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玫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通信工程系,中國 重慶 401520)
應用科技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項目是教育部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探索“產學研一體、教學做合一”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而設立的重點研究項目。全國有13個省(市、自治區)的33 所本科院校入選該項目研究工作。本文以奧地利應用技術大學的發展策略為例說明地方本科院校建設應用技術大學今后的改革方向。
奧地利應用技術大學的發展歷史雖然不長,但發展速度很快,已經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主力軍。從1993 起,奧地利聯邦陸續在各邦設立了9 所應用技術大學。應用技術大學的出現提高了職業教育層次,并使奧地利的就業質量得到了提升。
奧地利應用技術大學的發展策略有以下四個方面:
奧地利應用技術大學的學科和專業設置緊緊圍繞產業發展,既支持了國家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同時也保證畢業生有良好的就業前景,形成共贏的局面。
傳統上,奧地利的經濟產業優勢高度集中在工程、科學技術領域以及經濟管理學科領域。奧地利應用技術大學在專業設置中并不像傳統樣以工科或理科為主要專業,相反,其學額分配中大批針對第三產業。這樣的策略取得了一箭雙雕的效果,企業獲得了合格的畢業生,而畢業生則減少了失業的風險。
應用技術大學專業的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奧地利在發展職業教育過程中格外重視職業教育師資的培養。奧地利應用技術大學的教師中,31%獲得博士學位,54%獲得碩士學位,本科及其他學歷者僅占15%。
奧地利學位體系的不斷變化以及處理好與中等職業教育的銜接關系,也使得奧地利的國家職業教育體系能夠參與國際競爭,并完善了整個職業教育體系各部分之間的銜接。
1997年,奧地利通過法律規定,凡是接受正規的職業教育,包括學校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機構培訓(學徒制)的學生必須通過“職業技術教育畢業水平考試”,即獲得第二階段教育畢業證書。這項考試主要針對完成之前職業教育和培訓的個人。當他們完成學徒培訓或從職業技術學校畢業,只要參加這類考試就有機會進入高等教育機構學習。
另外,學制的改革也使應用技術大學的影響力迅速提高。奧地利政府將應用技術大學的學制劃分為本科和碩士兩個階段,在完成第二階段后頒發碩士學位。
與奧地利傳統大學相比,應用技術大學更加注重技術和職業培訓。奧地利應用技術大學課程體系中特別重視實踐工作經驗,每個專業均安排有近一年的實習實踐環節。從1996~1997 學年開始,在職人員也可以在應用技術大學接受教育,這極大地滿足了技術人才發展的需要,逐步完善了終身教育體系。
應用技術大學的創辦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還提高了奧地利抵抗經濟危機的能力。根據歐盟的一項調查,2010年,歐洲25~49 歲年齡段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中,失業率為8.2%,而奧地利僅為2.5%,在27個歐盟成員國中排名倒數第二。
為了促進就業和發揮自身優勢,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奧地利政府將很大一部分財力投入到支持科技創新和產品研發上,專門拿出資金用于企業及科研部門的研發,并提供大筆經費對高校進行擴建和升級,從而大大增強了高等教育為奧地利企業輸送高端人才的能力,進一步提升了奧地利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還沒有真正實現從層次向類型的轉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職業教育“斷頭教育”和終結性教育的特征還沒有得到根本性轉變,缺乏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通道,特別是現代產業體系發展需要的高技術應用人才和復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也間接影響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奧地利應用技術大學的成功經驗可以作為我國高校,特別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學習和借鑒的重要對象。
從奧地利應用技術大學的改革發展和實踐探索中我們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著眼于服務現代化建設,著眼于服務應用技術人才成長成才,地方院校建設應用技術大學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學校發展的定位準確與否,關乎學校轉型的成與敗、得與失、進與退。地方高校確立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既要立足自身實際,又要面向社會,深入研究地方經濟發展狀況、產業結構以及對人才類型的需求。應將人才培養定位在主要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應用技術人才和復合型應用技術人才上。
推進轉型發展需要全校上下、統一思想、凝心聚力,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破除制約學校轉型發展的深層次思想桎梏。促進觀念更新,一要搞調研,摸清職工思想狀況;二要造輿論,引導師生觀念更新;三要學理論,啟發師生轉變觀念;四要樹典型,推動師生觀念轉變;五要抓干部,帶領師生觀念轉變;六要轉機制,強化師生觀念轉變。
創新學校管理體制機制,建立新型治理結構,是激發轉型發展活力的重要途徑。高校要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以建立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開放辦學體制為重點,積極推進教學、干部人事和管理服務等一系列制度建設,集聚體制機制優勢,努力建立符合應用技術大學辦學定位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治理結構,聚集學校事業發展的內動力,推動學校轉型發展。
新建地方高校要實現科學發展,推動轉型發展就必須堅持差異化發展,不盲目攀比,不簡單盲從,不等待觀望,避免“千校一面”。在明確辦學定位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辦學之路。
圍繞不同水平的應用技術人才培養要求,將重構實踐教學體系作為應用技術大學建設的重中之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革新實踐教學方法,增加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探索性實驗項目,構建開放、靈活、互動的實踐教學模式。
總之,地方本科院校建設應用技術大學的改革實踐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學校應該全力配合國家教育部門和應用技術大學聯盟,站在新的起點上,緊抓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機遇,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使大學的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發生深刻的變化,努力建設“地方性、國際化、開放式、應用型”的應用技術大學。
[1]介曉磊.破解地方本科高校發展難題 探索應用技術大學辦學之路[N].中國教育報,2014-04-14.
[2]應用科技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試點改革思考[J].廣東白云學院教改研究,2013.
[3]汪泓.創建現代化特色大學的戰略思考與實踐探索[N].光明日報,2006-01-22.
[4]歐洲應用技術大學國別研究報告[Z].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題組,2013.
[5]吳仁華.建設應用技術大學需要解決六個問題[N].中國教育報,201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