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松 王鴻磊
(1.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信息管理技術學院,江蘇 徐州 221140;2.徐州市工業信息網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 徐州 221000)
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科技園 (以下簡稱徐工院科技園)擁有阿里巴巴、百度推廣、百度糯米、騰訊等電子商務類企業10家、科技類企業41家、文化創意等企業31家,研發機構與其它服務平臺類企業32家,總計110家。入園企業實現產值約1.5億元,帶動就業960人,稅利1750萬元,2015年經江蘇省商務廳獲批為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2015年經江蘇省經信委獲批為省級三網融合創新基地,有力推動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和地方經濟發展。
技術創新是徐工院科技園服務地方經濟的靈魂。高新技術的開發到成果的轉化這一系列過程,是技術創新的一個完整過程。大學科技園與高校結合,使得高新技術順利開發,再通過園區對技術的孵化,最終轉化為成果。通過這些成熟技術的廣泛輻射,有利于帶動地方技術的進步及結構的調整。
企業孵化是徐工院科技園服務地方經濟的精髓。園區給企業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環境,并在前期的場地等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進行重點支持,使畢業企業孵化成為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成熟企業并走出園區,這必將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人才培養是徐工院科技園服務地方經濟的體現。大學生通過進入園區參加實踐,對于就業問題的解決能夠提供一定幫助,同時大批企業家的培養,使得大學科技園智能資源高度密集,形成了一批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這批由園區培育出來的高素質人才步入社會后,將會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提供活力和動力。
高新技術產業是徐工院科技園服務地方經濟的源泉。大學科技園促進科研與生產、科研與市場相結合,帶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又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的創造能力作出一定貢獻。高新技術產業的帶動下,當地經濟勢必迅猛發展,從而導致就業率提高,稅收收入增加。
1)鼓勵高校科研人員積極投入大學科技園創新活動。通常,大學的基本職能主要是教學,附帶科研,與外界接觸較少,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功能并沒顯示出來。因此,首先從源頭抓起,提高科研人員對創新創業的認識以及重要性,認識到將科技成果產業化帶來的經濟效益,加強與社會的溝通、合作,推動大學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對高校教師績效評估的評定方法進行適當修正,把科研成果轉化的能力列入評價標準,鼓勵科研人員從事科技成果轉化。
2)完善創新機制,加大保護知識產權力度。首先,科技園區應不斷健全和完善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體制。其次,科技園區應大力宣傳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引導在孵企業積極開展技術創新、申報知識產權,維護企業自身利益。最后,對創新創業工作中有較大貢獻的企業和個人給予一定的專項獎勵。培育創新文化,促進高校成果產業化、提升企業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將高校科技成果最大化的實現商業化和產業化。
1)提升科技園區內孵化服務水平。完善科技園區內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提高科技園區內孵化服務的水平。首先,應加強孵化服務團隊的培訓和管理,形成人才培養的激勵機制,提高園區管理人員對工作和服務的積極性。其次,在科技園區內搭建各種服務平臺,如知識產權服務平臺、會計、律師服務所等,為建立全方位的孵化服務體系提供資源實施平臺,整體提升大學科技園區內孵化服務的水平。
2)建立在孵企業信息數據庫。根據在孵企業的不同,建立并實時更新企業的信息數據庫,以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服務。將在孵企業的發展方向與社會需求相對應,順應市場的需求,縮短了科技成果投放市場的時間與路徑,提高了大學科技園的孵化服務效率與質量。在孵企業信息數據庫的建立,即可幫助社會對科技園區企業的了解,又可幫助科技園及時了解企業的發展情況,針對企業遇到的瓶頸,提供個性化支持與幫助。
1)借助政府資源,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大學科技園應充分借助各級政府資源,以引入為主,建立包含種子基金、創業基金、風險基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及各級政府擔保基金等投資服務。增強大學科技園的孵化能力,幫助企業又快又好地成長。大學科技園可定期舉辦政府、高校和企業交流大會,針對擁有較好科技創新能力和條件的企業,爭取政府資金,幫助企業發展具備足夠的科研經費。
2)引入銀行等第三方融資的服務機構。金融機構是大學科技園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大學科技園可專門成立一個金融投資部門,主要負責大學科技園區的融資工作,可與金融機構溝通合作,獲得相應的信貸支持,為園區內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研發新技術產品提供資金,爭取加大金融機構對大學科技園內企業的信貸額度,為企業發展提供堅強的資金后盾。
3)建立風險投資體系。開拓市場的融資渠道,建立以民間投資為主體的風險投資體系,集聚社會上的分散資金,實行社會資金直接參股、控股孵化企業的形式。加大人們對高新技術產業的認識,逐步實現投資的多元化。
1)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一方面是調動科技園區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是調動企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對于科技園區管理人員可采取與企業效益掛鉤的形式,可將園區內的企業劃分多個領域,管理人員根據服務不同的領域,領取不同的工資福利待遇。對于具有突出貢獻的管理人員,可給予相應的獎勵。定期進行績效評定,對于表現較差的予以解聘或辭退。對于企業科技人員,可采取企業成員的收入與企業生產經營的經濟效益、經營風險掛鉤等多種激勵方式。
2)重視人才的培養。一是應充分利用徐工院科技園豐富的創新資源和良好的創業環境,建設高校大學生創新實習基地、大學生創業基地,鼓勵高校大學生到大學科技園進行實踐學習;二是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鼓勵園區企業接納大學生實習和就業,鼓勵大學生到園區進行創業和創新實踐活動,使大學科技園成為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重要的實踐基地,為大學生創業就業開辟新的渠道;三是設立人才培訓基地,定期對園區內的企業成員、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定期組織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邀請國內外專家到科技園區開展講座。
以徐工院科技園為例,完成了對地方經濟發展的貢獻分析,為推動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由于徐工院科技園仍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大學科技園對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度的建議供研究參考。
[1]陳剛.高等學校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9(4):45-46.
[2]田麗.高職院校以科技創新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對策研究[J].2013(3):19-21,33.
[3]袁新敏.大學科技園區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的作用機制分析——以長三角地區為例[J].科技與經濟,2011(4):39-44.
[4]張明,李娟.大學科技園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11):18-19.
[5]吳承春,唐仁華,胡紫玲.大學科技園建設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源動力[J].科技管理研究,2006(10):62-64.
[6]王大偉,葛繼平.大學科技園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11(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