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素琴
(金華市高級技工學校)
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網絡化時代,人們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等一言一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職學生作為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當然不是生活和學習在世外桃源中,也深受影響。當前,隨著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模式和生活環境發生的變化,學生生存、就業現實和學生期待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這種社會和學校的雙重轉型壓力下,相對應要承受的心理壓力也更大。如果他們的心理問題不能及時排解,這將會成為很大的一個社會問題,及時化解新形勢下學生的心理問題,對于中職學生成才成長有著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健康的心理是人類在21 世紀生存和發展的資本。然而,諸多學者通過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研究認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相當一部分學生心理上存在著一系列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如焦慮、冷漠、沖動、攀比、狂妄自大、自卑、自私、早戀等。這些現象的出現,嚴重地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對學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戰,對社會發展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大多數中職學校均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設有心理咨詢室,有心理健康學生社團等。當然在職能范圍內心理教育機構會經常組織開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解決處理了個案學生中一些心理問題,但是面對學校數千名的學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對學校整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成效并不突出。
在當前的學校教育實踐中,不少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著一些誤解,認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沒必要在學校教育中普及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還有的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應歸屬德育工作,是學生管理人員和班主任教師的任務,把德育工作與心理健康工作相混淆。
目前,我國教師教育僅僅重視專兼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科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科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上出現“先天不足”“后天營養不良”。
個案:某校有一位英語教師上課時,發現有一位女生長時間看手機,就走過去想收手機暫時保管,語氣是溫和的,但是學生不交出。這位教師覺得教師是要言出必行的,手機不交出覺得太無面子,就說這堂課沒法上了,雙方僵持著。過了一會兒,女生咆哮起來,哭喊著仍出手機,此時哭喊聲、咆哮聲沖擊整幢教學樓,英語教師見狀馬上作了妥協讓步,向學生道歉,可學生還是一味地哭喊咆哮,學生處領導、班主任陸續到場把該學生“請”至辦公室做工作,可是學生并不馬上配合,還揚言要殺了這個教師。
事后了解,該女生有家庭教育不當問題,在她孩童時爸爸灌輸給她,如果有人欺負你,你就狠狠地打回去,打傷醫藥費爸爸會陪的。所以,她習慣使用暴力的思維。另外,這女生在事發前一天遇見不順心的事,事情未解決積壓心頭。
從上面案例中我們預以假設:①如果該教師能較多了解當今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采用收繳手機方法,結果會如何?②如果該教師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結果又會怎樣?答案是肯定的,一定不會出現上面發生的狀況。
我國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相當匱乏,各學校專兼職教師一般為1~2 名,而需要服務的學生達幾千人,尤其是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較多較雜,因此心理專職教師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心理服務的需要。因此,培養提升學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當前學校唯一不錯的選擇。
長期以來,中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比較低,已成為制約中職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瓶頸”。為此,中職學校亟需提升一支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團隊,是確保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實施的基本保障。
教師作為教育實施的主體,其自身的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教師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反映和評價指標。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當前,中職學校普遍擴招而師資力量相對不足,教師長時間超負荷地工作,加上中職學校教師參與招生的精神壓力,導致部分教師心理健康不完善。有調查顯示,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所在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高,兩者相關系數高達90%。因此,加強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對我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認知能力究其本質,就是一種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會不可預見性地遇到一些學生的心理問題,一個具有成熟心理素質的人,無論外界多復雜,總能看到所發生的事情的關鍵所在,總能在錯綜復雜的現象中找到最佳的解決問題途徑。不斷提高認知能力,可以幫助教師面對復雜的學生心理問題時做出恰當的判斷,也能清楚地認識到教師需要采取的措施。
中職教師基于課程設置的特殊性,教師構成比例中專業基礎和專業課教師占有相當大的份額,而這部分教師往往不是來自師范類院校,由于偏重于動手能力,較多來自高職院校或是本校留校學生,這些教師職前未接受系統的教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學習,教育心理學知識體系不夠完善,也不夠全面了解處于青春期階段的中職學生在身心發展和心理需求方面的特點及一般規律。“無知必無能。”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需要以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為基礎,需要具備相應的知識結構。為了保證教師擁有豐富的心理科學理論知識,掌握各種心理輔導問題和技巧,學校必須重視教師職后培訓工作,彌補先天的不足。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它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教育工程,只有全校教師重新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積極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我們的學生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1]申繼亮,王凱榮.論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構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1,(01).
[2]俞國良,曾盼盼.論教師心理健康及其促進[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1,(01).
[3]鄭和鈞.論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M].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