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會芝
(山東省新泰市向陽試驗學校)
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模式指出,班級管理模式構建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從教師的角度制定一些約束學生行為的規則,保證班級秩序的有序進行,而是為學生提供服務,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和生活。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模式提供的服務包括三個標準。首先,是效用性,也就是說班級在滿足個體發展需要和促進班級健康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是人文性。也就是說,學校所提供的服務在滿足學生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發展需求的完整性,能夠為不同興趣、不同個性、不同未來規劃的學生提供可供選擇的服務;再次,是靈活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主體學生對教育服務的要求是動態的,如由知識學習需求向綜合能力發展需求的轉化,由遵守班級規則向參與班級規則制定的需求轉化,這些都需要教師根據時代的發展、根據學生的需求,不斷豐富和完善自我的服務。
目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仍然堅持“效率優先”的管理理念,將學生看成是教育的產品,班級管理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科知識的學習,關注的是教育結果即學生具備了什么知識,忽視了對教育主體學生的關注,忽視了對學生不同需求的關注,忽視了教育過程。學生是班級管理的客體,班主任通過制定激勵和懲罰措施來約束學生。
目前,班級采用的管理模式仍然是等級管理模式,學校按學習成績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等級,賦予學生不同的職務,采用層層負責的原則。這種模式使得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常聽取的是少數班級管理人員的意見,而忽視了班集體的其他學生,班級其他學生只有在犯錯誤或者有勇氣找班主任談話時,才能夠向班主任表示自己的意見、想法和需求,造成上下信息的不流暢。
信息化管理已經普遍孕育于各領域的管理中,包括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成員之間的交流,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上下級之間的信息溝通,便單向管理為多元服務。但是,目前的班級仍然采用的是傳統的管理手段,只是在信息錄入的相關內容方面運用網絡技術,這造成班級管理效率低,首先,表現為學生和教師的信息溝通不全面、不及時;其次,表現為班主任和家長的信息溝通不通暢,家長不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教師也無法贏得家長的配合共同教育學生;再次,表現為學生之間的信息溝通不暢,學生的個體獨立學生時間大多集中在課后,學生在獨立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問題,卻得不到及時地解答。
班級從構成主體來說,是由自主意識、自主行為的教師和學生主體構成的,從培養目標來說,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也就是說班級的管理是以人為中心展開的,因此班級管理模式的構建必須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管理模式的構建,首先需要班主任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這決定著班級管理模式構建的行為內容和行為方向。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滲透,一方面,需要班主任不斷學習和進修,充分了解并吸收以人為本管理模式的內涵,了解以人為本管理模式的構成機制;另一方面,在學校開展以人為本理念的交流活動,在相互交流中促進以人為本理念在全校師生中的推廣和滲透,引導全校師生明確班級是以人為中心的,班級管理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服務,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
以人為本管理模式的構建,提高學生的民主參與意識和民主監督意識,并創造民主參與機制和民主監督機制。班級管理中學生的民主參與包括對班級管理模式提出建議,如一名教師在班級中設計班級問題反饋箱,學生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向班主任反應一段時間內班級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以及對此自己的意見。班主任定期查看學生反饋的問題,并將典型問題在班會中予以討論,并及時對班級管理模式進行調整。同時,班級管理成員采用固定和輪流相結合的方式,班長由固定成員擔任,負責參與學校組織的班級代表開會,以及規則的宣布。而副班長由班級學生輪流擔任,班級的日常事務由輪流副班長進行管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班級管理中得到鍛煉,同時也理解班級管理的目的。班級全體成員對班級管理人員具有監督職能,由3 名以上的學生對班干部的管理工作進行舉報,將在班會上展開重新選舉,輪流班干部取消本次輪流資格。這樣的民主管理方式,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促進班級管理的高校進行。
學生是已經具備行事能力的人,他們接受著新時代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有著積極的熱情。班級管理中的很多工作,學生主體已經能夠自行解決。因此,班級活動的開展是以學生為主體展開的,班級管理活動是學生主體的相互管理關系。例如,在班里規章制度的制定過程中,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列出初始制度,然后由學生將各小組的制度進行綜合,學生以討論和投票的方式決定具體規章制度的取舍和修正,最后形成班級的管理制度。學生作為班級的主體,更能夠明確學生中的基本問題有哪些,學生的基本需求是什么,班級學生設定的人生目標是什么,等等,班級是為學生服務的,必然需要聽取學生的心聲,這樣才能更加充分地了解學生,制定真正為學生服務的管理模式,從關注學習結果向關注過程轉變。
綜上所述,班級管理是以人為中心展開的,班級管理的目的是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服務,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這就要求班級管理要改變傳統的等級管理模式,實行固定和輪流的班級管理和責任模式,使班級成員都是班級管理的主人,實現班級制度和班級事務的動態管理。
[1]茍培蔭.以人為本理論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0,(15):92.
[2]邵偉,孫英.班主任工作中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4,(03):196.
[3]張輝.談班主任管理工作改進措施——以人為本,尊重學生,推行自主式班級管理[J].教師,2010,(03):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