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勇暉
(海南醫學院 附屬醫院,???570102)
《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十二五”時期,在加快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經濟金融格局也將繼續深入調整?!笆濉睍r期,我國金融業仍將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尤其金融創新正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而互聯網金融正是金融創新和時代創新的產物。
近年來,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國內互聯網三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不斷在互聯網世界布局、圈地。而阿里的支付寶和騰訊的微信支付更是為了爭奪支付入口短兵相接,鏖戰于線下,努力布局自己的O2O(Online to Offline,即線下業務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格局。另外,P2P網貸、眾籌等融資方式的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借著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東風,金融業正在逐步走向開放、平等、協作和分享。處在風口浪尖的互聯網金融風生水起,炙手可熱。
金融即資金的融通。在互聯網深入發展的今天,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不斷地向金融行業滲透。從廣義上講,具備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統稱為互聯網金融。從狹義上講,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的資金融通即為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新興的金融模式,它利用移動互聯網等一系列現代信息技術來實現資金融通。在這種模式下,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大為降低,資金供需雙方通過網絡直接對接,融資成本下降,而資金配置效率得到了明顯提高。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對互聯網金融還沒有統一的定義,大多數人比較接受的是:互聯網和金融融合的產物都可看做互聯網金融。有學者認為,互聯網金融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傳統金融業態的互聯網化和互聯網公司的金融化。
當前的互聯網金融世界,包括傳統金融機構和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傳統金融機構依托自身的大量資金和龐大客戶群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業務創新以及電商化方向的創新等;互聯網金融機構則利用自身積累的龐大數據和客戶基礎涉足金融業務,典型的有第三方支付、P2P(點對點網貸)網貸、眾籌以及比特幣等[1]。
互聯網真正進入金融領域應該始于余額寶。在余額寶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多家互聯網公司進入理財市場。例如,百度的百發,新浪微博的微財富,網易的網易理財,蘇寧的零錢寶,微信的理財通。曾經,余額寶七日年化收益率高達6.39%,理財通七日年化收益率更高達7.52%。由于“寶寶類”理財產品收益較銀行活期、定期存款要高得多,并不斷蠶食著銀行的存款市場,對銀行活期、定期存款分流嚴重。據統計,2013年末,中國居民儲蓄存款突破44.7萬億元,向互聯網理財產品流動的速度非??臁8鶕Ц秾毰兜臄祿?,截至2014年1月15日,余額寶規模已超過2 500億元;而1月份前20天,工農中建四大行存款大規模流失7 000億元。央行發布《2013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住戶存款增加5.49萬億元,與2012年增加5.71萬億元相比,同比少增2 200億元。
相對于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彌補了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的不足,也讓大眾認識到了理財的重要性,促進了普惠金融。事實證明,互聯網金融的市場需求很大,而在“寶寶”們的競爭壓力下,銀行也開始推出收益較高的存款理財產品,這在無形中推動了我國利率的市場化。互聯網金融的建設性不言而喻。此外,從政府不斷出臺的金融、財稅改革政策中可以看出,占我國企業總數98%以上的中小微企業對于我國總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國家發展互聯網金融也是為了更好地扶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從互聯網金融這種輕應用、碎片化理財的特性來看,相對于傳統金融的高端化,互聯網金融則更易被中小微企業所接受,也更符合其發展模式和剛性需求。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一些銀行也在建設自己的電商平臺,用于增加客戶粘性,積累用戶數據。另外,相繼推出余額理財業務,以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浪潮及挑戰。但是,目前看來,其服務和體驗都不盡如人意,互聯網支付公司相對于傳統金融機構在這方面明顯略勝一籌[2]。
