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鎮遠
(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都勻558022)
現今,我國的高職教育發展迅猛,社會需求和職業能力對高職生源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高職教育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向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以此來滿足社會發展對職業人才的需求。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通過兩到三年的學習時間,讓學生具備從事專業技能的能力,這就需要學生擁有一個良好健康的身體和一定的綜合能力,這種綜合能力還應包括:創新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適應能力等,然而培養這種能力的方式應以體育教育為出發點,根據學生未來發展的職業特點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教授,所以我們要認真的對高職體育教育中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策略進行認真的分析,以此來促進高職體育教學的發展和進步。本文從高職體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出發,論述了高職體育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策略,并詳細的分析了高職體育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方向。
現今,我國的高職體育教學課程標準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主是要因為部分高職院校還是依照本科體育的課程標準來進行教學,而高職學生往往與本科生存在差異,發展方向和學習能力不同,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也不一致,引發了課程設計不科學,課程標準達不到職業能力的需求,有的學校在教材的選擇上還處于模糊狀態,沒有考慮到學生從事工作對身體素質的需求,雖然部分學校對教材有所修改,但還是很難達到職業能力的要求,并且不能夠真正的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培養目標。
高職體育教學中受條件制約的因素較多,往往因師資力量、教學場地、教學設施、資金投入等問題,而影響到體育課程的開展,同時教學內容上還是以傳統的體育教學項目為主,這些項目學生在中小學階段中接觸和學習過,加之體育課時在教學中的比例較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很難得到鍛煉和提高,所以課程體系落后是制約高職學生體育興趣培養的關鍵因素。
高職院校所開設的體育選修課還是以足球、籃球、排球、田徑、健美操等為主,學生學習的內容較為單一,這是高職體育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滿足職業能力的需求,同時缺少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高職體育教學內容還局限于某一個體育項目,缺少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學校只注重短期教學目標的實現,而忽視了長期體育習慣的培養和職業能力需求關系的協調。
高職教育以就業和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具有較強的區域性特征,這就要求高職體育教學滿足社會發展和服務專業的需求,而目前我國多數的高職院校都沒有把體育課程與職業發展相結合,不具備職業教育的特點,同時課程類型和知識面不能滿足各專業學生的不同需求,引發學生對體育課程興趣的喪失,并且終身體育的思想未得到充分貫徹。
高職體育教學要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因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較為落后,不適應時代發展和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同時忽視了學生對就業后身體素質需求的理解,未能在學校學習階段完成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最終導致學生因身體原因不能適應社會工作,所以我們要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強化體育教學與職業綜合能力的聯系,并通過先進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和綜合能力,使其從思想上達到終身體育的目地,樹立一種終身體育引領于職業發展的思想。
高職體育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解和示范為基礎,教學方式上較為單調,教學手段千篇一律往往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方式非常不利于學生的體育學習,同時對于以后的工作能力培養也是不利的,所以我們需要讓學生掌握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方法,讓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并且促進學生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去,形成體育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
高職體育教學中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這是發揮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學習的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通過相應的教學手段來完成教學氛圍的營造,并利用學校的教學設施編排體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趣味性,同時結合講解和示范來促進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使學生逐步的認識和掌握體育的技能。在組織集體活動的項目時,教師要讓學生來裁定比賽,通過比賽來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并及時的給予鼓勵、指導、幫助,使學生利用體育課程學習到職業發展中所具備的綜合能力。
觀察能力是學生職業發展中所必須的一種能力,體育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動作示范來強化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通過感知動作表象,來充分的了解動作結構中的差別,并且利用動作運轉的順序和幅度來鍛煉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排球發球技術中,教師可先作幾個發球動作:準備動作、托球、重心上移、拋球、揮臂、擊球,這一系列動作完成后讓學生理清動作順序、幅度、力量等因素,并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然后再進行細致的講解,目的性明確,注意力集中,教學效果也就更為明顯。
高職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離不開相應的人際交往,這往往是學生參加工作后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體育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所處的位置和角度不同,必然存在組織與被組織的關系,教師要改變這種教學方式使之達到平等協作的關系,這樣有利于學生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往,同時教學中還存在小集體之間的關系,教師要通過體育集體項目來讓學生學會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以便為日后的職業工作需求打基礎。
體育課程不同于一般的課堂,課上氣氛往往是輕松愉快的,這是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來當比賽項目的裁判,當比賽雙方隊員遇到問題時當裁判的學生可以充分的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另外在技術動作講解時也可以讓學生來進行講解,不對或不足之處可由其他同學補充,不但鍛煉的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加深和鞏固了學生的觀察力,并且在課上提問時,也可以利用同學間相互評價對方動作的標準性來鍛煉表達能力。
[1]翁惠根.職業實用體育課程改革與建設[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2]鄭厚成.體育與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龐建民.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現狀分析與研究田[J].貴州體育,2009,3.
[4]易麗萍.高職院校生涯體育教學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