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怡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黃鶴樓是“江南三大名樓閣”之一,它依江而座,風格特異,“天下絕景”的盛名享譽世界。現今的黃鶴樓以光緒年間的藍本為基礎,經過重建矗立在黃鵠山上,壯美巍峨,氣勢恢宏。它既是歷史環境的再現,又具備現代園林功能,如今的它更是武漢城市形象與重要的文化窗口。將黃鶴樓文化及建筑元素與飾品結合,把黃鶴樓的藝術魅力和文化魅力以飾品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為建筑類飾品設計提供一點新思路。
黃鶴樓不同于富貴華麗的皇家建筑,也不同于清新脫俗的私家花園建筑,更不同于氣勢恢宏的寺觀建筑,而是具備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民間特色。在對黃鶴樓進行實地考察收集到有關黃鶴樓飾品實為旅游產品:或詩詞書本字畫對聯、或樓樣擺件;除此之外辛亥革命紀念章及有關楚文化的編鐘讓游客無法真正的融入到感受黃鶴樓文化的氛圍中,故并不利于景區的品牌發展。而將其文化元素與建筑元素與飾品設計結合,不僅要根據飾品自身的特征提煉精華開發新造型,而且還要盡力保留其藝術獨特性,才能創造出造型精美又具有鮮明文化特征和豐富內涵的飾品。
中華民族是一個含蓄的民族,言簡意賅的行為方式在中國人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中國的藝術形式和美學觀念特別注重對表達手法的提煉,重意而不重形則成為表現形式化的主體化手法。從黃鶴樓頂樓整套金碧重彩壁畫可以看出“江天浩渺”何等氣勢,它表現著古時楚地長江流域的自然景觀以及黃鶴樓位于楚地時的風土人情。在設計中可不局限于黃鶴樓的建筑實體,采用應物象形制造意境的手法將景色抽象化運用,以表達對祖國壯麗河山的贊美之情。
鶴文化來源于道教文化,但后世賦予它諸多含義。如鶴是父鳴子和的象征,將父子之間的情感運用到設計中,跳出對其外形直接運用的思想桎梏,既可增加創作的思路,又豐富了文化載體的造型。而關于黃鶴樓諸多詩詞文化中不乏有表達送友離別之情的詩句,由秀麗的山川寄托著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針對如此深刻動人的情感,在設計時可采用意境的手法來表現二人之間的情感。
祈福心理在我國體現的十分特別,人們往往具備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心理。以此心理,在設計上可以采用象形或諧音的方式來呈現。鶴文化中有鶴鳴之士一說,以鶴喻品德高尚潔身自好的賢潔之士,以鶴的優美姿態為造型表達對翩翩君子的贊美;而“鶴”諧音可同“和”,通過對和的理解可造型成外觀為圓弧狀,以鶴與和結合突破了取材的單調性和造型的單一性,使飾品呈多造型的表達。
道家與儒家理論自來是互融互補的,道家也講究天人合一的境界,特別重視呼吸吐納。如今設計師以其為設計理念運用在設計中,體現了人與自然共存的微妙關系,更是傳達出保護生態的良好呼吁。在黃鶴樓內部裝飾中,有諸多展現古人個人修養和儒雅氣度的詩畫及楹聯,這不僅是黃鶴樓由古至今積淀的詩詞文化,也是對道教文化的一種延續。當人們在登黃鶴樓的同時去感受楹聯詩文所透露的哲理時,會產生一種超脫大自然的心境,呼吸于宇宙、俯仰于乾坤。這種心境在設計中可以由深入刻畫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的方式來表現,以追求人精神層次為最終目的。
