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云
(昌黎縣第三中學,河北 昌黎066600)
筆者從十幾年擔任班主任工作的經歷中,總結出一套班級管理模式——班級、小組民主自律管理,現與大家交流分享。
按學習能力將全班同學分為A、B、C、D四個層次,每個層次各抽取一人,組建學習小組,組建時著重考慮四個因素:
(1)小組長的人選:每組設組長、副組長各一名,組長成績可以不是最好,但人必須正氣,有組織能力,能要求小組成員主動學習。
(2)小組成員的學習態度、性格要合理搭配:成績好性格內向的同學,就給他搭配成績差些但勤學好問的學伴,成績好性格活潑的同學,就給他搭配成績差惰性強的學伴。
(3)考慮榜樣的作用:班威信高的同學搭配比較調皮的學伴,可以隨時提醒他哪里做的不是很到位。
(4)男女同學適當搭配:抓住男同學在女同學面前都好要面子的心理特點,特別調皮的男同學可以嘗試搭配比較正氣的女同學為學伴,隨時幫助其改正錯誤。
劃定好的學習小組順理成章的成了班級管理考評的單位,由以往的面對全班每一個同學的散沙式的管理落實到對每一個小組整體的管理,把個人放到具體小組里去,由小組長負責從學習、紀律、衛生三個方面組織量化管理。
(1)學習方面:課堂上組長組織本小組成員認真學習,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并對課堂知識掌握程度及時向老師反饋信息。副組長協助組長負責統計每天作業完成情況并記錄在案。因成員學習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去要求,課堂的參與程度、作業的完成情況應有所區別,主要是依據學習態度來量化打分。
(2)紀律方面:每月召開小組自律會,每個小組成員根據自身現存的主要缺點,制定一個改進目標,并自行確定改進措施,若自己不能想出辦法克服缺點,交由小組討論并由提出意見幫其改進,小組整理好改進目標后經本人同意簽字,上墻公布,交全班同學監督,若犯上述錯誤按小組內約定處理,并扣除相應的小組內量化分數。針對個人存在問題制定改進目標的做法,有的放矢,克服了校規校紀規定寬泛不易操作的弊端。
(3)衛生方面:一改傳統的每周每人一次固定值日的做法,采用以小組為單位承包衛生任務的方法,連續做一周,每周有三個小組同時值日,下次值日任務輪換,每周由班級自律委員給值日小組量化打分,獎優懲劣。小組成員由組長依據表現量化打分。這樣做既能從整體上保證班級衛生整潔,也能督促每位同學盡到自己的責任。
通過小組內的自律管理,培養了同學們的合作意識,使他們克服了當代獨生子女不善于團結、不善于競爭、不善解人意、缺少協作、不尊重人、缺少助人為樂的品質和行為等缺點。在與同齡人相處過程中得到逆境鍛煉。學會在有矛盾時,如何辯解、爭吵、最后互相遷就、和解,學會尊重、理解他人,從而逐漸從“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中解脫出來,樹立組榮我榮的觀念,學習、紀律、衛生各方面都能積極自覺做好。
在實行小組民主自律的同時,我們還實行班級的民主集中管理——班級自律委員會的管理。班級自律委員會由五名同學組成,由全班同學記名投票選舉出威信比較高的同學擔任,他們集體負責協調、解決自律小組內或小組間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若建議不能讓問題雙方滿意,再由自律委員會告知老師處理。班級自律委員會擁有一項重要的權利,就是可以自主約見有問題或需要幫助的學生家長,向家長匯報同學的在校表現,并提出幫改建議,尋得家長的支持理解。孩子們朝夕相處,相互了解更全面,因此更有話語權,能如實全面地向家長介紹該同學的情況。同時這一舉措,避免了問題學生家長面對面老師時的尷尬,也避免家長誤解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存在偏見而造成的不愉快發生,受到了家長、同學們的熱烈歡迎。
然后,實行雙重量化管理。建立班級、小組雙重民主自律管理機制后,同時實行雙重量化管理,小組內有針對個人的量化,班內也有以小組為考核單位的量化管理。自律委員會肩負給十二個自律小組每周量化打分的任務,五個委員循環打分,不記名,打分項目包括學習、紀律、衛生三個大方面,可根據情況扣分或加分。這項考評措施促使同學們樹立競爭意識,組與組之間展開比拼,生怕自己小組做的不好而落在后面。每一小組都做好了,班級整體自然就沒問題了。
最后是班級活動的開展。學習上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挑戰活動:挑戰項目包括總分、平均分、單科的平均分、優秀率,挑戰成功發獎狀以資鼓勵,在此基礎上評出進步小組,優秀小組,挑戰活動的展開,極大的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我們班的成績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平均分、優秀率從全年級倒數躍升為全年級第一。行為養成上開展美的教育:開展“經典浸潤人生”的誦讀活動,通過誦讀《弟子規》、《論語》、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文化的精髓,發揚傳統美德,懂得如何做人,做事和加強自身修養。學會尊重他人、禮讓他人,以班級利益為重,顧全大局,不自私自利。開展“耳語、慢性、恭敬”的養成教育,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一個舉止文雅端莊大方的中學生。開展“愛我班級、愛我校園”主題活動,從不隨便丟棄垃圾、不損壞公物做起,為建設、美化校園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爭做文明三中人。開展勤工儉學活動,通過收集礦泉水瓶和廢棄的演算紙,培養學生的節儉意識,體會勞動的艱辛,體諒父母的辛勞,從而珍惜眼前的學習條件,刻苦學習,來回報家長和社會。
在這種班級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應積極轉化角色,淡化“管理者”的意識,讓班主任管理特權退居于次。讓學生在集體中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極大的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班級凝聚力,讓學生獲得班級管理主人的積極體驗,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并從管理者的角色中學會管理他人,學會自我管理,從而實現整個班級工作的不斷完善,推動班級工作邁上新臺階。
[1]王明華.課堂教學中如何組織合作學習[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0(01).
[2]董聞.把握適當時機 提高合作學習效率[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3]李如虎.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索與研究[C]//《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五——現代教育新論.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