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紅存
(安徽恩龍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宣城 242300)
1、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現行法律體系和規范不完善,執法力度不足。
法律是我們國家治國之根本,因此,在任何方面都離不開法律,安全工程的實施更是離不開法律的約束。多年來,國家不斷出臺一系列與安全生產相關的法律法規,如《安全生產法》、《建筑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從而逐步建立一套相對比較完整的安全生產管理法律法規體系,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已暴露出了不少的缺陷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建筑安全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相對滯后,有待進一步完善;缺乏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投入和可操作性的強制性規定;施工管理上還沒有正確執行和遵守,對整個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已經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執法不嚴,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過程中并沒有明確的安全管理法規,在處罰安全管理人員時更是缺乏相應的法律標準,大多數的時候對安全管理人員的處罰是能輕則輕。
2、安全管理人員缺乏和水平較低
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監督起步較晚[1],加上我國早期市政建設項目比較單一,多以道路工程為主,施工技術及工藝相對簡單,因此涉及安全生產的風險的類別及事故隱患相對較少,使得市政建設單位在抓生產質量和進度時,忽視了生產安全。隨著各種市政項目的急劇增加,施工技術和工藝的不斷提升和改進,日益繁重的監督任務使得安全監督管理機構人員不論從人員數量或是人員質量上講都顯得力不從心,安全監督管理執法隊伍的建設急需完善。安全管理人員素質跟不上,對國家新頒布的技術標準和規范,不理解、吃不透,如《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從而達不到排除事故隱患和風險的目的,使安全檢查淪為一種形式。
3、市政施工企業安全管理機構薄弱,安全管理未落實處
安全管理是對施工全過程中的資源配置、人員活動、實物狀態、環境條件、管理行為等諸多內容的綜合管理,也就是“人、機、料、法、環、測”全過程的管理,任何一個環節的安全控制不到位都有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市政建設單位在上述六個環節的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有不少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忽視生產安全,沒有設置專職人員,或是掛空牌。
2)也有部分企業為了應付各種政府的規定,設置了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卻未真正意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不給安全管理人員提供資金和人力的支持,使得安全管理部門形同虛構;
3)安全管理機構的設置缺乏深度和寬度,使得監管指令及現場信息無法及時有效的傳達,管理與生產脫節,達不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4、施工人員綜合素質差,安全培訓形式化
目前建筑行業施工一線工人都是文化程度較低卻要求不高的農民工,他們安全意識普遍缺乏,安全技術素質普遍偏低,工作過程中自我保護意識差,對安全教育理解能力不足,無法達到預期的安全教育效果。另一方面,盡管政府有關部門一再要求各個建設單位注重安全教育,但實際上,企業在這些方面做的遠遠不夠,安全教育只浮于表面,缺乏針對性和深度。由不少企業三級安全教育臺帳,由管理人員統一填寫教育內容,沒有真正集中傳授,大多只體現在備用檢查的資料上,起不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1.進一步完善市政工程建設安全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強化政府職能,加大對違規生產施工懲罰力度,同時,對有良好安保體系的企業給予評定和獎勵。
新《建筑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安全生產法》進一步明確建設各方的安全責任,并對違反法規的行為增大了處罰力度,部分安全責任提升到了刑法的高度,迫使得建設各方將安全生產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依法管理,同時為安全監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強化安全監管部門的執法力度,監管人員可依據法律法規的有關條款對施工企業直接進行現場處罰。
2、抓好安全生產監督專業隊伍的培養,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安全知識教育工作,并落到實處。
由于市政公用工程包括了道路、橋梁、排水、隧道等多種類型,要健全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培訓教育體系,培養各個專業、不同級別的安全管理人才。同時,根據《國務院安委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培訓工作的決定》指出,將重點建設一批具有仿真、體感、實際操作特色的示范培訓機構;開發國家安全培訓網和有關行業網絡學習平臺,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施工人員可采用學分制,將學時,學分結果與繼續教育、再培訓掛鉤,可有利保證企業的安全施工教育,同時也降低施工企業在安全培訓機構上費用。
3、進一步規范市政施工企業的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
由于市政施工社會干擾性大的特性,不同區塊的安全施工難度都有所不同,如何針對本工程重大危險源與不利環境因素制定合理對策,反映了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施工企業應避免照搬照套類似工程的安保計劃,這不僅不利于管理,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潛在危險源的分析判斷的錯誤。因此,個人認為,進一步規范市政施工企業的安全管理體系,是解決目前市政工程較大事故高居不下的關鍵因素。
結論:
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2],就是要求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切實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現階段市政工程的呈現結構型、復合型、壓縮型的特點,更迫切需求更加合理和規范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1]蔡澤文,李鵬飛.淺析建筑施工的質量控制 [j]山西建筑,2009,
[2]盧國友.國際工程風險與防范控制對策 [j].山西建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