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彬
(一)熟人社會企業文化,現代企業制度執行流于形式。
勘察設計單位的員工大部分是一畢業就被分配到單位的大學生,文化素質高,歷經單位的變化發展,對單位有較深的感情;勘察設計單位大多成立于六七十年代,最初目的是服務于當地大型企業建設,當時出于國防安全考慮,這些企業位置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區二三線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相對低,工作機會較少,跳槽率低;勘察設計單位員工一般住在同一個家屬院,工作、生活中彼此非常熟悉,屬于典型的熟人社會,類似于農耕社會;工作時間彈性較大,隨意性強,企業管理多人性化。這樣的企業文化背景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個人與單位的關系,主要依賴于情面、信譽、品質,工作行為與私人人際關系交錯在一起,導致業務流程重傳統習俗,輕現代企業制度,口頭授權代替書面授權,懲罰制度執行流于形式,公平、穩定高于效率,甚至是大鍋飯、平均主義,缺乏企業活力。
(二)主輔分離,主業成為上市一部分,輔業留在存續單位,形成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組織機構不獨立,關聯交易不公平。
(三)高層領導多出自設計工程師,對內部控制認識不足。內部控制是對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資金管理、財務管理、研究與開發、擔保管理、采購管理、法律事務與合規、銷售管理管理等具體管理活動的歸納、總結,形成了目標、要素等概念體系,比較抽象、難懂,在應用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演繹成比較具體的規范和應用指南。高層領導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一般從理解概念開始,這就造成了內部控制建設推廣過程中的難度。
(四)未形成知識庫、人才庫。勘察設計類企業屬于知識密集型企業,核心能力掌握在關鍵設計人員手中,未能形成共享的知識庫,一旦關鍵設計人員離職,則造成核心知識外流。
(五)面臨普遍的產業一體化轉型風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大宗商品生產制造能力飛速發展,近年出現多個行業的產能過剩,勘察設計單位也在經歷一段高速發展時期后,業務陷入低谷,面臨轉型發展的壓力。多數勘察設計單位實施了業務一體化戰略,由單純的勘察設計單位,逐步發展成為集融資、勘察設計、設備采購、工程建設為一體的總承包單位,業務復雜性增加、經營風險放大,缺乏在風險識別、評估、內部控制設計方面的經驗。
(六)預算未能發揮戰略控制的作用。
全面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內部控制的重要控制手段,勘察設計單位由于業務特點及企業文化背景,造成對全面預算管理流于形式,未能發揮戰略目標控制的作用,具體表現在:
第一,預算認識不到位。生產部門往往認為,預算就是花錢的依據,根據當前狀況確定明年利潤目標的手段,造成花錢的預算逐年上升,預算利潤目標成為了討價還價的依據。
第二,勘察設計行業專業知識較強,業務類型復雜,財務人員缺乏專業的生產知識,而且存在重大的信息不對稱,無法從根本上評判預算編制的合理性,無法控制預算。
第三,勘察設計單位業務屬于訂單式類型,單個合同金額小,合同數量多,合同的執行進度往往更取決于客戶,勘察設計單位自身把控能力不足,造成資金計劃、生產進度計劃準確性差,可靠程度低,預算利用程度低。
(七)內部監督流于形式。
勘察設計單位普遍規模不大,在內部控制監督機構設置上,一般由審計部門負責。勘察設計單位的審計部除了負責審計外,往往擔負紀檢的職責,負責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監督的人員力量不足,為了應付上級單位檢查往往流于形式。內部審計模式也往往采取預先通知被查單位,提前準備資料,重財務結果審計,輕經營效率效果審計。
(八)設計業務沒有建立作業標準工時,缺乏控制手段。
勘察設計企業的主要成本為人工成本,業務模式為訂單式,設計人員同時參與多個項目的設計 ,很難界定在哪個項目消耗的工時,即使能夠確定,統計每個項目實際消耗的人工時也會耗費很大精力。同時,項目多為非標準工程,每個項目的難易程度、技術含量不等,無法準確確定每個項目應消耗標準作業工時。財務人員多不具備工程設計專業知識,單獨依靠會計人員很難推動建立標準作業工時。沒有標準工時,內部控制也失去了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則不能有效衡量生產效率的高低,無法消除人工成本的浪費,不能通過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九)收入確認方法、程序、依據不充分。
勘察設計業務按照會計準則規定應根據完工進度確認收入。由于缺乏作業標準工時無法根據成本計算完工進度。而根據合同約定的節點確認完工進度也存在一定障礙:1.每一項目涉及多個專業、多個組成部分,每個專業、每個部分的設計工作同步進行,完成進度不一致,不便于計量每一環節應占的比例,計算每個項目的完成進度比較困難。2.由于業務數量多,單個項目金額小,統計工作量大,采取完工百分筆法確認收入給設計人員帶來很大額外工作,設計人員普遍存在抵觸情緒,不能積極配合財務人員確認完工進度。
因此,在無法取得完工進度的情況下,勘察設計單位的會計人員普遍根據開具發票確認收入,雖然這種方法較為簡潔高效,但是,從理論上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遇到不需要開具發票的客戶,也不能確認收入,造成收入信息不準確。
