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志剛
(武漢體育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430079)
校園文化是學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形成的培養目標、辦學傳統、校風、學風、校園文化活動風格、師生的行為方式及其背后的價值觀念,是社會大文化系統的亞文化形態。校園文化體現在全體師生員工的相互關系及其日常行為方式當中。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至關重要,它是新一代社會主成長的導向,是我國能否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視野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環境支撐,是民族文化能否始終朝著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發展的思想引領。
高校學生體育社團是在高校專業性、學術性的背景下,青年學生為了適應體育生活化的趨勢,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各方面的體育需求而成立的非正式群體,是有著既定目標和規范的‘互益性組織’,屬于非營利組織范疇,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公民社會組織。高校體育社團是傳播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途徑。作為一種社會文化活動,體育除具有強身健體、培養人才之功效,也有繼承、傳播、發揚人類優秀文化的社會作用。
問題一:文化特色淡薄。各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缺乏創新和特色,趨同化發展使得不同學校的特色難以得到發揮。各學校所固有的歷史淵源、發展趨勢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問題二:社會環境干擾。近年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急功近利的不良思想不同程度上侵蝕著師生的思想,并進一步體現在辦學上,使得部分老師、學生只看重專業名氣,而忽略了專業本身所富含的價值。
問題三:傳統色彩濃重。校園文化是現代化教育的縮影,現代化的教育要時刻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傳統文化是當時具體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在時代日益高速發展的今天,只有不斷緊跟潮流、推陳出新,才能不斷吸收先進文化的精華,更好的培育一代新人
問題四:保守性明顯。現代大學相對來說存在于一個比較封閉的圈子之中,與社會有一定的脫節。學校還是以自身為主體,難以將自己的基礎設施等與外界分享,走出去的機會也不多。校園活動作為校園文化中最活躍分子,很難有機會走出去想社會公眾進行傳播和普及,校園文化的封閉式現狀,完全有悖于校園文化開放式要求。
在很多高校,校園文化被割裂,不論是文娛活動還是福利性、公益性組織活動,抑或是文化設施建設都僅僅是校園文化的具體體現,而不能把它當成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本身是一種涵蓋面很廣的概念,高校文化包括高校歷史淵源、辦學宗旨、辦學目標、學風、校園文化活動等多方面的內容。基于目前現狀,高校校園文化抓藥偏向于娛樂性的校園活動,把校園活動狹隘的等同于校園文化來發展是不科學的,而且沒有形成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規劃,使得校園文化在高校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難以得到發揮。
在校園文化建設時出現兩種極端,一種是完全拒絕外來文化,認為外來文化都是腐朽的文化,這種傳統封閉的思想使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狀態受到遏制,致使人的思想固化,喪失思維活力,從而阻礙了教育的發展及人才多樣性的培養。另一鐘是全盤西化,拋棄傳統文化,崇洋媚外,致使部分師生崇尚中掛民族傳統文化的意識薄弱。
校園文化建設作為一個精神指引,在高校的發展建設中具有重大的意義,一個嚴謹的、正規的組織機構,對于合理的發展校園文化有很大的影響。現階段,各大高校著重把著眼點放在了學科建設、生源發展當中,而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經驗,更缺乏重視。僅僅作為一個順帶的工作,就難以將校園文化統籌于在整體辦學方面和培養目標的大背景下來操作,難以行成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效應。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長期的高校發展中并沒有被放在一個顯著的位置。在發展過程中只是按照已有的思維模式按部就班。顯少有人對校園文化建設領域進行理論研究,把它由實踐轉向理論層面,進行科學化,再指導具體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各大高校都在爭先恐后的開展自己的文化建設,但也只是流于表面,缺乏對其內在的研究和規律性認識,阻礙了其積極、健康發展。在物質文化日益活躍的今天,師生的思想得到的很大的解放,他們對于校園文化建設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但是都是在個人想法的基礎實施,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指導,很難得到較大的發展,絕大多數浮于表面。更有甚者只是為了表現自己,集體意識淡薄。種種問題表明,加強在校園文化建設領域的研究,創新校園文化建設的形式滿足師生發展的共同要求迫在眉睫。
現今,各高校在發展校園文化的時候,主要按照傳統的發展模式,仍然局限于發展文娛類活動,大力加強傳統社團建設,體育社團作為作為社團的一種,既具有一半社團所具備的吸引學生的關注、引導學生多元化發展,更具有體育社團本身所具備的特性,如融合體育鍛煉和娛樂身心為一體,綜合素質發展和經濟效益與一體。體育社團的新興和發展不僅使得學生有更多選擇的權利,也使得校園文化不再是以往的單一和平淡,體育社團的發展,讓學生們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也讓校園文化更具有實質性的特色,在建設特色校園文化上也起著不容小視的作用。
現在有許多高校中,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很好,但是并沒有與精神文化相結合,校園文化的傳統色彩過于濃厚,使得這種校園精神文化失去了意義和光澤,那么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就成為現階段校園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只有這樣與時俱進的建設校園文化,才能滿足學生以及社會的精神需求。在新形勢下,全國上下已經將體育發展領域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點,體育事業、體育產業越來越被重視,體育社團這一具有時代性意義的校園文化活動組織在加強校園文化發展、推動校園文化順應時代潮流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今,高校校園文化交流并不是很暢通和豐富,許多高校的文化設施及傳統設施都是對外封閉性的,這成了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個阻礙,而體育社團的興起,可以有效的促進各高校校園文化的交流。我們體育院校在擁有較多體育社團的前提下,不僅能把本校的在校生很好的引領到有助于其興趣反展的社團,并且眾多的體育社團能積極地發揮出宣傳學校校園文化的作用,并且體育社團與各個體育設施場所也有“商業”合作高關系,我們學校的體育設施除考試和專選課時間外,都是對外開放的,并由體育社團將其宣傳至外,這樣不僅符合校園文化建設的開放性,又讓學校文化得以宣傳。
在文化多樣化的今天,校園文化已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新一代社會主體的身心發展。社團活動是最直接的校園文化的體現方式,其中,體育社團活動又具有其特殊的意義。體育社團活動以體育為載體,通過體育活動體現校園文化,既全面順應了我國全民健身的大環境,又以一種積極健康的方式寓教于樂,在學習技能,發展特長的同時也有能夠提高身體素質。注重體育社團的發展可以體現高校的自身特色,創新校園文化發展形式,促進高校校園文化呈現多樣化、特色化發展。
[1]王秋慧.體育與校園文化[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29-30.
[2]王向東,李夢義,馬寶玲,茹洪利.大學生自發體育的現狀及管理[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4):73-74.
[3]劉明明.高校體育社團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J].渝西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3):83-85.
[4]李霞.高校體育社團在構建群眾性多元化服務體系中的功能[J].山東體育科技,2004,(4):71-73.
[5]何維民.高校體育社團的文化載體效用及其發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9):40.
[6]白如嬌,劉宏坤.談校園體育與校園文化建設[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6(4):445-446.
[7]易劍東.體育文化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1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