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文玉
(海原縣曹洼中心小學,寧夏 海原 755299)
新課程標準如同一股春風,給基礎教育帶來了春的氣息,帶來了勃勃生機,特別是多媒體技術走進課堂,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使課堂上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枯燥無味的內容變得生龍活虎。在現代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現代化手段的應用對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的影響日益加深。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與應用為我們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而在新課改的教育模式下,數學的科學價值、人文價值都是教育的范疇之內,數學“美”的教育也就必不可少的要溶于數學教學之中。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普羅克拉斯曾說過:“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各種形式的美將借助于信息技術擺脫過去的枯燥、抽象進而直觀的演示于課堂教學之中,將“美”的教育與數學教學通過信息技術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下面就結合我的課堂教學具體闡述。
從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的客觀條件來說,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性不強,覺得數學很枯燥,對數學學習無興趣。有學生說:“數學太難”,有學生說:“數學乏味”,但現代教學提倡的素質教育,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不僅僅是死學知識,而是能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可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提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能感受到數學真正的有用和有效性。那么教師如何能夠用有效的手段來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是最應該思考的問題。首先,教師在上每一節課時,可以先備好課,備什么?找到每節課中與實際生活的契合點。讓學生感覺學習數學是有用的,而且可以借助多媒體為輔助手段,來結合教學,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但設計的多媒體課件要活潑生動,直觀性強,才能將數學的簡潔美、和諧美、創新美、統一美很好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較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欣賞數學美的能力,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困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效果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自覺性、主動性也不斷增強。例如:在教學《圖形的拼組》時,通過學習圖形的拼組增強學生對空間圖形的認識和空間想象能力,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中圖形的變換,只要輕輕一點鼠標,圖形便動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在用各種圖形拼成機器人,讓學生觀察的同時,我還利用FLASH 與PPT 相結合的方式制作了會動,會變換的機器人,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還有很多多媒體課例在教學中也發揮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的出現與飛速發展帶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使學生積極參與,增強了動手能力,使學生學習數學變成享受數學。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滿堂貫,不注重開拓學生思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在動態中去觀察、探索和發現問題,教師可以利用課件讓學生去感受其中的數學原理,由于教學過程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做實踐和觀察,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考慮的是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協作學習和交流。使學生通過課件從“聽數學”轉變為“做數學、看數學”。例如:在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時,我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我通過課件讓學生進入情境,并從中發現計算問題,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理解算理,在鞏固新知時我運用多媒體把“小貓花花”的動畫故事呈現給學生,展現了小貓花花出發、釣魚、回家的連續場景,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的情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練習活動中提高了計算能力。一堂課學生成了問題的解決者,課堂的主導者。從單純的聽數學轉變為做數學、看數學。
我發現,有的老師每天給學生很多作業,便于掌握當天的知識。為了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我們教師要為學生精選作業,減少作業量,在訓練學生注重知識基礎,注重方法,注重應用的前提下,應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全面理解當天的學習內容。另外,我們經常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豐富有益的課外活動,如:學寫數學日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我還可以將好的日記掛到校園網供全體學生閱讀,組織本班學生進行數學經驗交流,介紹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解題技巧;開展數學專題講座,開拓學生的視野。通過活動,極大豐富了學生的業余學習生活,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學習數學更加主動。
波利亞提出:“數學是一門系統的演繹科學,在創造過程中的數學,看起來更像一門實驗性的歸納科學”。數學的學習,更需要數學實驗、猜想。在數學實驗中,觀察、分析、對比、歸納、建立關系、處理數據、發現規律,信息技術的應用給數學實驗提供了可能。譬如,使用《幾何畫板》這個數學教學軟件。該軟件功能強大,能方便地用動態方式表現對象之間的關系,既能創設情境又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如對“軸對稱”概念的講授,教師可以先利用幾何畫板制作一只會飛的蝴蝶,這只蝴蝶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夠讓同學們根據蝴蝶的兩只翅膀在運動中不斷重合的現象很快就理解“軸對稱”的定義,并受此現象的啟發還能舉出不少軸對稱的其他實例。在這種通過實驗的方法中學習,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認真觀察、主動思考,并逐一找出對稱點與對稱軸之間、對稱線段與對稱軸之間的關系。
總之,信息技術與數學整合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應用能力、交流能力。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從中體會到創造性學習數學所帶來的樂趣。使學生在享受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美。使學生參與數學實踐,體現自我價值。使學生懂得知識充實生活,越學越快樂。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我還將不斷努力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學習與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數學教育環境,改進教師的數學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