這種模式更多的發揮了中介的作用,使資金供需雙方直接對接。到目前為止,由P2P的概念衍生出了很多種P2P網貸模式。我國的網絡借貸平臺已經有2 000多家,平臺的模式更是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
1.擔保機構擔保交易模式。這種模式的平臺只是作為信用中介,不吸收存款,也不發放貸款,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務,由與之合作的小貸公司和擔保機構提供雙重擔保,而且交易模式多為“一對多”,即一筆借款需由多個投資人投資,所以風險性較低。
2.大型傳統金融機構推出的互聯網服務平臺。與其他平臺相比,這種平臺有大金融機構為背景,實力雄厚。這種模式下,傳統金融業務向互聯網方向滲透,因此,在業務模式上金融色彩更濃。在風險控制方面,這種模式下的P2P業務依然采用線下的借款人審核制度,由專業團隊來做風控,并與大型擔保公司合作進行業務擔保,所以安全性較高[3]。
3.以大數據為基礎,結合O2O的綜合交易模式。以阿里小貸為例,公司為電商加入授信審核體系,依托電商平臺、支付寶和阿里云所產生的大量交易數據對貸款信息進行整合分析處理,然后據此提供服務。這種模式的P2P小額貸款業務憑借其龐大的客戶資源信息、電商交易數據以及產品生態鏈等的優勢,為客戶提供服務。線下業務與互聯網深度融合,運營成本大大降低,資金配置效率更高,客戶體驗更好。
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是以團購+預購的形式在網上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眾籌是通過互聯網和SNS的渠道在網上公開展示他們的創意或項目,爭取網友的關注和支持,進而籌集資金。各眾籌平臺的運作模式基本相同:需要資金的個人或團隊把項目策劃提交給眾籌平臺,通過眾籌平臺的相關審核后,項目提交方便可以在眾籌平臺的網站上建立屬于自己的頁面,用來向網友介紹項目情況,網友則通過眾籌平臺向自己認為可行的項目進行投資。眾籌的基本原則有三個:其一,項目必須設定籌資目標和籌資天數。其二,在設定天數內,籌資金額達到目標金額即為籌資成功,項目發起人可獲得資金;如果項目籌資失敗,則已獲資金要全部退還投資者。其三,眾籌以盈利為目的,項目發起人獲得資金,眾籌平臺則從項目獲得的資金中抽取一定比例中介費用[4]。
在眾籌走紅網絡的時候,不斷有人預測眾籌模式將成為企業融資的另一種渠道。不過,隨著IPO的重啟,眾籌也許會成為小微企業的融資方式,特別是創業企業。但從目前國內眾籌平臺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股東人數限制及公開募資的規定,國內眾籌平臺大多是以“點名時間”為代表的創新產品的預售及市場宣傳平臺[5]。
與風頭正勁的P2P相比,眾籌的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得多,并且很難在國內做大做強,其在金融業的影響力很難與其他互聯網金融模式相提并論。究其原因,一是目前國內對公開募資的規定比較落后,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二是容易踩到非法集資的紅線。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供需雙方通過互聯網直接對接,可自行完成信息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無須傳統中介,交易成本極低,更不存在壟斷利潤。具體說來,資金配置成本降低主要在兩個方面,其一,資金供給方減少了線下營業網點的資金投入和運營成本;其二,資金需求方可在開放、透明的網絡平臺上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削弱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影響,社會總的融資成本降低。
互聯網金融業務主要通過現在計算機信息技術來完成,操作流程完全標準化,業務處理速度快,資金配置效率高,客戶體驗好。以阿里小貸為例,依托阿里巴巴及其各子公司積累的龐大數據,經過整理和分析,引入風險分析和資信調查模型,使得貸款的申請到發放只需要幾秒鐘,日均可完成貸款1萬筆,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信貸工廠”。
在互聯網平臺上,大公司和小公司以及大客戶和小客戶似乎并沒有什么區別,而且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金融服務更直接,客戶基礎更廣泛。部分互聯網金融模式更彌補了傳統金融業的不足,推動了金融業的改革,使得金融體系更加完善,促進實體經濟全面發展[6]。
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金融也水漲船高,發展迅猛。以余額寶為例,從誕生以來一直保持超快的增長速度,與余額寶對接的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更在短時間內從瀕臨破產迅速成為目前市場上規模最大的貨幣基金。2014年7月1日,天弘基金披露了《余額寶運行一周年數據報告》:截至2015年6月30日,余額寶規模達5 741.60億元,相比于一季度末規模穩中有升,穩居國內最大全球第四大貨幣基金。用戶數也保持了持續增長,并在2014年二季度突破1億元關口。