勘察設計行業在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境,如果僅僅實施頭痛醫頭、腳疼醫腳的方式,則很難起到根本性的作用,而必須從根本的原因入手,具體對策如下:
(一)建立以員工持股為基礎的民主、公開、透明的企業文化。
1.勘察設計單位是典型的以人力資本為核心生產要素的組織,但這種最重要的資本沒有參與企業稅后收益的分配,既不公平也無法調動生產積極性,因此,勘察設計單位應實施股權改革,允許核心員工持股。
2.勘察設計單位應建立民主、公開、透明的企業文化,員工不僅有經濟收益分配權,更應賦予民主選舉權,單位的重大改革發展應充分遵從民意,建立以企業為單位的民主議會制。
3.人才引進多元化、公開化。多數設計院在引進人才時,考慮了員工子女就業問題,導致文化上的近親繁殖,不利企業文化基因變異,激化企業發展的活力。
4.在一線城市設立分子機構,管理模式突破總部傳統模式,利用一線城市人才資源、吸收前沿技術資源、學習現代企業管理機制,為總部開創一個引進新鮮血液的通道。
(二)多數勘察設計單位輔業以服務主業為目的,不以營利為目的,造成機構不獨立,關聯交易不公允,員工效率不高,責任不強。勘察設計單位在強化主業管理的同時,應將輔業進行市場化改革,使輔業參與市場競爭,利用勘察設計單位的聲譽使輔業成為服務業的優質資產,如成立物業管理公司、幼兒園等,勘察設計單位利用單位品牌參股,員工個人持股,由民營公司運營等。
(三)勘察設計單位在內部控制的推廣過程中,應從具體案例入手,使得單位領導先有感性認識,再有理性認知,從而真正理解內部控制的重要性,避免內部控制建設流于形式。
(四)以項目總結報告為切入口,建立知識庫、人才庫。
(五)以引進人才、建立戰略聯盟的方式開展一體化戰略轉型。
勘察設計單位在勘察設計技術方面具有經驗和人才,但在缺乏項目采購、施工方面的經驗和人才,不能將項目僅作為培養、鍛煉人才的平臺,勘察設計單位的資本實力經不起失敗,因此,必須首先引進合適的人才,而不是內部逐步培養人才,然后再實施一體化的戰略。
當今市場的更新發展速度,競爭也更加激烈,給企業適應的時間越來越短,市場競爭已經不僅僅體現在技術、質量、人才方面,更重要的體現在資源整合能力的競爭,勘察設計單位在業務一體化方面應考慮整合工程施工企業的資源,采取戰略聯盟或者合資公司的模式,快速形成總承包的管理能力。
(六)完善預算管理環節,發揮預算在戰略目標控制中的作用。
第一,財務人員樹立正確的預算管理理念。由于財務人員生產方面專業知識不足,而且信息存在不對稱,對于費用類的預算不再作為關注的目標,而應重點關注完成戰略目標的具體年度預算方案,將預算工作視為實現戰略目標的一種管理工具,而不是僅僅作為利潤預測的工具。生產單位也應將預算作為落實戰略目標、分配具體責任的工具。
第二,強調職能管理部門的預算執行的剛性。職能管理部門編制預算過程隨意性強,在執行過程中強化剛性,避免太多的特殊事項與綠色通道。
第三,強化預算監督與分析功能。按月分析預算執行情況,并在月度生產例會上通報各單位指標完成情況,指出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醒改進的方向。
(七)建立資源共享的、相對獨立的內部控制監督機構,采取獨立的檢查模式,增強內部監督作用。
1.建立相對獨立審計監察機構。
勘察設計企業由于規模小,建立獨立的內部控制監督機構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可以將內部監督的業務進行外包第三方機構,或者由集團公司3-5家單位聯合組建審計監察機構,并且本單位審計人員不參與本單位審計過程,提高內部監督過程中的獨立性,同時共享人力、知識資源,降低內部監督成本。
2.審計監督時采取突擊方式,不給被檢查單位留過多準備時間。
3.增加內部控制執行情況審計,強化過程監督作用,對經營成果不再重復審計,直接利用年度外部審計成果,
4.參與年度決算外部審計機構的選擇、業務約定書的談判。外部審計機構的審計約定書往往采取會計事務所的固定格式,勘察設計企業沒有從本企業特殊情況出發提出要求。比如,勘察設計企業可以就會計事務所所派的審計人員提出要求,包括注冊會計師的數量、審計經驗、行業經驗等等,有利于提高審計效果。
(八)有點到面、探索,推廣作業標準工時。
1.抽調設計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成本會計師、績效管理人員組成作業標準工時研究小組, 并由企業高管親自領導,開展標準工時的探索、推廣。
2.從某一專業開始進行進行作業標準工時的探索,根據試點單位的探索結果,并根據成本效益原則確定是否在其它專業進行推廣及推廣的方式。
(九)收入確認節點前置,建立有效收入確認控制手段。
基于成本效益原則,勘察設計單位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現階段很難實施,建議采取折中的方案,即采用類似商品銷售處理方式確認收入。勘察設計單位向客戶交付的工作成果為圖紙或勘察咨詢報告,在完成設計工作,將圖紙交付給客戶之后,即可認為行了合同的主要義務,同時獲取了收取合同價價款的權利,類似于商品銷售活動將商品交付客戶,在此節點即可確認收入。因此,在圖紙交付客戶環節,增加確認控制節點,則會計人員確認收入便具備了充分的依據,核算金額也相對較為準確。
[1]方瑾.勘察設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探析[J].管理世界,2009(12).
[2]威廉·拉利.預算管理手冊[M].王斌.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52-61.
[3]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
[4]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