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丹 李竹欣 揚州大學商學院
優先股作為一種特殊的股票形式,在成熟的海外證券市場一直作為普通股的補充,發揮資金補充作用。我國優先股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商業銀行作為首次試點發行優先股的行業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優先股的發行能否給銀行業帶來預期利好成為大家關心的主要問題。本文以已發行優先股的商業銀行作為出發點,分析了優先股的發行給銀行業帶來的影響。
商業銀行/優先股/影響
中國證監會在2014年3月2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優先股試點管理辦法》,標志著優先股試點在我國正式啟動。優先股作為普通股的補充,具有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的雙重特性,其在中國證券市場的流通會對我國產生怎樣的影響成為我國學者關注的主要問題。銀行業作為首次試點的行業,使得銀行股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一方面,發行優先股有利于減輕銀行普通股股權融資壓力,改善銀行資本充足率(許一山,2014;李文龍,2013;葉檀,2014),彌補了投資者對于銀行利潤擔憂的問題(張琳,2013)。另一方面,有學者認為優先股只是曇花一現,目前債券利率已經很高,如果優先股利率低于債券,則不足以吸引投資者;如果優先股利率過高,企業更愿意發行債券(謝百三,2014)。我們不可神化優先股,優先股作為應急融資手段,公司質量的高低決定其將對股票二級市場產生何種影響,應對優先股持理性的態度(葉檀,2014)。目前,浦發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工商銀行、寧波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北京銀行等上市銀行先后推出優先股發行方案,那么優先股的發行能否給銀行業帶來預期利好就成為大家關注的主要問題。因此,本文在正確認識優先股基本屬性的基礎上,分析了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對銀行業的影響。
優先股和普通股是股票的兩種形式,作為公司的一種股份權益形式,優先股是相對于普通股而言的,其優先權主要指在利潤分紅及在公司改組、解散或破產時剩余財產分配兩方面優先于普通股,并享有固定的股息和股利,而普通股的股息和股利是隨著公司的利潤水平上下波動的。但是,優先股股東在股東大會上無權參與公司的經營決策,對公司也沒有經營控制權;而且當公司營業利潤上漲時,優先股不會獲得相應的增值收益。優先股作為普通股的補充,具有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的雙重特性,其獨特的權益和相應的約束實質上是以盈余分配等方面的優先權作為無表決權的補償,充分體現了權利與義務的對等關系。
國際金融危機后,優先股越來越多地受到國際銀行業的青睞,逐漸成為一級資本工具。對于我國商業銀行來說,優先股的融資功能使其成為重要的資本補充工具。相對于普通股來說,優先股成本低,且不增加投票權,不會稀釋普通股股東的控制權,尤其在銀行需要增加長期資本的情況下普通股股東更傾向于通過發行優先股來滿足資本的需要,然后再通過經營所獲得的利潤來補充核心資本。此外,優先股的補充作用還體現在它是穩健型投資者很好的投資選擇,因為優先股的收益固定,風險相對較小,回報更加穩定,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可吸引諸如證券投資基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社會公益基金等的投資者。
實行優先股制度,商業銀行首先要修訂公司規章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和規定。公司治理制度是維持利益相關者之間權力制衡關系的有力保障,也是股東權利和義務關系的載體。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其公司章程就成為優先股的綱領性文件,必須對優先股股息、剩余財產分配、表決權等相關事項予以明確規定。從優化控制權結構來看,一方面優先股股東不參與公司經營決策、不會稀釋公司的控制權,使得商業銀行控股股東選擇通過發行優先股來補充資本以達到保持控股地位的目的。另一方面,優先股可以緩解商業銀行市場化與國有控股之間的矛盾,將部分國有股轉為優先股,既可以減少國家對日常經營活動的干預,又可以使國家獲得豐厚的股息收入。
如果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或將國有的普通股轉換為優先股,一方面,持有人可以獲得固定的經營收益,使得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因為優先股擁有一定的贖回權,如果滿足了贖回的條件,持有人就可以要求商業銀行將優先股贖回;另一方面,優先股可以相對規避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即使商業銀行由于經營不善導致破產清算,優先股的償還權在普通股之前,也較之普通股有有限分配權,從而使得國有資金有穩定的收益來源,保證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首先,優先股屬于公司的股本,可以直接改善和加強公司的財務現狀,提高公司的舉債和償債能力,對于商業銀行來說財務風險相對較小;其次,優先股沒有最終到期日的規定,實質上是一種類似于于永久性借款的資金獲取渠道,其收回與否的決定權掌握在銀行手中,在有利條件下銀行可以選擇收回有限優先股,在不利條件下不收回,因而優先股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比較靈活;再次,由于優先股股利是非法定債務,如果商業銀行的財務狀況惡化,可以不支付優先股股利,因此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優先股可以減輕財務負擔;最后,優先股的發行不會減少普通股股東的收益,也不會影響普通股股東對企業的控制權,因而不會給商業銀行帶來管理沖突。
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可以助推銀行經營管理能力提升。第一,優先股兼具股票和債券的雙重屬性,而且優先獲得穩定的股息回報。這對商業銀行來說是把雙刃劍,銀行可以改善資本充足率,但同時必須持續承受較高的付息成本,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加快轉型發展,優化收入結構,采取措施提高持續盈利能力。第二,我國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應該引入評級制度,風險狀況是評級的重要內容,風險高的銀行發行優先股要付出更高的成本。這就促使商業銀行更加關注自身風險情況,努力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第三,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后,必須完善信息披露機制,增加有關信息披露的內容,進一步強化市場約束。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從諸多利益相關者角度考慮自身的經營發展,從而更好地實現銀行短期發展與長期發展、內部利益與外部利益、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有機統一。
一方面,商業銀行可以以發行優先股為契機,逐步培育其主動融資能力,適應利率市場化要求。發行優先股是一個市場化融資的過程,涉及到發行額度確定、市場詢價、文件準備、發行路演、監管申請、信息披露、發行評級等環節,這一系列活動都有助于商業銀行明確其內部工作流程和各部門職責,提前適應利率市場化下的各項新要求。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會使大量中小銀行面臨重組整合的并購活動,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優先股可以作為并購重組支付手段,很大程度上減少資本壓力,幫助商業銀行開展收購兼并活動,實現平穩過渡。
一方面,相對于普通股來說,優先股的融資成本較低。另一方面,優先股的償付順序在債券之后,而且期限一般是無限期的,其成本相應的是高于債券的。此外,優先股的收益是固定的,這對于盈利較少的企業來說,每年的利息支付無疑會帶來壓力和較高的資金成本。
從安全性來看,一方面,當銀行業經營情況惡化時,優先股會面臨無法獲得股息的風險,不管是累積優先股還是非累計優先股都可能會無法獲得事先約定的固定收益;另一方面,在公司破產清算時,優先股的償付順序雖然在普通股之前但卻排在債券之后,優先股投資者同樣也會面臨本金不保的風險。從流動性來看,雖然優先股能夠在交易所或者其他法定市場進行流通和交易,但在我國資本市場上畢竟剛起步,其流動性不會太活躍,目前來看遠低于普通股的交易頻率。
在我國,優先股的發展雖然才剛剛起步,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優先股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更有效地促進我國經濟的良性發展。銀行業作為我國優先股的首先試點行業,雖然剛起步,但從長遠來看,優先股對其影響總體來說是利大于弊,將不斷給銀行業帶來利好,促進商業銀行健康穩健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