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保吉
(西北民族大學,甘肅 蘭州 730030)
琵琶演奏技法種類很多,輪指是琵琶演奏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如何演奏好輪指成為琵琶學習者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筆者通過多年的演奏與教學,對輪指技術做了深入的研究,總結了一套練習輪指的步驟與方法,并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對于琵琶輪指技術的訓練,從手指能力和音色出發,將練習分為三大部分,一是手指獨立訓練,二是手指組合訓練,三是輪指訓練的相關問題。以下對于這三部分進行詳細的闡釋。
輪指技術要求手指力度、速度、音量、音色保持均勻統一,因此訓練手指的能力成為輪指技術的基礎。
輪四弦的訓練,即從四弦開始。因為輪指基本手型的狀態距離四弦最近,不需要做角度的調整。因此輪指最初的練習應從四弦開始,首先要手型正確,將右手自然空握,內側腕放在四弦后的面板上,五個手指的指尖自然放松,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指甲面對四弦,依次彈出,小關節帶動大關節發力,大指自然直起直落。整個動作不劃圈,要求五個手指的抬、落動作要自然,不加力、加速,保持均衡。其次將右手定位,確定好手與弦的距離。找到觸弦點,以彈出的聲音為準進行調整。若聲音發尖,就調前一點,若聲音被壓且手指伸展不舒服,可調后一點。根據演奏者手指長短可調整手指與弦的距離,手指長的可離弦遠一點,若手指短則離弦近一點,找準指甲的觸弦點最為關鍵。最后注意指甲用鋒、入弦的深淺,指甲用鋒一般前四指用中鋒大指用上偏鋒。若演奏者小指短,則小指的用鋒可用下偏鋒。指甲入弦的深度,根據所需音色而定。一般用無名指、小指的入弦比食指、中指的入弦要稍深一點,以彌補它們力量不足。手指撥出的線路。一般情況下,前四指撥弦后與弦形成的線路為十字形,四個手指都伸向正前方。對于小指短的人而言,手指伸出的方向可稍斜上一些。這就需要掌握輪指的“四同”。即:五個點,點與點之間的距離相同;五個點的音量大小相同;五個點的音色相同;前四指彈出的方向相同。
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訓練,使五個手指能夠自然、獨立的彈奏,在五個點均勻、連貫的前提下逐步練習兩個輪、三個輪,然后懸腕,進行其它輪指的訓練。
有了以上正確的手型、準確的位置、正確的觸弦點以及指甲的運動方向,接著開始對五個手指的獨立性進行訓練,手指能力的關鍵體現在,輪指是否均勻、連貫的。實際訓練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第一步:單指訓練;每個手指的單彈、單挑,注意指尖阻力和手指靈活性。
第二步:兩個點的訓練;即大指與食指、大指與中指、大指與無名指、大指與小指的挑彈訓練。因為無名指和小指力量較弱,因此需要格外加強練習,對于無名指與小指的訓練,先讓無名指彈出,小指不急于跟上,而是讓小指指尖立起輕輕地靠在一弦內側,停頓一拍后彈出。這種訓練會使小指指尖立起,明確指甲的入弦點、彈出的方向及過弦的速度。
第三步:五個點的訓練,無名指、小指、大指、食指、中指五個點連接的訓練。仍然是無名指先彈出,小指指尖立在一弦邊,停一拍后彈出并連接好大指,食指,中指的動作。
第四步:六個點訓練。是為了長輪的連貫,大指起輪落在大指,食指起輪在落食指,中指起輪落在中指,無名指起輪落在無名指和小指起輪落在小指的六個點訓練。還可因人而宜,加強某個指的訓練,如:無名指起輪,無名指可多彈幾下單彈,然后再加進小指、大指、食指、中指。
第五步:五指同時輪,指五指同時啟動、猛張、猛合的輪指動作,五指同時輪又分為三個步驟,分別是:(1)輪前空握掌,食指放在大指的下面,大指食指形成交叉,食指指尖放在一弦內,大指指尖放在一弦外,四指與大指同時朝不同方向作彈和挑的動作。五個指均有自己不同的觸弦點。(2)訓練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有順序的輪。要求觸弦點集中,但過弦速度要快,手指彈出時,與1相同,要有爆發力。(3)大指起頭,其他四指依依相接的五指輪,輪的點距及過弦速度不變。這種訓練不需要多余的手指控制,避免各指關節的塌陷,有利于快速輪的掌握和手指抗力的訓練。
