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斌
(甘肅省通渭縣什川鄉太山學校)
注重研究自然的內在規律的是自然科學,而注重研究人類的情感、道德、審美意識方面是人文學科。中學美術就屬于人文學科,也是人文科學的核心之一。美術教育更為注重的是情感的投入和心靈的交流,否則即“無源之水”。美術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通過直觀形象特征來表現人類社會,體現人們存在的意義、尊嚴、價值、道德、文化傳統以及情感。因為每幅美術作品中都融入了的個人情感,所以美術教學是情感教育的基地。如著名畫家達·芬奇的油畫《蒙娜麗莎》中那微笑的神秘,讓人無法猜測。其實,在那笑意中融入了畫家達·芬奇的愛慕之心;著名畫家齊白石的畫中瓜果蟲魚是那么生動樸實,也是他喜愛生活的情感表露;凡高的《向日葵》體現出畫家對自然、生命的獨到情感。正由于這種情感,美術教學為我們情感教育提供了優良的環境。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它能讓學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培養。
在中學美術課上,要使情感教育有效地進行,教學質量穩步地提高,美育工作認真地被落實,就必須培養學生的對美術課的興趣,否則這種情感教育就無從說起。在美術教學中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呢?教師將美術課程特有的魅力充分地發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活潑多樣,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教學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個人興趣轉變為持久的情感態度。每個學生對每門功課的興趣也是學習該功課的強大動力,只有在強烈的興趣的推動下,學生才能體驗到美術作品的情感,進而培養學生對美術課的情趣。
生活不只是藝術的源泉,還是情感的源泉。所以,我們做美術教學的老師要有效運用一切可能的條件和方法,引導學生去觀察大自然,去體驗生活,與較復雜的現實中的社會生活相接軌,把藝術作品與自然和社會聯系到一起,這可以很快地調動起學生對美術教學的興趣,也是情感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到野外進行大自然景觀的寫生,然后與作品《春雨江南》作比較,這樣一來既可以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術教學的興趣,又能讓學生領悟到藝術作品與自然的聯系和不同,增強對藝術作品的審美情趣。通過實踐,帶學生經常到野外寫生和感受大自然的生機,見識大自然的壯觀,不僅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激發出來了,還能啟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向大自然表現自己的欲望。
在美術教學課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種融洽、寬松、開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由發表個人的想法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鼓勵學生能溢于言表,對其情感體驗給予充分的理解,這便于培養和促進學生的情感思維。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關系到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問題。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表現得特別嚴肅,對學生要求也非常嚴厲,教學方式也很刻板,這樣的教學缺乏創造力,注重聚合式思維,學生活躍不起來。所以教師要善于發展學生的創新性意見和閃光點,給學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從而激發出學生豐富的情感。如我在對《美麗的春天》進行欣賞教學時,采取了民主開放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有的學生說《美麗的春天》不是一幅普通的描繪自然景觀的靜物畫,而是一幅表現生機盎然的動態畫,是一首表現陽光和旺盛生命力的高昂贊歌,畫面上那一棵棵白楊樹,仿佛是一排排威武的士兵”。有的學生認為,“《美麗的春天》的色彩傳遞了一種親切感”;有的學生認為,“《美麗的春天》的形象給人生機勇往直前的感覺”。因此,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不同的個體感受,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真切感受都能發表出來。一個根據自己的經歷再創造的過程表現就是美術欣賞,“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有學生對美術作品發表自己充分的見解,也就達到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的目的。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指的是學生對美的事物進行鑒別欣賞和創新的能力。提升學生審美的能力,就得讓學生深入社會生活去體驗生活。只因為美術本身和現實生活的關系就特別密切,藝術美的形式來源于生活,藝術創作的源泉也來源于生活,所以學生只有通過藝術教育來對生活更深刻的認識,體會美術課的情感教育。在中學美術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要注重的是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如果學生不重視線條、色彩等組成的視覺感受與造型藝術,那么情感體驗以及情感教育就是一句空話了。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發現美。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發掘每幅作品獨具的突出感人的亮點,并能對其作品作深刻交流分析,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發揮自己創造力和想象力,逐步培養他們對藝術的欣賞和獨具創造性的審美能力。學生只有被作品吸引,才能對其作品產生深刻印象,產生情感上的互動,從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如欣賞工藝美術《世紀寶鼎》,它的突出美就是富麗精致的文飾、風格獨特的銘文和極其巧妙的設計和構思。學生領悟到了《世紀寶鼎》獨特的藝術魅力,那份歡愉的情感才能被領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也被激發。
除了在美術課堂上,教師還要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美的事物。作為一種視覺造型藝術的美術,學生通過視覺對每個物體作感官上的認識,從而激起情感上的體驗,達到美的教育。
美術教學如果離開了思維想象力,將是特別單調和枯燥,學生也許會有少許的情感共鳴,但絕不會有深刻的情感體驗,情感教育更無從說起。美術教學是具有豐富創造性的情感活動,離開想象,就失去了情感的激發,充分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情感活動重要成份。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自由地聯想和大膽地想象,然后自己感悟,還可以用問題的形式來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出來,進而達到激發學生情感的目的。讓作品情感和學生情感相互交融,形成學生對作品獨特情感的體驗,這樣每個學生都得到了有效的情感教育。如在欣賞《八駿圖》時,可以設計問題:觀察畫中每匹馬不同的形態,想象它們在當時的情境,每人設計一個與眾不同的情節。這樣,學生的想象力被激發,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老師引導下,學生會更加深入地理解感悟畫中的思想情趣,準確無誤地把握作品的內涵,從而達到有效的情感教育。
在中學美術課堂中,由于教師個人的創新和運用,情感教學的方法雖然也有差異,但是讓所有學生都能做到用心去感悟體會美術作品并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美術教學中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教師要讓美術情感教育的評價貫穿其中,使美術教學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