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錦龍
傳統的會計工作模式主要是由人工來進行會計信息的核算,這是主要的工作部分,對于會計信息進行管理和分析很少,這就是核算型管理的工作職能。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信息技術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傳統的會計工作模式也發生了改變,逐漸轉向了新的管理型會計工作模式,這種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故障人員的工作強度,另一方面還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精確合理,減少了誤差,對于企業資金管理來說是有重要意義的。
從會計工作的時間角度來看,核算型會計強調的是對已經發生了的各種經濟活動以及經濟業務數據進行核算,而管理型會計則是重點關注未來,通過對現有會計信息的分析,來對未來的企業經營形勢進行正確預測。
從工作開展角度來看,核算型會計主要是指會計人員通過采用一系列特定的技術和方法,對現有的企業經濟業務進行一個較為完整、系統的記錄和核算,為企業的經營管理策略制定提供參考,它是財務部門的重要內容。相對于核算型會計來說,管理型會計主要是以國家宏觀調控以及企業經營管理的當局為需求,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其具體的管理職能主要包括預測、計劃、決策以及控制等等方面。
企業的決策主要是企業的管理層在結合自身實際狀況的基礎上,針對于某一方面特定的問題,綜合各方面因素制定出一個最為合理的解決優化策略,因此,它具有普遍性的特點。通常情況下,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可以采用多種不同形式的方案,要選擇最佳的方案,就需要在作出行動之前對各種涉及到的問題進行提出和決策。對于一些資深經濟實力不是很強的企業來說,企業中的各項決策主要是由企業的管理領導人依據經驗作出的,這在現代科學管理的角度上并不是很好,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企業生存發展所面臨的各方面壓力越來越多,在作出決策前必須要考慮到各方面因素,尤其是財務會計方面,這樣可以確保決策符合實際,科學合理。
管理型會計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可以通過預算方案來對企業的資源進行合理優化的配置,保證各個資源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價值,那么從實際的應用來看,這方面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在空間上的配置最優化;二是時間上的配置最優化,對資源不同時間段的分布特征有正確把握,確保開發利用的效果最大化。企業資源作為企業生存的重要保障,它的合理優化配置可以維持在未來發展中對供應、生產以及銷量之間的平衡,進而在此基礎上實現全面綜合的安排,而且也促進了企業內部各個部門間的協調合作,部門間的關系變得更為融洽。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控制作用主要是企業采取的各種有效措施來保證生產經營活動按照預期的預算和決策策略進行,不會出現較大的偏差,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確保企業預期制定的發展目標和效果樹立實現。管理型會計可以對企業發展中的各項資金信息有正確的規劃和分析,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可以掌握預算和實際效果之間的一致性,并對存在的誤差原因有正確的分析,在保證了預算方案的正確合理基礎上,各個部門的生產經營業務會變得更為規范合理,也就起到了所謂的“控制”作用。
企業的預算管理就是利用價值和價值形式在對市場的科學預測分析基礎上,對企業未來的內部經營活動進行相應的規劃和協調,這樣在對企業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基礎上,建立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資金支出壓力傳遞體制,改變了過去傳統核算型會計的事后模式,將其轉變為了三個階段,也就是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模式,這對企業的綜合效益提升是十分有益的,可以實現內部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使各項資金得到高效利用,滿足市場的需求。
上述提到,管理型會計工作模式相對于傳統的核算型會計來說,具有一系列的優勢特點,在企業的實際應用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企業的類型和性質千差萬別,因此,在具體的會計職能轉變過程中還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分析:
首先,會計內部控制的健全完善。在新形勢下,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對其有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對會計工作有全方面的監督管控,就需要嚴格依據并執行相關法規文件制度,制定一個明確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以及相應的考核制度,對財務的集中管理思想理念有全面的貫徹實行,重點突出財務管理和會計監督的重要作用,這樣就可以進一步的明確其內部控制制度,對企業的各種會計行為有嚴格的監督,保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可以正常有序的開展運行,滿足企業的實際發展需要。
其次,促進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從實際的企業會計職能轉變來看,要改變傳統的核算型會計職能模式就要加大對其的信息化管理力度,對會計信息質量不斷完善,那么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首先,對于成本的精細化管理,對控制成本和責任成本的控制進行重點標注,這一環節需要側重的是對可控成本費用的控制,保證成本始終保持在穩定合理的狀態,而后在此基礎上實行限額管理;其次,對會計工作人員的業務管理職能強化,新形勢下,企業的會計從業人員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會計技能,還需要能夠對企業各項資金的流動結合企業的實際作出一個科學的預測分析,并且對資金流動的時效性有公正的評價,這種評價信息對管理層的決策制定是有重要參考價值的。
首先,促進會計工作人員自身素質技能的提高。實現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職能的轉變,會計工作人員是關鍵,通過崗位性質的轉變,需要會計工作人員在新的要求下,不斷的提升自身能力,學習先進的知識,對資金流動的各種形式有正確的判斷并作出預測。
其次,控制職能的體現。作為會計職能發揮的主體,會計工作人員要對企業以往的經營活動狀況有及時的整理和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和內在聯系,形成一個系統化的報告,可以對企業的財務計劃完成狀況以及決策的執行狀況有正確合理的評價,對存在的虛假控制指標及時的進行改正和完善,通過對各個部門的資金控制來對崗位職責進行強化,從而對控制指標起到落實和考核,發現不足就要及時彌補。
社會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企業的各項建設越來越規范化和標準化。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職能的轉化具有時代發展的必然性,在信息技術的普及下,管理型會計可以進一步的延伸會計的職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更為健全有效的信息,使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有序,推動了企業的健康穩定運行。
[1]袁東.淺析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的職能轉變[J].經濟師,2011(10):166+170.
[2]張麗萍.會計職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的探討[J].企業研究,2013(06):80-81.
[3]孫萍.淺議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的轉化[J].經營管理者,2013(24):146.
[4]王婷華.會計職能由核算型到管理型轉變的探討[J].北方經濟,2012(1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