1.風控弱。對金融行業來說,風險控制是至關重要的。而到目前為止,互聯網金融還沒有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統,也沒有信用信息共享機制,更沒有類似銀行的風險控制機制,容易產生各種金融風險[7]。某些P2P網貸平臺宣布破產或停止服務就是最好的證明。
2.監管弱?;ヂ摼W金融屬于新生事物,相關法律制度及監管政策存在很多盲區,互聯網金融協會也是剛剛成立,行業自律還沒有發揮其應有的自律作用,整個行業面臨諸多法律和道德風險。
1.信用風險大。由于我國征信體系不夠完善,相關監管制度也有待配套,互聯網金融行業違約成本低,容易出現惡意騙貸、卷款跑路等信用風險問題[8]。尤其是P2P網貸平臺準入門檻低,缺乏有效監管,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其從事非法集資和詐騙等犯罪活動,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從2013年至今,淘金貸、優易網等P2P網貸平臺先后曝出“跑路”事件,這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造成極其惡劣的負面影響。
2.網絡安全風險大。互聯網的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精神是其眾所周知的優點,同時,在這些優點的背后也存在很多安全問題,互聯網的開放與分享為網絡金融犯罪大開方便之門。一旦遭遇黑客攻擊,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會受到嚴重打擊,對消費者的資金財產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總的來說,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完善了現有的金融體系,提高了社會資金的使用效率,更為重要的是通過互聯網使金融普及化、大眾化,不僅大幅度降低了融資成本而且實現了普惠金融。它對金融業的影響不僅僅是將互聯網信息技術利用到金融服務上,推動金融業務格局和服務理念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完善了整個社會的金融功能?;ヂ摼W金融的發展壯大雖然給傳統金融業帶來了一定沖擊,但這種破壞性的建設應該支持[9]。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深入發展,將進一步推動金融脫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挑戰傳統金融服務的方式方法,改變大型金融機構部分壟斷的金融市場格局?;ヂ摼W金融的迅猛發展令人眼花繚亂,這是一場真正的金融革命,一切都處于不確定中,但毫無疑問的是,互聯網金融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勢改變傳統的金融模式,不斷完善現有的金融市場體系[10]。
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移動支付、社交網絡、電子商務等的發展,銀行業也許會成為21世紀的恐龍。一個有生命力的新事物的誕生往往會催生新的行業,也會淘汰舊有的、跟不上時代步伐的行業?;ヂ摼W金融的未來無疑是光明的,它看到了傳統金融機構忽視了的中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以及個人碎片化理財的剛性需求,并提供了相對優質的服務。現在的傳統金融機構也在向互聯網金融學習,但是其推出的服務及體驗差強人意。多年以后,也許會形成一個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另一種金融運行機制,即互聯網直接融資。
從2013年6月份以來,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金融創新頻出。為了使其更好地提供金融服務,更好地完善現有金融體系,建議以互聯網精神為指導,對現有互聯網金融服務加以規范,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制度,出臺更為具體的監管政策,敦促行業自律,以促進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公平競爭,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維護金融秩序穩定。
為了使互聯網金融健康穩定發展,建議鼓勵傳統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公司、電子商務公司、互聯網公司、P2P網貸平臺、眾籌平臺以及銀聯等公平合理地參與市場競爭,合作共贏[11]。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繼續堅持鼓勵創新、適度監管的策略,營造公平、開放、健康、和諧的互聯網環境。
由于現有網絡支付清算體系的分散化和碎片化對國家的金融安全與穩定構成潛在的威脅,政府應適應新興互聯網金融業態發展的需要,加強全社會通用網絡支付清算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創立面向全社會的開放、統一、高效、安全、標準化的網絡支付清算系統,改變目前各家第三方支付機構都直連銀行,與央行和銀聯的部分職能競爭的局面。
