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楓
(浙江大學外事處,浙江 杭州310058)
Michael M.Crow于2002年就任ASU校長,提出建立“新美國大學”的發展戰略,其中強調建設創業型大學,追求學術企業精神和知識創業文化,號召學校以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為資本,將課堂和實驗室里的知識和技術轉化到商業領域,這意味著對學生的教育模式也從專業化的學術培訓轉型為尋求對復雜的重大現實問題更加綜合性的解答方案,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業和創新活力,提高其就業和創業能力。USA在此后十余年中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實施的具體措施可以歸納為:
為適應全球化時代的科技和經濟需求,為學生提供能提高創業創新能力的全新教育模式,大幅度的內部構架調整是實現變革的基礎。ASU摒棄了傳統的院系設置框架,倡導跨學科的學術構架,提倡模糊各單一學科之間的界限,有力促進了跨學科研究和教育的實現。比如創建于2006年的可持續學院擁有來自35個不同專業的教授,是美國第一所提供類似綜合性學位項目的院所。學院致力于解決城市化進程中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問題,研究的問題涵蓋菲尼克斯及美國西南地區城市發展、沙漠水源生態學和節能型建筑設計等等,不一而足。通過聚集不同領域的專家和教師共同合作,用超越自身科研領域的思維進行思考和教育,促進創新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實現對學生的跨學科式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在跨學科院系設置的基礎上,學校一方面向學生提供復合式的課程模式,同樣以可持續學院的課程設置為例,該學院學生可修習的課程涵蓋全球共同面臨挑戰的領域,包括能源工程和材料技術、水質監控和衛生、國際化發展、食品和食品系統工程以及宏觀政策和政府治理等,從而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學校注重學以致用,與相關企業、單位保持緊密合作,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就業能力。比如該校的護理和健康創新學院倡導在護理和健康領域終身學習和批判性思考的理念,學生可以通過大量實用性極強的情景模擬練習在安全范圍內實踐自己獲得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可以通過在社區診所、醫院、學校等實習獲得現實體驗和社會經歷,為就業和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學院還為護理專業和非護理專業學生提供創新和跨學科教育項目,包括健康護理創新、診所研究管理的碩士項目和護理和衛生保健創新博士生項目等,注重的是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實踐,為學生未來的創業和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Michael M.Crow清醒地認識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需要倡導大學創業文化,為學生建立良性創業生態系統,而建立創業型大學牽扯到學校各個層面的改革。為此,ASU啟動了全校范圍內的“大學是創業者”活動,旨在通過制度改革激活學院和師生持久的創業熱情,引領學生成功創業。“大學是創業者”可分為三個層面:
1)該活動的基礎層面是各學科,涵蓋人文藝術、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等,目標不僅在于提供適用于所有學科的創業類課程,還在于讓創業理念和創業文化深入所有學科。為此每個學院和學科都創立了適合本學科背景的動態創新機制,如該校護理和健康創新學院設立了創新創業中心,新聞學院設立了主要由企業資助的新聞媒體創新中心等。2)在此基礎上,第二個層面的活動在于調動各種資源,尊重商業界的優勝劣汰原則,支持有市場的創業嘗試成功。如通過“愛德森學生首創”項目,學校征集了每年約20萬美元的資金,用于資助學生創立自己的公司,且不要求學生任何資金回報。至2008年,該項目成功孵化了約80個學生開辦的公司。3)最高層面的活動被稱為天空之歌,目的在于讓學校層面的創業文化和機制突破于類似大學科技園的功能。在斯科茨代爾市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基金會的合作和支持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耗資5億美元,打造了面積約150萬平方英尺的天空之歌創業基地,創造性地包容了教學、研究、文化、零售、住宅等不同功能區域,在為當地的成熟公司提供空間的同時,還吸收大型全球性公司和跨國公司進駐,從而促進學校及其創業群體(包括學生)與上述企業的有益交流和溝通[1]。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業熱情和活力,ASU打造了全方位的職業生涯服務體系,在四個校區分別設有就業服務中心和一個網絡生涯聯接,同時學校鼓勵成立創業領域的學生社團。就業服務中心為在校生和校友提供資源和技術支持,同時根據校區特點舉辦不同內容的就業能力工作坊;網絡生涯聯接為在校生、校友、用人單位、教職工和學生家長提供了各自感興趣的指導信息;[2]學生社團則增強了學生的領導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良好的服務和良性的政策導向無疑激發了學生的創業活力和激情,擴大了學生的創業網絡,拓寬了學生的就業途徑。
ASU的學生創業者人數在全美高校名列前茅,而《華爾街雜志》則評定其畢業生適于就業市場程度及就業率在2010~2011年度居全美第五名,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其注重對學生就業和創業能力的培養[3]。
豐富與完善形式多樣的學生創業教育領域課程設置是有效提高我國高校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學校首先需要加強第一課堂的創業學科建設,開設豐富多彩的創業教育課程,培養學生成為創新創業競賽和實踐的核心人員;其次需要加強第二課堂創業教育與實踐體系建設,舉辦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活動項目,強化創業引導和創業宣傳,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
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基地離不開多元化的資金支持和社會資源。在鼓勵學生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學校應積極匯聚校內外資源,多渠道、復合式地打造創業教育與實踐平臺。學校可通過與優秀企業和專業培訓機構等的聯動和密切合作,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咨詢、品牌教育培訓項目、創業模擬實踐及提供創業項目種子基金等,為創業教育和學生創業實踐順利開展提供重要支撐。
[1]Michael M Crow.The Future of the Research University:Meeting the Global Challenges of the 21stCentury,2008.Hauffmen-Planck Summit o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nd Policy[Z].June 8-11,2008,in Bavaria,Germany.
[2]高黎,王霞.美國州立大學本科生就業能力培養探析: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為例[M].大學:學術版,2012(05).
[3]Arizona State University.Rankings[EB/OL].http://annualreport.asu.edu/academics/,201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