家灣段既有隴海線,既有車站分布有三門峽站、賀家莊站、張家灣站。改建后,根據站間距、輸送能力、并結合線路平縱技術條件,擬廢棄既有三門峽站、賀家莊站,和張家灣站。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布局及站場平縱布置條件,在既有張家灣站南側設新三門峽站。
4.2.1 不良地質
線路方案所經區域地質條件較好,斷裂、構造活動較弱,對本工程總的影響不大,沿線兩側山坡相對穩定。
4.2.2 河流
線路跨越的河流為青龍澗河,是典型的季節性河流。該河流發源于陜縣,流經三門峽市湖濱區、三門峽市開發區,注入黃河。鐵路跨越時需做好孔跨布置,減小對行洪的影響。
4.2.3 既有公路和鐵路
線路所經區域內,既有公路有G310、連霍高速公路、市政道路;既有鐵路為鄭西高速鐵路。處理本線與鄭西高鐵的跨越方式是影響線路方案的重要因素。
隴海線與鄭西高鐵分別位于青龍澗河東、西兩側,改線起點隴海與鄭西兩線高差約18m,且兩線縱坡均為自東向西足坡而下,因此隴海改線段在高程上無下穿鄭西客專條件。故本次改線,只能采用隴海鐵路上跨鄭西客專。
鄭西客專在本段以橋隧相連通過,為保證上跨鄭西客專的安全性,跨越點擬選擇在鄭西客專隧道上方覆土層較薄處跨越,盡量不剝除或少剝除隧道上方既有覆土層,以減少施工過程對既有客專隧道的安全影響。依據這一原則上跨點選擇為鄭西師家溝隧道K239+100處、鄭西富村2號隧道K241+360處進行方案比較。
根據上跨鄭西不同位置,線路方案分別研究了跨師家溝隧道方案及跨富村2號隧道方案。
4.4.1 跨師家溝隧道方案(AK)
線路自下交口站西側K809+600處引出,向西以橋梁分別跨越市政道路、青龍澗河、G310、連霍高速后,在鄭西客專師家溝隧道K239+100處上方通過。而后線路折向西北,以橋隧相連走行于鄭西西側,在黃龍村線路折向西,在既有隴海鐵路張家灣站南側設新三門峽站。出站后線路繼續西行,在既有隴海線蒼龍澗隧道進口接于既有線上。
4.4.2 跨富村2號隧道方案(A1K)
線路自下交口站西側K809+200處引出,向西以橋梁分別跨越市政道路、青龍澗河、G310、連霍高速后,線路折向西北,以橋隧相連走行于鄭西高鐵與連霍高速之間。在東賀家莊線路折向西,在鄭西客專富村2號隧道K241+360處上方通過。而后在既有隴海鐵路張家灣站南側設新三門峽站,出站后線路繼續西行,在既有隴海線蒼龍澗隧道進口接于既有線上。
4.4.3 方案比選及推薦意見
綜合以上方案分析,本次方案研究暫推薦拆遷小、工程設置簡單,橋隧工程小,施工風險及實施難度小,投資省的跨師家溝隧道方案(AK)。
新三門峽站為隴海鐵路改線后在既有隴海張家灣站南側新設車站,隴海改線后關閉既有改線段的三門峽站、賀家莊線路所和張家灣站。新三門峽站規劃為改線后的三門峽市主要客貨運站,替代原三門峽站功能。

表1 方案比選表
三禹鐵路與蒙華鐵路交流:從蒙華通道橋頭線路所分方向別引出,下行疏解線與煤運通道并行向南,跨隴海雙線后折向東北,與上行疏解線并行引入新三門峽站西端咽喉;上行疏解線從橋頭線路所引出后向西南繞行,先后上跨蒙華煤運通道雙線和下行疏解線折向東,再上跨隴海雙線繼續向東,與下行疏解線并行引入新三門峽站西端咽喉。
蒙華鐵路與隴海鐵路交流:下行聯絡線自三禹與蒙華下行疏解線引出后,向東引入隴海上行場;上行聯絡線自三禹與蒙華上行疏解線引出后,向東引入隴海下行場。
三禹鐵路與隴海鐵路交流:三禹與隴海線的上、下行聯絡線設在新三門峽站的東端。下行聯絡線在新三門峽站東端北側引出后折向東北,以隧道經過水庫北側折向東南下穿改線后的隴海鐵路引入三禹正線,上行聯絡線設在改線的隴海線與三禹正線之間,在新三門峽站東端南側引出后緊坡向上往東接入三禹正線。
隴海線改線后,改建隴海線將避讓三門峽地區規劃核心區域,減小對三門峽城區發展及功能的影響。且改線后運輸組織順暢,對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GB50091-2006.鐵路車站及樞紐設計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