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麗芳
三公經費包含:因公出國預算、公車運行與維護費用以及公務接待所需費用[1]。如今,信息技術愈發發達,公眾通過網絡能夠獲取大量信息,對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的用途以及管理也更為關注。但是我國部分事業單位針對三公經費制定的管理制度依舊存在一定漏洞,因此我國應向各事業單位推行新預算法,從而保證我國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管理得到有效控制。
三公經費數額巨大以及用途不清的問題主要體現于以下幾個方面[2]:第一,事業單位針對三公經費的所做的預算數額巨大,其中含有消費過度或鋪張浪費的嫌疑,針對三公經費的管理尚不嚴格。部分事業單位人員在使用經費時,沒有節省使用的意識,往往具有一定的隨意性。部分領導常常對經費進行支出,并自行批準,從而使公款消費逐漸超過預期,從而形成三公經費浪費的現象,同時管理制度中的標準限額也形同虛設,部分公務接待費用與差旅費用超標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第二,三公經費的消費用途具體程度不足或存在模糊現象。我國部分事業單位上缺少較為清晰明確的制度以及政策規定,從而令部分工作人員在使用三公經費時,并不需要登記與注冊,便可支取使用。之后,工作人員再利用其他名義通過報銷的形式獲取資金,填補漏洞。這便在事業單位中形成利用公款對非公務支出實施報銷的現象。部分三公經費的使用較為模糊,三公經費預算金額居高不下。第三,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的用途還有待追查。部分消費雖然用途不清,但基本與公務相關。然而部分工作人員的消費,則是工作人員的個人消費,為自身牟取暴利。現今公務消費由于缺乏管理機制,確實存在不透明的現象,公眾對事業單位的經費使用狀況也逐漸產生懷疑,政府公信力逐漸下降。
現今,我國三公經費的使用項目也略不合理,許多項目并沒有存在的必要[3]。以我國公車配置以及使用為例。我國對各級事業單位部分人員配置了公車,并制定專門管理公車配置以及使用的制度。然而,我國部分事業單位的執行力較低,導致我國制定的制度不能發揮應有的效果,引起我國公車配置超標或使用情況頻繁的現象,逐漸引起公眾的不滿。公車配車以及使用的問題主要體現于以下方面:第一,公車數量超標。公車本應按照單位領導人數作為公車數量的配備標準,然而我國部分事業單位卻借口工作所需要求配備多輛公車,從而引起公車數量超編。第二,公務用車配置超過標準,我國政府對公務用車的配置有較為明確地要求,然而我國部分事業單位卻對公車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公車配置象征了單位水平,因此相互攀比,車輛性能與數量都逐漸增加。第三,大部分領導或公車駕駛員將車輛納為己用,往往忽略配備的意義,將公車作為自身的代步工具,并頻繁使用,使用過程中的損耗與花費,也全部用公款報銷。這便導致我國三公經費的金額持續攀升。
三公經費當中包括對出國或出境費用的報銷,我國事業單位領導因為工作常常需要對國外進行考察以及學習,因此可能出現出國或出境的狀況。然而部分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或領導,卻往往借口因公外出工作的名義出國或出境,但實際上其并沒有工作需要完成,只是借著這一名目出國旅游。因此,我國公款項目也容易出現造假的情況,登記記錄中公費出境、學術交流、估計會議造價等出國以及出境原因,事實上有待考證。而這一現象也常常使我國的公款消費的金額大幅增長,從而使我國事業單位三公經費出現失控以及緊張的現象,導致三公經費出現較大問題。
新預算的提出以及推廣能夠有效控制我國三公經費的預算以及使用,從而為我國節省大量經費,幫助我國事業單位財務部門能夠更為準確地進行財政支出預算,促進我國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與管理水平。新預算法能夠大幅減少我國三公經費的支出,從而使我國財政情況能夠更為透明化,也有利于我國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在公眾心中樹立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4]。如今,各事業單位都在進行預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以便避免政府資金的浪費。目前,我國政府不再給予事業單位預算之外的資金,避免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的超標。同時,凡事業單位所獲得的收入,悉數納入我國政府的預算當中,并將其交由人民代表大會監審,從而保證我國預算具有完成性,也符合現代預算的要求。
我國政府預算包括計算四個項目:一般公共的運算、政府性資金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以及國有資本經營的相關預算。而新預算法的運用,能夠幫助上述四項預算得到較為準確的定位,并規范四項預算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關系。新預算法在預算中的運用可以幫助事業單位針對三公經費所制定的預算更為合理、科學,以便三公經費的使用得到完善和加強,從而排除了三公經費預算中預算不夠嚴謹的問題。不僅如此,新預算法還要求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將預算公開與透明。這一行為不僅符合社會發展需求,也符合科學制度的要求,同時也提高了我國政府在公眾中的地位,為我國建立陽光政府奠定基礎。新預算法明確規定:事業單位財務部門應及時向社會公開各項經費預算,針對政府預算、重大事項,事業單位財務部門有責任向民眾解釋說明。這些規定使得財務部門在對三公經費的預算問題中,更為認真,對財務部門的工作具有監督作用,使我國預算的管理以及使用更為合理。
傳統預算法側重于審核商業單位預算是否能夠達到收支平衡,同時還要求負責政府收入的征收部門將征收的財務上繳,從出現預算周期性的問題。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有快有慢,當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較為緩慢的情況下,部分征收部門為完成任務便會出現過度收稅的現象。然而當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加快的時候,部分征收部門由于已經完成了任務量,便不會收稅。其執行任務并沒有按照法律法規實施工作,法律成為了一紙空文,我國宏觀調控的計劃也難以實行。新預算法能夠結合社會發展具體情況以及經濟增長的快慢,要求監管部門將審查重點放置于預算計劃是否滿足我國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狀況所制定決策的需求,還需注意事業單位收入與支出是否能夠達成平衡。新預算法要求我國各事業單位建立跨年度的預算平衡機制,即建立跨年度彌補超預算赤字以及建立中長期重大事項科學論證的機制,從而對三公經費建立新的要求,減少三公經費的數額。
三公經費的使用及控制是社會各界極為關注的問題之一,事業單位如能科學合理的解決這一問題,對政府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應積極推行新預算法,從而節省我國政府部門的開銷,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1]蔡霞.新預算法的實施對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的控制作用[J].品牌,2014,07:57-58.
[2]馮天明.關于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防范措施[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04:126-127.
[3]許俊.試析新預算法下行政事業單位如何加強“三公”經費的管控[J].經營管理者,2015,21:315.
[4]田冠軍.“三公”經費的控制與審計探討[J].審計研究,2013,04:74-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