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允秋
(吉林省梨樹縣蔡家鎮中學)
有道是:“言為心聲”。其實,寫文章就是人們記敘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感情,發表自己見解的重要交際手段。為了使學生寫起文章來文思泉涌,一揮而就,平時就必須自覺地多讀書,勤觀察。首先,我們要做到:必須培養學生濃厚的語文興趣。可是,要求學生產生語文興趣,一是要給學生講清道理;二是要開展各種活動吸引他們,刺激他們的學習欲望。比如,開展讀書活動,要求學生除了讀新《新課程標準》規定的中外名著及課文相關的作品外,還在各班辦小讀書館,形式是每學期開學時,每個學生借給班上一至兩本自己家中的名著,在班上選出專入管理借閱,學期結束還給本人,新學期另換兩本再傳閱。還開展如每周一次學習講評讀書內容比賽,或朗讀朗誦比賽等。
除此之外,我們還必須多方創造條件,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接觸自然。教師要指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并將看到的、聽到的或閱讀得到的,連同自己的生活、學習、感受有選擇地寫成日記或隨筆,可長可短,字數不限,但必須說真話、訴真情。這樣長此以往,就會達到練筆的目的。
課外練習是一個很重要的積淀。有道是:“功夫在課外。”其實,作文如果總是拘泥于什么方式、形式,往往寫不出鮮活的好文章,因為作文來源于生活,學生的寫作就要與真實生活接軌,只有情動于中,才能言發于外,在學生自身體驗中自然表露出來。為此,每個學期我們都要鼓勵學生寫大量的課外練筆,有周記、讀后感、短評、景物人物描寫等,尊重學生自主選擇,讓學生在認識生活、積累素材、開掘思想感情源泉的基礎上自擬題目、自選形式、自定主題,這樣就為他們創設了寬松的寫作環境和愉悅的心境,讓他們免受清規戒律的約束,從而寫出自己的富有個性的文章。因此,我們做教師的,一定要培養學生堅持課外練習寫作的好習慣,也一定會收到可喜的教育教學效果的。
學生的課外練筆,的確是一個很好的作文訓練方式,它以生動活潑、靈活輕松的方式出現,既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愿望,給學生們心理松了綁,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俗話說得好:“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只有通過各種靈活的方式多多練習,才能熟練掌握寫作的技能,達到作文訓練的目的。
當然,我們教師的指導也是必要的,不能一提倡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否定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可是,要是你講得太多,面面俱到,會妨礙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是你講得太少,蜻蜓點水,又起不到點撥的作用。“說”“用”結合是一種較好的解決方法,這里的“說”,我以為它是指在作文指導時,變教師講為學生討論,變“一言堂”為“群言堂”,讓學生圍繞審題、立意、選材等各抒己見,使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在充滿活力、充滿生氣的討論中進發出智慧和靈感的火花。以上所謂的“說”是指導的形式,而“用”則是指導的內容。我以為,它是指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作文時應需寫作,在實際寫作時要考慮好此文寫給誰看,文章怎樣才能在他們身上發揮作用,這就是所謂的“讀者意識”。這種實用寫作能力的訓練,能為學生適應未來的學習、生活以及工作提高認識和表達上的方便,也恰當好處地在某種程度上,實現校園與社會的接軌。
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活水,是文章寫作的源泉,這個比喻很實在。一旦離開了生活,特別是學生熟悉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作文訓練就成立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實,學生的寫作本身就是一種生活再現的過程,寫作中必須負載真實的信息,必須有真實的信息輸出,如果脫離了學生生活的真實體驗,就難以再現生活,寫作就成了“編圓”的場所。因此,我們要讓學生走向社會,深入生活,獲得第一手資料,是很有必要的,應保證學生真實的體驗。我們現在的很多課堂作文訓練主要針對的是形式,而不是真實;是教條,而不是可感的內容。即形式訓練和真實寫作的取舍問題。為此,對學生的寫作教學,要強調注重學生的真實感受,真實生活,盡量不要讓學生“編圓”,盡量減少課堂教學的形式的訓練,減輕學生一聽到作文課就煩的心理壓力,這樣有利于給學生寫作松綁,還作文教學的本源。
我們還要做到:“讓學生自己發現寫作的話題。”也就是通過設立話題庫和寫作筆記的方法,豐富學生的觀察和感悟。學生在話題庫和寫作筆記本所載內容的基礎上自己選題,整理加工成文,教師只是一個學生寫作過程的引導者,一個充分調動學生寫作興趣的鼓勵者。由此可見,學生的積累不僅僅是材料的積累,更是感受的積累。
總而言之,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我們必須改變學生把作文當作任務的態度。作文應該是學生生命歷程中最精彩的瞬間。要給學生這樣的權力:如果沒有感覺,可以拒絕寫作文。新課標“實施建議”中的“表達與交流”部分里寫道:“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欲望。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這里的“真情實感”并不是教師所認為的真情實感,或者文中人物是否有真情實感,而是學生寫作時的態度是否為真情實感,字里行間是否滲透了孩子們的真情實感。如果做到了,就會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大大地提高。
[1]杜西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完成作文訓練[J].教師,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