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夫芝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廟山新城小學)
小學的語文教學相比其他階段的教學活動更具有使命感,因為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言啟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習慣以及特點,往往會明顯的反映在學生身上,語文課堂中涉及的口語習慣、語言表達以及組織,都會對孩子未來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響。因此,小學階段的語文老師應該特別注意自身教學行為,并關注開展的教學活動是否能夠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引導,能否良好地開發孩子的語文水平以及言語能力。然而,就目前小學語文教育領域來看,一些比較頑固的問題仍然存在,它們影響著學生的語言學習以及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個別的學校中語文老師的職業素養不足,自身用語就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口音問題、不良的用語習慣、以及不負責任的教學態度等,都會對學生的識字、讀音等造成錯誤的引導,再加上孩子在小學階段模仿能力強,正處于學習階段,很多孩子在發音、進行語言表達時,都會反映出早期學習中的問題,這問題甚至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改正。另外,大多數學生接觸的語文教學都擺脫不了程式化的影子,比如被要求背誦作文范文、經典句式等,盡管這些做法有利于學生的文學積累,能夠形成一定的應試技巧,但卻一定程度上禁錮住了他們自主創造的思維,讓他們的語文學習大同小異、缺乏個性,成為了流水線上的作品。
老師們在學校組織開展的教學活動,應該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與思想覺悟,認清自己教書育人的重要責任。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老師們應該首先進行良好的自我約束,使用規范的普通話,糾正自己在發音中的問題,并在課上課下都用普通話與學生交流,為孩子提供比較純正的語言環境與氛圍。在結合教材授課的過程中,老師們也應該對學生的不規范用語進行及時的糾正,向他們強調學好普通話的重要性,并結合學生的朗讀、背誦以及拼音識字等形式來不斷的強化。
除此之外,小學階段的孩子學習能力強,并且易被一些新事物吸引,老師們可以嘗試利用拼音版、木偶等多種教學道具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它們的幫助下加深對標準發音、正確語言使用方法的印象,從而保證其能夠將正確的語言知識應用到日常的交際活動之中。老師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也要注意觀察學生在語言表達中的問題,比如邏輯能力不強、表達不完整,或者說話不連貫,有口吃的現象等,這些都是小學階段學生常見的語言問題。因此,老師們除了要在語文課堂上按照大綱要求完成生字、生詞、課文的學習,還要積極的尋求方法,解決學生語言表達上的常見問題。對此,老師可以對學生設置專項的訓練,比如ci、chi、si、shi 等個別發音的區分,在生活場景中的連貫、準確的語言表達,這些不僅會解決學生在當前基礎學習中的語言問題,還能夠為孩子們的自我表達起到鼓舞作用,使他們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受益。
標準、規范的語言是語文教學中的首要要求,除此之外,針對語文教材中豐富多樣的題材和作品,老師們還應該注重語言與教學的緊密切合,增強課堂上語言的個性化。為了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文學教育,語文課本中往往涉及散文、古代詩歌、現代詩歌等形式,這些形式往往意在讓學生在接觸新的文學形式的同時,了解相關歷史背景、不同時代的文化特色,并形成包容且靈活的理解思維。為了配合不同的課文,老師也可以在語言上進行一定的調整,來迎合不同教學主題,創造更加舒適的學習氛圍。比如,在講解劉禹錫的《望洞庭》時,老師們可以適當的在教學語言中增加古語元素,用有韻律的朗誦以及悠揚舒緩的語氣來配合全詩描述美景的主題,來為學生在聽覺上創造想象空間,輔助學生來認識古詩這種文學形式。在《將相和》中,老師則可以用比較生動形象的敘事節奏來講解課文,從而用語言來表現文中事情發展的節奏以及主要任務的思想變化,在這一過程,老師還可以讓學生來嘗試自己把握語言的節奏以及語氣特點,更加深刻的探索全文的主旨以及所表達的深層含義。
語文課上的語言本身就具有著極強的可變性,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語言除了能夠表達人的思想與意愿,還能夠借助人為的設計和巧妙的把握烘托感情,制造特殊的語言效果。老師為了能夠進一步地開發小學生的語言天賦以及駕馭語言的能力,往往可以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以及課外活動,比如有關識字、造句的小游戲、開發學生應變能力的情景會話,以及比較復雜的角色扮演等等,它們都能夠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運用技巧,不僅會完善孩子們在小學階段的表達能力,還能夠激發起他們的語文學習熱情與積極性。這種生動有趣的形式往往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熟悉某種句式的應用,或者使自己在突發情況中的語言表達變得連貫且準確,從而在孩子的學習以及生活中產生巨大的幫助。另外,教材中的口語交際與寫作等環節也需要得到老師們的重視,鼓勵學生敢說、多說,不要害怕說錯,這種鼓勵式的教學能夠給孩子更多表達自我、應用語言的機會,長期的正確引導還能夠對孩子的潛能起到開發作用,對他們的一生都有重要價值。
語言教育在孩子的少年時期效果最為明顯,因此,老師們在開展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時,不僅要做到嚴格自律,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還應該盡最大可能的豐富課堂形式,積極為學生創造鍛煉自己、表達自己的機會,這樣才能夠在孩子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此基礎上,學生也才有可能接觸規范的語言熏陶,在持續的語文學習中汲取有價值的信息與知識,逐漸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從而為未來的學習與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其能夠真正的終身受益。
[1]程愛蘭.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的誤區及對策[J].鄂州大學學報,2014,(7).
[2]羅慶民.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的分析[J].決策與信息,2014,(18).
[3]楊紅.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優化[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