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輝芳
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等。在降低事業單位經營成本的基礎上,實現事業單位資源的合理配置,規避國有資產的浪費與流失。但是,在實際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事業單位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事業單位需要加強對內部控制的現狀分析,并進行合理的思考,制定科學合理的完善措施,促進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水平提升,實現事業單位持續健康發展。
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是通過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控制措施,提高事業單位內部的各項工作的效率,防止錯誤和舞弊的發生,提高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效率和質量。事業單位在實際的內部控制中,主要是由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評估、內部控制活動、信息交流和共享等組成等。而且,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能夠有效的提高事業單位內部資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事業單位的經營與業務活動的相關成本,確保事業單位體現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充分展現。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事業單位發揮的作用也日漸顯現。但是事業單位在實際的經濟業務活動中,需要合理的進行內部控制,促使事業單位的各項業務能夠順利進行。通過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能夠有效的增加各個部門的執行效率和工作效率,從而有效提升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能力。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能夠將單位的各類財務記錄和財務報告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并結合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促使事業單位的資產保護的安全性與合理性,并有效的強化事業單位的會計監督,避免舞弊與違法亂紀的發生,內部控制還有助于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最后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還能有效的提高事業單位的市場競爭力,實現企業單位的經營目標,實現事業單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最大化。
現階段,許多事業單位始終存在內部控制認識不夠清晰的問題,一些事業單位中部門未能對內部控制有著直觀的認識。在實際的內部控制過程中,僅僅停留在“喊喊口號”的階段,沒有切實進行內部控制,導致內部控制控制沒有對單位的各項經費支出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與管理,也就造成開支沒有明確的規范、單位資產流失的現象時有發生。
內部控制的制度和相關決策制定完成后,需要由單位各個部門去落實和執行。但是在實際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與舉措的執行過程中,由于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傳遞緩慢,不但影響內部控制質量,還造成制度與決策的落實存在滯后性,制約事業單位的持續健康發展。此外,一些人為因素也會制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執行力下降,影響內部控制水平。
許多事業單位都重視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并結合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和外部市場情況,制定了符合事業單位發展的制度。但是一些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只能夠起到一定的預防和控制差錯與舞弊的發生,并不能滿足事業單位的發展需要。責任制度是內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組成,但是一些事業單位并沒有全面落實責任制度,導致事業單位一些崗位存在職能不明的狀況。此外,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的涵蓋面積不夠,沒能明確的對固定資產、購置資產等進行科學合理的規范,導致漏洞頻出。
事業單位在實際的經濟業務活動過程中,需要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良好的考核機制是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質量與效果的評價。但是,事業單位缺乏良好的監督考核機制,不能科學合理的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進行評價。此外,考核機制還面向單位的員工,由于缺乏良好的監督考核機制,影響相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制定。現階段,事業單位以往的審計工作,逐漸不能滿足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需要。而且,監督考核機制的不夠健全,不能有效的對事業單位的各項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與控制,制約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質量。
事業單位對內部控制的認識程度,決定事業單位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因此,事業單位的相關管理者,在自身認識到內部控制重要性的基礎上,加強對內部控制的宣傳和普及工作,從而有效的轉變事業單位各個部門和基層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并動員事業單位所有員工積極參與到內部控制中,從而促進事業單位的成本控制水平和管理質量。而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時,需要充分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制衡原則、適應原則、前面性和重要性原則,從而有效的提高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質量。
在實際的內部控制中,內部控制的相關決策和制度的執行是影響內部控制效率和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事業單位需要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的提高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與決策的傳遞效率。內部控制系統,是信息技術與管理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通過內部控制系統不但能夠實現各項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還能有效的實現信息的傳遞和交流,促進各個部門之間的交流和信息共享能力的提升,實現事業單位各個部門間的智能聯動,提高內部控制質量,增加內部控制執行效率。另外,還需要配合良好的激勵機制,促使相關執行人員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內部控制的執行過程中,提高執行效率。
針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的情況,事業單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市場情況進行良好的調研,并將調研結構與單位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制定符合事業單位發展的需求。首先,事業單位需要制定完善的責任制度,充分落實責任制度。例如:某事業單位,在實際的責任制度落實的過程中,將各項機械設備落實到各個部門,由部門的負責人承擔相應的責任,最后落實到個人,實現“一對一”,由個人承擔設備的維護與管理工作。如果設備出現問題,事業單位可以直接找到第一負責人。事業單位通過責任制度能夠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能,提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此外,在內部控制的過程中,事業單位還需要不斷增加內部控制制度的涵蓋面積,盡可能的囊括事業單位的日常經濟業務活動中的全部內容。
事業單位需要不斷完善監督考核機制,從而有效的對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執行狀況進行考核,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首先,制定完善的監督考核機制能夠促使事業單位及時發現單位經濟業務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提高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水平。其次,完善對員工的監督與評價,并將績效考核與員工執行程度相掛鉤,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工作效率。最后,需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機構的職能,對事業單位的相關活動進行有效的監控,避免舞弊違法的事件發生,規避事業單位資產流失的現象。
事業單位在實際的經濟業務活動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針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現狀進行分析,并進行理性的思考,制定合理的應對措施,促進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質量的提升,實現事業單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最大化。
[1]趙紅梅.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現狀與改革對策研究[J].企業導報,2015,18:75+77.
[2]徐玉.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研究現狀與發展展望[J].中國內部審計,2014,11:30-33.
[3]馬艷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現狀及對策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1,0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