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治武 趙亞冰
(青島理工大學,山東 青島 266000)
由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制訂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日前正式公布,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會同環境保護部門,建立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定期發布有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它對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目標、原則、工作流程等,均作出了明確規定,并對城市黑臭水體的識別、分級、整治方案編制方法以及整治技術的選擇和效果評估、政策機制保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漸漸對其生存環境也俞加重視,形成了由政府治理、由百姓監督的局勢。城市黑臭水整治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它需要構建完善的城市水系統和區域健康水循環體系,從根本上改善和修復城市水態環境,對促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城市品質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能促進經濟發展。
1.定義。城市黑臭水體是指城市建成區內,呈現令人不悅的顏色和散發令人不適氣味的水體的統稱。
2.識別與分級。根據黑臭程度的不同,可將黑臭水體細分為“輕度黑臭”和“重度黑臭”兩級。水質檢測與分級結果可為黑臭水體整治計劃制定和整治效果評估提供重要參考。

水質指標檢測方法
某檢測點4項理化指標中,1項指標60%以上數據或不少于2項指標30%以上數據達到“重度黑臭”級別的,該檢測點應認定為“重度黑臭”,否則可認定為“輕度黑臭”。連續3個以上檢測點認定為“重度黑臭”的,檢測點之間的區域應認定為“重度黑臭”;水體60%以上的檢測點被認定為“重度黑臭”的,整個水體應認定為“重度黑臭”。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技術的選擇應遵循“適用性、綜合性、經濟性、長效性和安全性”等原則。
1.控源截污技術
(1)截污納管。它適用于從源頭控制污水向城市水體排放,主要用于城市水體沿岸污水排放口、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排放口、合流制污水系統沿岸排放口等永久性工程治理[1]。
截污納管是黑臭水體整治最直接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采取其他技術措施的前提。通過沿河沿湖鋪設污水截流管線,并合理設置提升 (輸運)泵房,將污水截流并納入城市污水收集和處理系統。對老舊城區的雨污合流制管網,應沿河岸或湖岸布置溢流控制裝置。
(2)面源控制。它主要用于城市初期雨水、冰雪融水、畜禽養殖污水、地表固體廢棄物等污染源的控制與治理。當然也可結合海綿城市的建設,采用各種低影響開發 (LID)技術[2]、初期雨水控制與凈化技術、地表固體廢棄物收集技術、土壤與綠化肥分流失控制技術,以及生態護岸與隔離 (阻斷)技術[3];畜禽養殖面源控制主要可采用糞尿分類、雨污分離、固體糞便堆肥處理利用、污水就地處理后農地回用等技術。
2.內源治理技術
(1)垃圾清理。它主要用于城市水體沿岸垃圾臨時堆放點清理。城市水體沿岸垃圾清理是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其中垃圾臨時堆放點的清理屬于一次性工程措施,應一次清理到位。
(2)生物殘體及漂浮物清理。它主要用于城市水體水生植物和岸帶植物的季節性收割、季節性落葉及水面漂浮物的清理。水生植物、岸帶植物和落葉等屬于季節性的水體內源污染物,需在干枯腐爛前清理;水面漂浮物主要包括落葉、塑料袋、生活垃圾等,需長期清撈維護。
(3)清淤疏浚。一般而言適用于所有黑臭水體,尤其是重度黑臭水體底泥污染物的清理,快速降低黑臭水體的內源污染負荷,避免其他治理措施實施后,底泥污染物向水體釋放。它包括機械清淤和水力清淤等方式,工程中需考慮城市水體原有黑臭水的存儲和凈化措施。
3.生物修復技術
(1)岸帶修復。它主要用于已有硬化河岸 (湖岸)的生態修復,屬于城市水體污染治理的長效措施。采取植草溝、生態護岸、透水磚等形式,對原有硬化河岸 (湖岸)進行改造,通過恢復岸線和水體的自然凈化功能,強化水體的污染治理效果;需進行植物收割的,應選定合適的季節。
(2)生態凈化。作為階段性措施,主要適用于整治后城市水體的水質保持,具有水體復氧功能,可有效提升局部水體的溶解氧水平,并加大區域水體流動性。它主要采用跌水、噴泉、射流,以及其他各類曝氣形式有效提升水體的溶解氧水平;通過合理設計,實現人工增氧的同時,輔助提升水體流動性能;射流和噴泉的水柱噴射高度不宜超過1米。
總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不是一項簡單的面子工程,它需要政府制定長期的管理方案,也需要社會資本的參與,同時由百姓監督,完善治理技術來共同營造美好的環境。
[1]程江,吳阿娜,車越等.平原河網地區水體黑臭預測評價關鍵指標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6,22(9):18-22
[2]Zhong J,Fan C,Zhang L,et al. Signifance of dredging on sediment denitrification in Meiliang Bay,China: a year long simulation study[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22 ( 1) ; 68 -75.
[3]張勇.城市黑臭河道生境改善與生態重建實驗研究:技術耦合效應及機制[D].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