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國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第一中學)
新時代的發展,個性化學習是大趨勢。通過智能終端與傳感網絡,收集和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種過程性信息和數據,促進人際交往和互動,形成個性化學習資源,為學生所處的情境提供學習支持。
筆者通過以“個性化”學習為原則,以“數字化”為手段,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終生學習能力為目標,依托多媒體網絡教室和網絡學習資源,對學生進行了個性化學習探索與實踐。
網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能為廣大師生提供各個層次的個性化的英語教學資源。網絡上的英語學習網站繁多。通過英語新聞、影視欣賞、實用英語等等,教師可根據其教學目的及學生的英語基礎來選擇不同的英語資源用于教學,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情況從網絡資源庫中搜索適合的內容。另外網絡英語資源具有更新快、時事化的特點。
校園網絡及因特網的教學環境使英語教學信息資源得以共享,改變了傳統單一的課堂講授為主的英語教學模式,利用網絡及基于網絡的英語教學平臺功能和相關軟件技術,教師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創造條件,如安排學生進行網絡在線測試。利用試題管理系統從試題庫中選編試題。豐富的網絡英語學習資源及其相關軟件為英語語言操練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機會,學生可利用英語聽說模仿系統進行聽力及口語的訓練。
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里,每個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網絡資源、學校資源庫和網上學習工具,學習像吃“自助餐”,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在教學內容上,給予較廣的材料,擴大個人的學習;在學生學習上,使學生認清教學目標和評定成績的標準,學生可選擇不同的課程和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途徑進行學習,以達到規定的教育目標,并可自定學習進度與時間;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勸告和提供咨詢,幫助學生選定或設計學習活動,鼓舞學生個人的創造性,而非灌輸信息。
“從‘白板’到‘平板’,一字之差帶來本質的區別,由以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轉變,由教師端向學生端轉變。”提到課堂和教學,人們會自然的聯想到黑板和書本,然而,當電子白板和平板電腦進駐課堂后,“黑板+書本”的經典組合被打破。而從電子白板到平板電腦,隨著IT技術的進步和教學模式的轉變,一字之差帶來的是巨大的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過去,教師使用數字化教學設備進行演示,轉變為學生通過學習終端參與課堂互動。可以說,學生學習終端的出現為學生參與數字化教學創造了機會,而平板電腦則更好的實踐了互動式課堂教學的理念,為學生進行個性化的、互動式課堂學習提供了支持。
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指導,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要使其有序、持續、全方位而且有效地開展,就需要形成一種常規化的指導體系,這個指導體系通常包括三個維度。一是機構。建立具體的個性化學習英語指導室,要為每個學生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二是職責維度。應明確規定相關管理員和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及其管理上的具體職責。三是內容維度。明確規定教師指導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內容,這涉及到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各個方面,如從學習場所來看的課堂學習、課外學習、日常生活中的學習等。
個性化學習目標對于不同的學生就成了不同的標準,相應的學習過程、采取的方法也因人而異。在實踐中,筆者依據教材各單元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制定一個基本目標,這是每個學生都要努力達到的共同標準。同時再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各自較為合適的努力目標,這一目標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時間和速度來完成,其間也可以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
建立網絡教學課程平臺,支持學生在線自主學習,使網絡課程成為學生獲取新知識的重要途徑。建立學業評測與個性化提升系統。通過網上課程點播、網上輔導答疑、網上批改作業等,為學生個性化學習和教師分層教學架設技術平臺。用于輔助英語教學的網絡資源和相關網絡系統。例如,英語寫作是提高英語能力的最好途徑,英語寫作教育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傳統的寫作教學費時、費力,批改和反饋不能同步,利用信息技術改變高中寫作教學迫在眉睫。采用word的審閱方式智能糾錯,保證了文章的整體性;不僅是簡單的作業系統,而是綜合的教學資源、管理平臺。
為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學校特別引入了英語口語教學系統。該系統通過提供科學的英語口語學習方法、智能的語音矯正技術、課程與教材同步及輔助教學管理功能和全面的口語學習狀況診斷,為學生口語水平提升提供幫助。
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我校建立了個性化的學業診斷。以前的考試分析只能簡單指出學生成績是進步了還是下降,如果通過大數據,即通過學生的出勤、課堂表現、平時的作業以及考試等過程性評價的數據,就可以分析出學業成績和學習行為各要素的相關性。比如,有兩個學生在一次考試當中,成績都低于年級的平均分數,借助大數據分析的雷達圖,就可以確定學生學業成績的變化,到底是主動學習意識的欠缺,還是知識結構的薄弱?如果是知識結構的薄弱,那么教師就可以進一步通過網絡云課堂中的學習過程記錄進行分析,來發現學生的知識薄弱點,進而進行自定義組件,借助云平臺資源推送到學習空間,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數字化教學擁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廣闊的前景,學校要逐步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變革課堂教學模式,同時讓學生的學習習慣得以培養。“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目前,我校的探索還停留在數據低級和淺層的分析當中,還需要在數據的深層分析、邏輯關聯、梳理、挖掘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為學生構建個性化學習環境,提供適應性的學習工具,深化學習檢測與診斷,以靶標式的推送來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來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智慧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