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松
(河北省秦皇島第二中學)
學生的課堂參與重在思維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學習中,學生應該是主角。新課程理念也非常強調這一點,但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的課堂參與。新課程需要教師改變許多做法:在設計學生活動這個環節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該是課堂教學永恒的主題之一。當前,美術教師在觀念上并不完全反對學生是主體,但在具體美術教學實踐中,卻往往不把學生作為真正主體來對待。因而,如何落實學生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作用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自覺性、創造性得到推廣和發揮,這是當前每一個美術教學工作者值得研究的。
學生任何時候的學習都不是從絕對的“無知”開始的,而是在一定的“已知”基礎上進行的。美術教學的一般過程是:預習——傳授——自學(記憶)。學生的自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學只是領著學生再上幾個臺階的過程。有了這樣的教學思想,才能在美術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覺得有事可干。避免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關鍵是要根據具體教學要求,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構建廣闊的學習空間。這樣,學生就能夠超前學習和課后記憶,就有了學習的主動性,也就有了比在課堂上大得多的活動空間。學生才能覺得自己是課堂上學習的主人。
目前,美術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忽視學生的認知程度和基礎知識,忽略了學生的自學情況。久而久之,學生既不預習,也不復習,容易養成了惰性心理。這就無形中形成了學生不主動,課堂上“活不起來”。如果沒有課前課后功夫,又怎能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呢?
美術創新教育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發現、創造、溝通、表達、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在課堂上應鼓勵學生去實踐,讓學生親自在“試一試”。例如講授簡筆畫一課。因為簡筆畫十分講究實踐性,課堂上讓學生掌握簡筆畫,造型的一般規律和特點、技能,達到一定的實踐應用能力后。課后讓學生在行路、候車時,可以把周圍眼睛觀察到的物體進行比較,如樹木、房屋、舟車各是什么形狀,用基本形將它們簡化概括記在心里。穿衣裳吃飯時,也可以把各種衣帽鞋襪、面包糕點,直至各種蔬菜瓜果的形狀簡化概括記在心里。不久,學生就能積累不少各種物象的簡化形象,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在人們改造世界的所有創造性活動中,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法國生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貝爾納曾經說過:“創造力是沒法教的,所謂的創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展開并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此才能發揮他們富有創造力的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親自動手、觀察、發現。他們在不斷的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既解決了問題,又增長了知識。
教師不信任學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讓學生做主,事無巨細包辦代替,這在當今美術教學中是常見的事情。這些都是阻礙學生主體地位的主要因素。要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美術教師應從思想上改變過時的觀念和“專制”的作風。提倡用積極樂觀的眼光和態度來估計學生的天性和行為表現,多關注學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種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內在需要和傾向。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情境,多留一點活動余地,讓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
在實際工作中,有些美術教師往往從學生的現實表現來推斷學生,甚至堅持認為學生的智能水平是先天決定的,實行美術教育對大部分學生是無能為力。問題關鍵在于我們能否用愛撒向全體學生,對他們始終抱以滿腔熱情,寄予殷切的希望,對于那些敢于發表見解的學生,特別是思路有誤的學生要及時肯定,熱情鼓勵。相信學生的內在潛力,是把學生作為發展的人來認識的重要要求。
“以人為本”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作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培訓中,我認真聆聽了來自不同縣市的九位教師所做的示范課例。幾位教師都能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學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無聞的模范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互相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展現。另外,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這樣的教學,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
總之,美術是一門以視覺為主導的學科,由于其本身的專業性和特殊性,使得很多美術老師認為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實現學生的主體教學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認為只要學生有興趣學,課堂氣氛好,就體現了學生本位教學,實則不然。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新課標所提及的學生主體教學并不僅僅是指表面上的教學氣氛是否活躍、學生是否學習得開心、是否有新穎的教學活動等,而是指從教學目標開始,教學設計、教學重點、課堂作業等都應以學生為主,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走近學生,關心學生,知道學生需要什么樣的教學氛圍,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課堂中從被動接受逐漸轉變到自主學習,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1]董啟興.優化美術課堂教學,發展學生的主體性[J].試題與研究,2010,(4):25.
[2]吳增根.淺析美術課堂中學生主體性的有效發揮[J].祖國,2013,(2):498-499.
[3]柯寶水.初中美術教學的實踐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4,(10):151-152.
[4]曹兆龍.把握教學原則,提高初中美術教學質量[J].教師,2012,(3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