手指的組合練習是輪指學習的第二個階段,以下是對幾種基本組合訓練方法的敘述。
以分引論是用分的動作引出輪的動作。首先讓初學者學會動作,以分起,然后接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在作這種訓練時注意分時的指尖立起,虎口打開收回時關節不能太彎,大指、食指之間形成一個留有小開口的橢圓形。這種方法訓練有利于指尖的立起和虎口的打開,便于大指的挑,有利于以后的挑輪。
以彈引輪是用單彈起頭逐步帶出的輪。先訓練食指的單彈,食指動作準確后加入中指,作兩個點的訓練;然后作食指、中指、無名指三個點的訓練,達到要求后,再加入進小指,作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個點的訓練;達到要求后再加大大指,作五個點的訓練。注意每個步驟要反復練習,鞏固之后,再加下一個點。這種訓練的優點是食指較為靈活,易于找到觸弦的角度和阻力感,可以在輪中起到“領頭羊”的作用。
以挑引輪,是用大指挑起頭,逐步帶出其它的輪。首先,訓練大指的起、落動作,要求大指自然地抬起、落下,不劃圈。然后作挑彈的訓練,這種挑彈是長輪的挑彈,挑彈不加腕部旋轉動作。注意動作的協調,當大指作挑時,食指必須與大指同步作收回的動作,食指作彈時,大指必須與食指同步作下落的動作,兩個指互相交錯。再作大指、食指、中指的三個點訓練。第四步作大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四個點的訓練。最后作大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五個點的訓練。這種訓練方法,有利于大指觸弦點的穩定和對大指音量的控制,也有利于食指與大指的動作連接。
要做到輪指的均勻連貫的訓練,需要進行以下六個方面的訓練:
(1)輪的點距訓練。一個輪由五個點組成,這個點之間的距離應是相同的,否則輪的“線”就會中斷。點距訓練采用數點的辦法效果較好。
(2)音量的訓練。五個點的音量必須基本一致。一般情況下,要控制大指的音量,調整無名指、小指的觸弦角度和過弦速度。同時要注意到中指在輪中所起到的作用,中指的動作準確與否直接影響著無名指和小指。
(3)過弦速度的訓練。五個點的過弦速度也應基本一致,一般應控制大指的過弦速度,加快無名指、小指的過弦速度。
(4)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彈出方向的訓練。這四指彈出的方向應是一致向前的,與弦形成+字狀。而小指短的人輪出的方向可稍斜上一些,與弦形成x字狀。
(5)動作協調訓練。動作的協調與否,直接影響到輪指的連貫、流暢。作大指挑與食、中、無、小指同步收和食、中、無、小指彈出時大指落下的動作訓練。注意食、中、無、小指的一起收回,而不是先后收回,更不是等大指挑完后再收回。否則第二個輪的連接就會受到影響,挑輪或勾輪時會出現一弦輪的中斷。
(6)作大指不同方向的訓練。一弦的長輪大指挑的是在一弦完成,挑輪,勾輪一般均在二、三、四弦上完成。所以,大指的走向就會有前有后,大指的挑應根據需要選定方向,大指的走向不能影響一弦輪的連貫對初學者可進行動作分析訓練。 從大指開始數到第六個點的挑完成后,大指便往二弦方向走動。當第六個點挑完后,大指應往四弦方向走去。大指的前后走動,不應該影響一弦的輪。需要注意的是,要分清各種輪在相同點外存有差異。如帶輪的挑是帶腕旋轉的挑,長輪的挑是不帶腕旋轉的挑。單輪長輪的腕是穩定的,而滿輪必須加腕的旋轉。挑輪時,大指小關節動作幅度可以大一些,雙弦輪時,大指小關節動作幅度不能大。
以上是筆者多年來在演奏與教學中總結的訓練方法。任何一個知識的學習無疑要依賴于一個相對的時間跨度,一種技術動作的掌握也必須要通過一定量時間的反復練習才能定型。從人的認識過程來看,一個技術動作的掌握,從根本上它取決于動作規范的準確性和訓練方法的科學性,而練習時間的長短和體力消耗強度的多少,與知識掌握的質量并不是一種由此至彼必然關系,因此,輪指練習應該在理性指導下所進行的一種高智能的技術訓練,只有避免了練習的盲目性,才能建立輪指動作的整體感和穩定感,從而進入技術動作的長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