飾品最終都是通過造型來向人們傳遞信息。為了突出黃鶴樓建筑上的特征,在對其建筑元素提取上應做到取其形,延其態,敘其意并傳其神。黃鶴樓富有動感美的飛檐翼角極具視覺沖擊力,在設計中往往不能直接運用如此具象的外形,否則既不能表現出飾品小巧精致的特性。造型時應該簡化圖形,抓住飛檐上翹的動態美,使用簡約線條式來表現既能顯現其特征又能迎合現代人審美;其次要把握造型的形態,以飽滿均衡的整體效果表現飾品的形態美和藝術感。
飾品作為一種裝飾品常與人體直接接觸,選擇合適的制作材料成為關鍵。黃鶴樓在建造風格上趨向于古代建筑,透露給人們是一種歷史感和文化感。針對黃鶴樓建筑的特征,可采取復古型材質與現代型材質。復古型材質如陶瓷、漆,以陶瓷和漆作為主材料創作了諸多帶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形象,以這些材料的藝術氣息與建筑特色相結合來增強飾品的藝術背景。現代型材質則是用貴金屬與各類寶石的結合以及對舊材料的新運用,如將木料與金屬相結合的表現方式,既延續了古黃鶴樓的木構造特點又符合了現代混凝土式仿木構造的建造特色。不僅能增加飾品除了貴重以外的層次,更使飾品與黃鶴樓平民化、開放化的社會形象相符合。
色彩如同樂譜一樣屬于無形的語言,它刺激著人們的感官,傳遞著情感。而民族也具有獨特的色彩代表性,不同的顏色會傳達出其民族的風俗文化及審美情調。但飾品只有小小的那方天地不能盡善盡美,此時色彩的出現便豐富了其空間局限性引發的創作思路。黃鶴樓建筑的整體顏色基調以紅墻黃瓦為主,室內則以綠色天花吊頂,整體裝飾以褐色為主。在設計時,要跳開顏色的限定,根據材料來適當調整,因為材料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它色彩的不同甚至是質感相差。應該把握整體色調,運用冷暖色的對比、互補色的應用等方式,遵循色彩和諧美的法則表現其建筑特點,用色彩與質感表現黃鶴樓濃厚的歷史感,傳達鮮明的古典韻味。
在造型元素中,紋樣是不可或缺的。在我國傳統紋樣中,有菱形紋、卷草紋、蓮花紋等線刻紋樣,排列有序、紋樣鮮明富有特色。傳統文化在時代的變遷中慢慢沉積,以其獨特的文化氣息和藝術底蘊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特色。在黃鶴樓建筑中體現的紋樣有龍紋、鶴紋、花草等,通過對這些紋樣進行抽象簡化、分拆重組等手法將其運用到飾品的主體材質或主要表現區域,讓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紋樣體現出飾品所表達的設計靈感,起到裝飾性的效果。
形式美手法在中國古代建筑藝術中都有相應的體現與表達。黃鶴樓在道教文化的影響下以道教“八卦”的布局采取新的形制來建:屋頂采用清朝時期的攢尖頂,四面突起一座“歇山頂”式牌坊,五頂并立,大氣獨特,形成了正八面的特點。根據黃鶴樓的建造樓型,可以歸納出建造所運用的手法是對稱均衡,產生的則是氣勢浩大的視覺效果。而層層造型優美的飛檐則以均齊漸近的方式出檐深遠,以靜制動,猶如黃鶴展翅。在飾品的設計上也可借鑒對稱造型或構圖均衡的方式,或采用畫面對比統一的原則,在統一下求變化,在變化中求和諧,繼而形成飾品獨特的形式美。
黃鶴樓是我國古典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之一,其具備的文化內涵也是其他建筑無法比擬;用飾品的語言來表達黃鶴樓的文化,運用黃鶴樓建筑藝術中經典的造型手法,將其建造的精湛之處以飾品造型,使有關黃鶴樓的飾品呈現出新穎的面貌。讓它不僅僅是旅游勝地的縮影,繼而成為裝飾的點睛之品,更是成為具備鮮明民族文化特征和藝術價值的藝術品。
[1]李華.清代黃鶴樓建筑考[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17(3).
[2]張全明.中國傳統建筑色彩的文化涵義[J].長江建設,2001,4.
[3]黃鶴樓品牌價值270億[N].武漢晚報:經濟新聞,201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