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愛紅
(泰州市規劃設計院,江蘇 泰州 225300)
從城市建設歷程來看,在最近這一時期的城市規劃設計中我們會發現許多普遍存在問題:1.城市規劃不是很早的提出,市民對此不是很關心。2.規劃管理和實施的人才少,管理制度不健全。3.規劃科學性不是能夠結合當地特色,沒有形成當地文化。4.地方特色建設不具代表性,各項生活娛樂措施不完備。
1.“田”字城。現在一般的新建城市規劃的模式大部分會把城市中心綠地、大氣污染的問題放在首位,建設一個綠色城市。其基本思路是:(1)市中心會建造“十”字大街,四周建居民樓、建商鋪,來促進市民消費,帶動城市發展;“十字”大街用來建設居民住宅,商業店鋪,輕工業工廠等繁華地段;街道兩側的建筑物背后還要有綠地,生態公園以此來保證城市的長期發展;(2)主城區里可多建設幾座大型公園或綠地,供市民娛樂和休息時使用,提高城市的綠化環境;(3)“十字”大街的周圍應多建幾條街道,使城市的交通更方便,更為市民提供便利。
2.項目設計實踐。
(1)規劃結構。規劃我們要多以當地的文化,生活環境,應盡量多的考慮人民的消費水平,把各種設施服務于人民,讓人民能夠更好地消費與城市,城市的主體就是人民,一切就是為人民服務。而我們建設的主城市區是為了提供市民進行玩耍,聊天等主要場所,在主城市中央規劃音樂噴泉、公園,兩側的休閑空間多以樹木,花草為主。這樣不僅能夠美化城市的環境,也能夠凈化環境,現在城市建設環境對市民是很重要的,環境的好壞直接會影響一個城市的發展。
(2)綠化景觀。要把生態學效應完全的應用于城市建設中,對草坪、灌木、喬木等生態要素要學會因地、因材制宜地加以利用。不僅要把生態學運用到城市建設上,還應該把環境,溫度都應用于此。在美化城市的時候我們會考慮冬季的美化,冬季相對來說綠色植物種類少,要結合當地的溫度來栽種綠色植物。因此,我們一方面應考慮適合于我們所建地區生長的植物類型,加大城市中常綠樹種的比例,減少城市空地。在城市的發展中我們要考慮城市的長久發展,就要保證城市的綠色區域,通過建造特色的地方自然景觀,來改善城市綠色景象。另一方面,我們把當地的自然景觀應融入到城市建設中,使自然景觀服務于城市。在城市綠化設計中,我們要多方面考慮,夏天和冬天應重點考慮。因而,這樣我們冬季應該在主導風向的一側來加入一些常青樹作為防風屏障,而在向陽的一側采用一些矮的灌木樹,既不阻擋陽光,夏季又可遮蔭,用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
3.城市規劃設計的原則。城市是一個地方的名片,是體現一個地方經濟、文化發展實力的表現,也是人們心中的中心。城市規劃設不僅要遵守國家的有關規范,還要遵循以下原則:(1)“以人為本”原則。一個聚居地是否被人民所接受,主要是體現在是否能夠代表當地文化,是否能夠為市民帶來便利以及是否可以為市民創造經濟價值。一個居住地的好壞還要體現在適宜上,而我個人對適宜的感覺就是舒適,安心。城市的建造和使用應以人為基本,因為城市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在過去我們只會考慮其影響和眼前發展,不會考慮未來的藍圖,在城市中不會配置綠地和大型生態園,以經濟效益作為城市的標志,而現代城市的建設必須要有綠地和生態園,有時通過一些人為的綠色來增強整個城市的綠化面積,使城市更加的有生機,更加的年輕。城市的綠色的多少代表我們城市未來發展的空間的的大小。也代表城市繁華的指標,環境好人民的生活質量相對來說就會高。
(2)地方特色原則。我們所建造的城市要有地方特色,既要有自然特色,也應有其社會特色。城市應把自己地方特色打造出來,把它融入到城市的各個角落,讓地方特色完美的融入到城市中,還要打造自己的地方特色品牌,推廣出去,讓市民消費。
中心城市的規劃設計要注重當地的文化特色,結合具體的文化、地形來合理布局,把當地的文化,歷史傳承體現在其中。其次,根據當地的氣候、溫濕度等各個方面的外部因素來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色。
(3)突出主題原則。主題是一個城市建設必不可少的。把主題明確后,圍繞著主題的主要功能,城市的規劃設計就不會偏離我們所建造的城市思想,就會有“軌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當地獨特的地方特色和凝聚力。在城市建設中,我們要明白城市是以人為本,以時代特征為主旨,整體考慮城市布局規劃,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
城市的規劃設計應把主題特色表現在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要學會利用有限的空間來建設,把各項主題特色體現在其中,在建造時要特別注意空間距離的遠近和交通時間的長短,以方便市民的生活,更好的為市民服務。城市建設是當地的名片,不僅要好看,更要實用,行政中心城市的規劃設計以體現”行政中心文化”為主題,我們要充分了解當地的文化發展,把文化史融入到城市建設中,要善于發現不同的美景,不同的文化內涵裝飾城市。這樣不僅體現了當地的文化特色,也能夠讓人們了解當地的發展史。即美化城市,也使城市更具地方特色。
當我們要建造一個現代化的城市的時候,我們應把當地的人民生活水平,經濟發展,文化,歷史傳承等因素通過這座城市來表現出來,突出城市的中心,讓市民接受并認可它,讓市民來建設城市,消費和娛樂,為市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要為市民帶來利益,這才是建造一個城市的目標。
[1]馮志剛.淺談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J].科技創新導報,2008,(8).
[2]劉昌盛.淺談城市空間結構與城市規劃的關系 [J].科技創新導報,2009,(16).
[3]楊立志.北海市發展戰略研究:城市營銷與城市規劃結合的視角 [D].復旦大學,2009.
[4]涂軍飛.淺談城市規劃建設新模式[J].科技創新導報,2008,(8).
[5]李金旺,趙光輝.城市規劃及管理人才與城市可持續發展 [J].人才開發,2008,(3).
[6]趙志慶,徐蘇寧.城市設計過程理論探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