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飛
(福建省長汀縣第一中學)
目前在高考的指揮捧下,不少中學仍在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了成“人”的教育。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的今天,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風氣愈演愈烈。只要學習好,一俊遮百丑的現象時有發生。據報載對當代青少年有這樣的概括,“對人不感激,對事不滿意,對物不愛護,對已不嚴厲”。這固然有失偏頗,但的確給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因此,依個人淺見作為學校,要堅持成“人”教育重于成才教育。
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針是一個國家或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教育發展的總目標和指導方針,也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而教育的培養目標又是教育方針的核心。它直接和集中反映了社會的發展對育人的質量要求。這里所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無疑應是堂堂正正的人,大寫的人。培養和塑造這樣的“人”,學校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人們總結了這樣一條教育規律,那就是“智育不好是次品,體育不好是廢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這足以證明教育學生全面發展的極端重要性,也足以證明成“人”教育的極端重要性。最近,偶爾有大學生還要父母陪讀,大學生打掃宿舍衛生、換洗衣服、被褥請鐘點工的報道。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可歸咎為與中學階段沒有抓好成“人”教育有關。
新時期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求學生要學會生存,學會共事、學會合作。試想一個人格不健全、品行不端正、心理不健康的人,能生存下去嗎?又能與人共事和合作嗎?學會生存、學會共事、學會合作的前提是學會做人。要會生存最起碼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要能吃苦耐勞。要與人共事、合作,就得會與人溝通,講誠信,講團隊精神。如此等等,無一不在說明成“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我更認為育人教書是教師的天職。人們把教師比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肖川同志在《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中寫道“假如一個人在他的學生時代曾經遇到過一個好老師,那么,他即使壞,也一定有限;相反,假如一個人在他的學生時代沒遇到過一個好老師,那他的存在對于社會就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危險”。
那么,怎樣進行成“人”教育呢?
1.思想上引導。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報效祖國。首先,要經常性地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全面了解掌握學生在想些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想。適時適度地往正確的方向引導。其次,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不急于求成心浮氣躁,不要指望一次活動、一次談話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一定不能對學生說“你不行”。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親切。最后,要選擇教育的內容、時機、途徑和方法。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要因人而異、因勢利導,求大同,存小異。要在育人的過程中留意每一個學生的情感反應和切身體驗,照顧到學生的自尊心、同情心、成功感、挫折感,對學生多一點人文關懷、人生點撥,積極促進每一個學生完整人格的獨特發展。
2.學業上指導。指導學生發奮讀書,掌握更多的真才實學。首先,要精通自己所任學科的教學。以自己精湛的專業知識、現代的教學手段、嫻熟的教學藝術影響和感染學生,讓學生認可你,說話才有分量,才有權威。其次,要全力協調好本班各科任教師的關系。讓所有的科任教師能為你這個班的學生盡心盡力,給學生一個大家都在幫助你的感覺。有了所有科任教師的齊心協力,不愁學生不想學、不上進。最后,要善于制造班級良好的學習氛圍。要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互幫互學,共同進步。這樣就會有整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加強對個別學科和個別學生的課外輔導。并適時適度地給予表揚和獎勵。
3.生活上關心。傾全力盡量解決學生生活上的后顧之憂。首先,一定要全面了解本班每位學生的家庭情況,有幾口人、全年多少收入、是否屬于貧困對象等。其次,要掌握學生的日常開支、衣食住行、問寒問暖,送醫送藥。引導學生正確支配日常開支,教會學生量入為出,有選擇的消費。讓學生感到你既是老師,又是父母或是大哥大姐。最后,設法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該給學校呈報為特困生補助的,就及時向學校呈報;該聯系社會給予資助的,就盡力為之;該自己適時墊付的就馬上出手。
4.言行上規范。嚴格按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學生。首先,要解決學生思想認識問題。要教育學生認識到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是個人修養的外在表現。其次,要有適度的懲戒措施和辦法。對違反日常行為規范的學生絕不能遷就,一定要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最后,可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制定一些學生易于檢查對照的規范性要求。如我校就制定了“三管六不”“四有四節”的具體規定。“三管六不”是:管住你的口,不講粗話、臟話,不隨地吐痰;管住你的手,不打架斗毆,不亂圖亂畫亂扔果皮紙屑;管住你的腳,不進營業性舞廳、歌廳、游戲廳,不踩壞花草踢壞公物。“四有四節”是:心中有理想、課堂有紀律、課間有秩序、言行有禮貌。節約用錢、節約用糧、節約用水、節約用電。
5.榜樣示范。就是說老師必須充分突出身教的作用。要育人關鍵是老師要塑造自己的靈魂。首先,教育者要有較高的思想境界。要通過自覺地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有甘為人梯、甘于奉獻的精神,有“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的豪邁氣概。惟有如此,在老師與學生溝通中,才能點燃其心中美好的理想火花。其次,要“活到老、學到老”。虛心向同行請教,誠心向學生學習,廣泛向社會獲取各種精神食糧。經常改革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切實與學生打成一片,以心換心,彼此傾聽。最后,要率先垂范。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規范的言行帶動學生,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以一身正氣感染學生。
鄧小平同志深情地指出:“科學的未來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長,正是我們事業要興旺發達的希望所在。”我堅信只要我們每位教師,真正從心底里關愛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定能得到學生的真情回報,定能把學生培養成“人”,定能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