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梅
(雙遼市茂林鎮桂花九年制學校韓家小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要初步學會從理解問題、提出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形成一些解決問題的簡單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舊教材中的應用題被解決問題代替解決問題的概念更加廣泛了,解決問題的教學也成為是小學數學教學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數學老師對解決問題的教學還是運用傳統的應用題教學方法,學生經常套用公式就能解決許多基本問題,不經意間加深了學生機械式的模仿以及不深入性的考慮分析文題的思維習慣。其實知識是從生活中來,就該運用到生活中去。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的發展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大至宏觀的天體運動,小至微觀的質子、中子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甚至某些學科的生命力也取決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程度。數字化的家電系列,宇航工程、臨床醫學、市場的調查與預測、氣象……無處不體現數學的廣泛的應用。讓學生搜集這些信息,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體會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與信心,更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
在統計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學生搜集了自家幾個月消費情況,通過收集、描述、分析數據的過程,得出了消費要合理,既教育了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又使學生在實踐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認識到統計的作用,強化了統計在學生腦中印象,還能讓學生去實際調查,使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知識就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
認知規律總是從頭腦中現有的去探索未知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結合起來,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垂線”的概念時,可結合實際提出這樣的問題:瓦匠在砌墻的時候為什么掛一條有墜物的線,這線與地面什么位置關系?田徑賽沖刺者碰到線計時結束,要碰終點線的哪個位置,所跑路線與重點線什么位置關系最省時?這些都是數學在實際生活中具體應用的例子,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產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認識,而且能直觀地理解垂線的意義,并意識到此學習內容的重要性。因為有認知經驗,所以愛思考。
數學是以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作為研究對象的,它的許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來源于現實。但它有更多結論去為生產和社會各行各業服務。小學生經過課堂學習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是教材中的問題經過篩選,各種條件與問題都比較明顯,而現實生活中往往復雜,因此,要多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識的實際問題或情境。幫助學生剔除各種陷阱障礙,找到關鍵因素和數學方法,從而解決問題。長期引導學生就能根據所學知識并結合實際情況解決問題,逐步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
羅杰斯認為:“倘若要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那就必須讓學生面對他們個人有意義的或有關的問題。但我們的教育正在力圖把學生與生活所有的現實隔絕開來,這種隔絕對有意義學習構成一種障礙。然而我們希望讓學生成為一個自由的和負責的個體的話,就得讓他們直接面對各種現實問題。”
每一項科學進步都是人類的思考推動的,人類具備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而小學生的求知探索欲望往往更加強大,所以,教學中應該注重從具體事物矛盾的思考中提煉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這有助于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形成。
旅游出行被現代人熱愛,也激發學生很多思考,比如:甲乙兩地有三條公路相通,通常情況下,由甲地去乙地我們選擇最短的一條路(省時、省路);特殊情況下,如果最短的那條路太擁擠,在一定時間內由甲地趕到乙地我們就選擇另外的一條路,寧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來保證時間(時間一定,路程與速度成正比)。從數學角度給學生分析這個問題用于“行程應用題”是路程、時間、速度三者關系的實際應用。
教育從來都不該是學校自己的事,包括社會和家庭。在學生的生活中,絕大部分在家庭中,教師要和家長溝通,促使學生盡可能參與家庭生活的問題解決中,在家長的啟發、引導、幫助下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
讓學生幫助父母測算裝修住房平鋪地板磚的費用。首先讓學生測量、計算房間的面積,了解各種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實際中的運用,再了解市面上地板磚的種類。比如有正方形、正六邊形等。還可以一起探討什么類型的地板磚可以無空隙鑲嵌,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可以平鋪,那么正五邊形、正八邊形能平鋪嗎?至于地板磚的花色品種選擇后拼成的圖案又得出軸對稱圖形、中心對稱圖形等。然后通過了解地板磚的單價、地板磚的數量、安裝地板磚的工錢等最后測算出需要的總費用。通過讓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測算平鋪地板磚所需費用,使學生切實了解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無處不在,使其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當然,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提高和發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絕非講幾節數學應用專題課所能解決的,需要較長的時間,教師在適當的時機有意識的啟發學生的應用意識,經歷滲透、反復、交叉、逐級遞進、螺旋上升、不斷深化的過程。總之,要通過各種載體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有效的激發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積極性,加大學生體驗成功的頻率,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提高他們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
[1]康東亮.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J].教育教學論壇,2012,(7).
[2]陳桂春.如何培養小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J].小學教學研究,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