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萍
(秦皇島市盧龍縣陳官屯鄉中學)
實踐活動,是小學生發展成長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形成實踐能力的載體。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主動參與意識和勇于探索創新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實踐操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于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缺乏興趣。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一的自覺能動性,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活生生的動作,從感受中獲得正確認知。實踐操作有利于促進學生左右腦協調發展。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優勢功能,右腦以形象的感知。
記憶、時間概念、空間定位、音樂、想象和情緒等活動占優勢。由于大腦的功能具有整體性,只有左右半球相互配合,協調發展,人的智力發展才能獲得最佳效果。數學思維活動主要受左腦支配,而使用直觀的教學材料,由于其具有形象的特點,再加上兒童實際動手操作,使多種感官一起發揮作用,從而促使左右腦的協調發展,充分發掘兒童的智力潛能。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氛圍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會使學生在毫無壓抑感的氣氛中學習,敢于設疑,敢于動手操作論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習成為其內在的心理需求。只有對小學生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尤其是低差學生,對他們更要少批評多鼓勵,從而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產生與教師合作的欲望,要盡量創設各種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積極參與主動地學習。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可以讓學生分小組操作探究怎樣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實踐探究,以朋友的身份發表意見。這樣學生與學生之間自由探究,以及學生和教師之間無拘束,真正讓學生“肆無忌憚”的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探索性、創作性的實踐活動去發現事物的奧秘,逐步形成實踐求知的意識。
實踐操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于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缺乏興趣。在教學中,我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比如,為了讓學生獨立地數出數量是100 的物體,我就讓學生充分地操作學具(小木棒、花生豆、糖塊等),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數出數量是100 的物體。明確100 的基數含義,同時然學生在數實物的過程中認識計數單位“一(個)”和“十”。又如,在數的組成、讀數、寫數等教學中,也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學具來弄清100 以內各數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弄清數位的意義,領會讀數、寫數的法則。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活生生的動作,從感受中獲得正確認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把人類的知識成果轉為個體認識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為他們創設一個實踐操作的環境,讓他們動手擺擺、弄弄,加大接受知識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對未知世界有所發現,找到規律,并能運用規律去解決新問題。如我在教“圖形的拼組”這節課時,先帶著學生做風車,在做的過程中,紙的每一步的變化,引導學生說出平面圖形的特征和關系。然后,是平面圖形的拼組活動,在活動中學生不僅能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圖形拼成一些更大的圖形,而且還拼成了各種不同的徒刑。教師加以點撥和鼓勵,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萌發了創新意識。這樣的實踐操作,較好地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和“不同的人學習不同層次的數學”,從而培養了學生創造能力。這樣使他們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學習了用聯系變化的觀點看待事物。
數學教學要為學生提供擺、弄直觀材料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規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體驗中領悟數學、學會想象、學會創造。
實踐操作不是單純的身體動作,而是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系著的。操作中學生不但要觀察、分析、比較,還要進行抽象,概括,從中發展思維。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面,學生用多種方法數出長方體有6 個面。這時,老師追問:“為了不重復也不遺漏可以怎樣數呢?”“逼”著學生思考,最后得出數“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 個面。學生認識什么是相對面后,再引導觀察比較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你發現了什么?再一次“逼”著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兩塊一樣的長方體拼在一起,有的把長方體相對的面沿著外框畫在紙上比較,等等。通過動手實際操作初步感知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一樣。接著,教師用取下長方體相對面的方法驗證大小、形狀一樣。通過一系列操作、觀察、思考,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有6 個面,相對面的大小、形狀一樣。
課標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師應努力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認真聽講,課堂練習的同時,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自探索、實踐操作,與同學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結果,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的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數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