互聯網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多種多樣,而且發展速度又快,難免存在諸多金融風險,所以制度建設刻不容緩。同時,互聯網金融對現有商業銀行法、證券法、票據法、擔保法等法律制度都提出了新的課題,立法機關必須對互聯網金融盡快立法并對相應法律法規做到實時更新[12]。對互聯網金融的相關參與者,做到多層實時監管。由于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復雜性和高風險性,而一般消費者專業知識不足,所以,必須加強對消費者金融知識的普及教育,并保護其財產權、信息權、隱私權、公平交易權、訴訟權等不受侵犯。傳統金融業由國家信用作為保障,而現有互聯網金融跨業、混業拓展的金融服務的背后只有公司的信用作為保障,因此,應該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分業監管,這種監管模式已經不適應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實際情況。例如,第三方支付機構屬于央行的監管范圍,P2P屬于銀監會的監管范圍,互聯網基金和眾籌屬于證監會的監管范圍,互聯網保險屬于保監會的監管范圍,但多數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涉及多個方面,使得監管工作困難重重。就拿余額寶來說,它是一個跨機構和跨功能監管的金融產品。支付寶由央行監管,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是由證監會監管,而余額寶的資金投向為銀監會監管的銀行協議存款,這種情況可能對產品的服務及體驗造成不好的影響,同時對其監管也存在諸多困難。改革現有監管體系,充分發揮一行三會的協同監管作用很有必要。
互聯網金融的領軍企業,客戶規模數以億計,資金規模更是達到以萬億計,其產品模式及服務創新對整個金融體系影響巨大。如果對此類企業監管不到位或監管不及時,很可能會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危及國家金融安全,經濟安全。因此,建議把大型互聯網金融公司或機構納入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進行監管,避免金融領域出現大的風險因素[13]。
中國證券業協會、銀行業協會、保險業協會、支付清算協會、互聯網金融協會是負責相關業務行業規范管理的協調性民間機構,應該充分發揮其在法律法規之外的作用,以行業公約來約束不正當競爭,做好解決商業機構與監管機構之間矛盾沖突的工作。
保護廣大存款人、投資人、被保險人等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通過宣傳教育和信息披露增進公眾對現代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了解,從而識別相應風險;嚴肅查處金融機構損害存款人、投資人、被保險人等金融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綜上所述,為引導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應該建立開放公平的社會環境,促進參與各方公平合理地參與市場競爭。在做好互聯網金融配套基礎設施的同時,通過立法,加強直接監管、協同監管,引導互聯網金融業態健康穩定發展,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動力和活力。
[1]柯健.金融創新的風險及其防范體系的構[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25-26.
[2]郭暢.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趨勢與展望[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7):35-37.
[3]唐海軍.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長尾特性[J].南方金融,2010,(2):9-13.
[4] 邱勛.余額寶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和啟示[J].新金融,2013,(9):16-18.
[5]吳成丕.金融革命[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3:134-137.
[6]李麟,錢峰.移動金融[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89-91.
[7]李文博,孫冬冬,劉紅婷.淺談互聯網金融的機遇與挑戰[J].商場現代化,2013,(20):31-33.
[8] 黃海龍.互聯網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4,(13):47-49.
[9] 王石河.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挑戰[J].現代經濟信息,2012,(10):77-80.
[10] 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4,(13):15-17.
[11]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Person-to-Person Lending,New Regulatory Challenges Could Emerge as the Industry Grows[R].2011.
[12] 杜鵑.試看火熱的互聯網金融[J].時代金融,2013,(12):30.
[13]高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其法制監管[J].中州學刊,2013,(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