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華
(松原市實驗高級中學)
新的生物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生物教學的第一任務,就是讓學生轉變學習方法——由被動接受式學習改成主動探究式學習。這種方法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為重點,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為目的的新型教學理念。而教師普遍所偏愛的凱洛夫五步法“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布置作業”的陳舊教學理念也需要做出適當的改變:1.課堂上由教師為中心轉向學生為中心;2.學生發展由單方面知識化學習向多方面能力化方向發展轉換;3.學習方式由接受式學習向探究性學習轉變,力爭讓每一個學生能以主人的方式參與到教學法中來。如探究酶活性一節教學中,我把本班學生分成三小組,把影響酶活性的因素以問題的形式通過幻燈片展現在學生面前,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以小組的形式去討論,對每個問題以搶答的形式回答,每個小組推舉出一個同學回答問題,本組其他同學補充,另外兩組挑錯,老師總結并講評,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解答。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課堂以學生為主,才能調動學生的互作學習的精神,并使學生從生物學的視角去認識科學,了解相關知識,并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并與實際生產和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而科技的迅速發展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更是賦予生物教學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從而使教學活動更形象、直觀、生動。現行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在內容選取、文字敘述、體系編排、插圖和練習等方面都注意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例如,每節課前的“問題探討”讓學生很快就知道本節課學習的方向;旁白的“本節聚焦”讓學生知道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探究實驗”或“調查分析”都給學生以全新的感覺;“資料分析”能讓學生拓寬知識視野;“思考與討論”能讓學生了解更多與生活實際相關聯的內容;而課后習題總能把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再次重現。在教學中,我經常通過學校的教學平臺,自制或利用現有的生物課件,以本學科的特點為基礎,拓寬教學思路,完善教學手段,從而使生物課堂生動、有趣、引人人勝。根據教材特點,我在鉆研教材的同時,還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考慮教法的同時,仔細研究學法,做到既傳授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并為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條件。例如,在《染色體變異》這節課中,我首先在課前準備了一些彩紙,剪子,磁鐵等教學用具,并讓同學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利用手中的材料,自己動手制作染色體結構變異的模型,待模型做完后,我請一名同學到講臺上講解并演示自己的教具制作的過程。該學生用四種不同顏色紙剪成的小長條代表四個基因,并把它們連在一起代表一條染色體是由四個基因組成,其中一種顏色的紙每多一條就代表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一次增加,缺少一種顏色的紙條就代表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一次缺失,四種顏色的紙條顛倒代表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倒位,再加上第五種顏色紙條則代表了染色體的結構異位,并用磁鐵把四種情況的紙板粘在黑板上。學生講解完之后,我首先指出了學生制作模型中的優點和不足,然后我向全體同學提出提問題:“基因的實質是什么?”學生回答:“是由遺傳效應的DNA 片段。”我又問:“DNA 的載體是什么?”學生回答:“染色體。”我于是接著問:“染色體上只有四個基因么?”學生回答:“可以是零至多個。”我又問:“染色體變異是指染色體上的基因變化么?”學生說:“是。”于是我總結出染色體結構變異指的就是染色體上基因的的增加、缺失、顛倒和移位。就這樣,我們在動手實驗的基礎上,一問一答一總結,就將抽象而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具體化和直白化,這樣既讓學生熟記了知識要點,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輕松和愉快中學習,就很容易激起學生對生物的熱情。
在生物教學中不僅要完成基本知識的傳授,還要盡量使生物知識存在于生活的大環境。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是增強學生學習能力、解決生活小問題的主要渠道。而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許多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內容,并且在此基礎上,我還認真地搜集了一些地方性資料、新科技和新發現,由此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并分小組的研究不同領域的有關內容。
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也要研究交流。古語有云:“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在我看來,只有通過交流才能讓個人的才能被推廣,他人的智慧才能流進自己的錦囊;個人的不足才能得以矯正,他人的錯誤才能成為自己教學路上的影子。在共同交流中,學生不僅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還增強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從而達到了業內“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全國特級教師袁容老師以自己的教學經驗出發,總結出了“教學成功=教學過程+反思”的教學理念。反思要有目的,反思也要有根據。考試不僅是老師反思教學方法、檢測教學質量、監測和衡量教學效果的尺子,還是測定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的準繩。每次學校的雙周測,月考,期中,期末都是檢測學生的最好機會。根據學生的考試情況,老師既能分析學生在學習中知識的遺漏,又能分析自己在教學方法上的不足。所以教師要抓好每次考試的機會,看清考試中出現的問題,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學,力求做到“三省吾身”。而“常醒”才能讓教者認清知識的不足,從而加以改正。
反思的內容可以涉及到教學工作的很多方面,如對教學設計的反思、教學實施情況的反思、教學成果的反思、課后總結的反思、聽課的反思、教學理念的反思、學生問題的反思、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的分析以及對策的反思等等。教學反思則是重中之重,既要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成功之處,也要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缺點和不足。
綜上所述,如果想要改進生物的教學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只有思想上高度認識、轉變,行動上才能趕上時代教育的新步伐。只有我們轉變教學觀念,拓寬教學思路,改變教學方法,才能以全新的教學手段投入到生物的新課改中,才能帶領學生走進新的未知的生命和科學領域,才能帶領學生走向明天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