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琦
(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學)
語文課堂教學是知識交流和情感交流的結合體,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在知識與情感兩條線索相互激勵、相互約束下完成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正確的情感態度和恰當的表達方式,不僅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也有利于激發學生掌握知識。
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活動,大體上是聽、讀、說、練等四個環節,那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和說話能力,使學生敢于挑戰自我。朗讀,不但是感知課文內容的重要過程,也是鍛煉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加強朗讀,能充分拓展學生的心靈世界,激發學生敢于張揚個性,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富有生機和靈動跳躍。在教學過程中,我巧妙地運用一些先進的媒體,創設語文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心靈的琴弦,讓學生“以物喜,以情悲”,時而高亢激昂,時而如怨如慕,從而促進其思維的飛躍。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因教材而施教,運用圖片、音像、表演、故事、語言描述等方式,創設一個個靈動鮮活的場景,讓孩子們身歷其境,樂而動情,進而情動而辭發,更好地展現自我。如在教學杜甫的《兵車行》,范讀時我注意把握詩文的情感變化:感嘆轉為怨憤。因此,我的音調起初深切哀怨,轉而凄哀婉楚,令人悲痛欲絕。學生在聆聽中去感悟,去模仿,從而更能深深地理解詩人對時事的深深感嘆。高中教材中有很多情感濃郁的抒情散文,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授課時只要把課文的重點難點稍加指引,就可以放開讓學生進行誦讀練習,這樣對文章的理解更為深刻,這一點不是教師能講出來的,而是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逐漸感悟到的。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深挖教材,發覺文本中能引起學生共鳴的情感,用情感激勵學生意志,讓他們在學習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和人生啟迪,通過師生交流情感,利用“形象”的感召力來刺激學生的理智、道德和審美。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借景抒情的詩歌、詩意濃厚的散文、情節曲折的小說、耐人尋味的戲劇,大多作品中都飽含了濃郁的感情因素,具有濃濃的藝術感染力,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情感,從而形成高尚的人格。因此,教師深挖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時,筆者認為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兩點:
1.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心理感受??鬃釉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充分說明了情感在學習中的重要性。筆者在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方法來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喜愛。如課前5 分鐘講故事或朗誦詩歌;課前一句話說校內外新聞;課前5 分鐘交流對名人名言的理解、感悟。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文是一件非常愉快、有趣的事情,對語文這門學科,甚至說對語文的每一節課都產生了興趣。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教材內容,設置適合文本氛圍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受到情感的感染作用,盡快進入角色,產生情感共鳴。所以課堂教學時,可采用音響、錄像、投影等渲染氣氛,還可以用課本劇、小品、語言描述等形式再現文章的精彩環節,在情景的熏陶下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
詩歌中尤其是古典詩詞講究平仄、押韻、對仗,讀來朗朗上口,特別適合吟誦。吟誦,是千百年來的傳統教學方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提倡“美讀”,他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能駕馭文字”。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普遍運用的今天,我們依然可以使用這一法寶學習詩歌。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悟作者的情感,在吟誦中陶冶自己的情操。讀詩詞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自讀、小組讀、齊讀,有默讀、朗讀,也有分角色朗讀等。其中,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的吟誦無疑是最能夠讀出作品情感的方法。如《致酒行》一詩中:“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拿云,誰念幽寒坐嗚呃”這兩句就應該反復吟誦,讀出詩人的凌云壯志,在實踐中,學生也確實在吟誦過程中被深深感染,讀得意氣風發。而陸游一句“心在天山,身老滄洲”,也讓學生在深情地吟誦中被震撼,讀得沉重憤懣。在這樣有效的吟誦中,學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在無意識中振作了精神,也更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意識。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障情感教學的基礎。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去接觸學生、走進學生,才能讓學生發自肺腑地喜歡老師、尊重老師,使學生“愛屋及烏”,由對老師的好感轉移到對學科的喜歡,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調節師生關系,老師起主要作用。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益于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所以教師在深挖教材中人文精神的同時,教學方法同樣不容小視,它直接展現了教師的文化素養的高低,也直接影響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若教師高高在上,如同君臨臣民,嚴肅古板,總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否定學生思想,抑制學生個性的發展,那么即使教師的文化素養再高也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更不用說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了。所以教師要理解學生個性,傾聽學生心聲,尊重學生的意見,那么師生之間才更為融洽,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地接受知識、鍛煉能力,進而才會發自內心的尊重、熱愛教師熱愛語文學科,熱愛生活。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知識,巧妙的教學藝術,而且還要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和積極、樂觀、健康的情感價值觀,只有這樣,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我認為當前的語文教學應當更加注重情感教育,打動學生的心靈,啟迪學生的智慧,深挖學生情感的潛質,讓學生的心靈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從而產生共鳴,使學生在領略中國語言魅力、陶冶性情的同時,感情也得到升華。本文在語文課堂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做了初步的探究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留下了不足和困惑。期待今后的實踐中逐步探索和實踐。
[1]謝芳.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吉林教育,2011,(10).
[2]劉翠格.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J].劍南文學,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