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松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第一小學)
信息技術的廣泛推行,“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也日漸突出,同時也變成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微課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不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還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讓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發展。“微課”資源的選擇和應用對語文教學模式和教學進展意義非凡。當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遇到問題不知怎么繼續推行下去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對身邊事物的領悟,所以寫作的時候沒有素材。“微課”資源的開發以及應用,對學生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巨大幫助。
在實際教學中運用微課能的起到“畫龍點睛”“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通常在小學生的認知中感覺作文是一個很難的語言學習項目,平時作文課的時間比較長,學生在長時間的作文練習中感覺很枯燥,不能掌握學習重點,但微課教學的時間比較短,大概在5~8分鐘。微課因為教學過程中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因而選取教學內容中的一個點作為突破,在內容方面主體統一、目標明確。微課教學的特點是要以“點”促“面”,運用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訓練,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全面發展。
教學中以三年級作為教學案例,這一單元的重點是看圖寫畫,其中的一個關鍵點是人物對話描寫。教師在微課制作的時候就要以人物對話作為教學的要點,指導學生在對話訓練中使用正確的標點符號,在對話描寫中顯示人物的特征。在長約5分鐘的微課視頻中,形式短小精悍,內容豐富形象,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研究表明,傳統課堂40分鐘內,如果師生運用“一對一”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其課堂整體教學效果降低并且課堂學習效率也會受到影響。但“一對一”教學相對于整班教學其教學效果更好,促使學生的學習態度變得更加誠懇,客觀環境對其產生的影響也會減弱,注意力集中度更好,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有效的調節學習進度,遇到問題可以及時的和教師溝通,教學中針對出現的問題制定解決措施。
在進行微課教學的時候,教師發現引入以后,學生學習效率有明顯的提升。在數據調查中了解三年級作文教學,通常一個單元的習作要兩個課時完成。一個課時,教師對教學習作和寫作方法開展指導,另外一個課時,學生開展寫作。當微課教學在班級中逐步推廣后,上課只需要強調重點和難點,回答學生在微課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學生就能直接開始寫作,所以一堂課就能結束任務。還有部分孩子在學習上比較積極主動,在微課學習后,能夠在家完成規定的作文習作,提升整體的學習效率。
微課的學習主要是一種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學生因而告別吃“大鍋飯”的學習時代,學習是因人而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所擅長和缺失的地方,如果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能夠因材施教,不但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更是在個性化學習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教學過程根據自己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步驟、在知識學習和能力促進中加大自己的學習效率。微課教學開展中,教師發現不同的學生在觀看微課的時候看問題的角度和深度都有所不同,理解能力好的學生一遍就能領會學習要點。對于接受能力一般的學生,也不需要在課堂上運用筆記和其他輔助工具進行記憶,在筆記的記錄過程中可能會忽略學生對知識聽講,學生更多的忙于記筆記很多重點知識講解就會遺漏,導致學生學習很盲目,因為微課的這種教學模式給教師更多的留白,所以教師發現很多平時課堂學習狀態一般的學習也有自己獨到的想法,但是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不能一一了解,在微課教學中給學生很多自主學習時間,很多學生選擇的作文切入點很新穎。比如,設定一篇關于“手”的文章,大多數學生的切入點都是關于手能干什么,但是有一名學生的切入點和雙手功能沒有關系,跟多的是要寫雙手背后的東西,學生在作文中寫道:雙手的紋路代表手紋線,命運也因此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需要雙手努力和創造。學生的這個切入點就很特別,也是學生個性化思維能力的體現。
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語言精美,結構緊密,教師可以把這類文章作為微課素材,這樣不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并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詞句生動刻畫人物的形態、動作,還有反映人內心活動的部分,并且在此對環境和季節進行描述。教師最好把教材中的各種素材歸類設計,并且添加音樂、圖片直觀的情境創設。教師把課文中比較好的教學內容設計成微課后,讓學生運用仿寫、續寫、縮寫等形式提升自己的寫作功底,如在學習《桂林山水》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一段文字進行仿寫,有的學生選取和泰山對比那段內容,在文章中寫出泰山的雄偉和桂林的秀氣,兩者剛柔并濟的對比中提升文章的層次和水平,教師引導學生運用仿寫來感悟整個句子結構,在仿寫的時候就要把握住句子的兩個重要形式,攀登過、跋涉過、像什么、像什么,這也是微課資源開發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小學生還是處在喜歡玩樂的年級,課間休息、活動中更多的的進行有趣的游戲,展現出童真和歡樂。另外學校的的各種校園活動也經常舉辦,如演講比賽、運動會以及歌唱比賽,這些活動舉行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小學生觀察、協作能力、并在活動中切身體驗到一些道理,見識不懈,團結就是力量等。教師可以運用便攜設備把這些精彩活動視頻保留下來,剪輯后作為微課教學素材。給學生展示活動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是真正的生活案例學生學習過程中有很大的熟悉感,更加容易接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鍛煉學生的短時間語言組織能力。例如,在給學生播放拔河比賽視頻的時候,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獲勝或者失敗一方的表情、動作和內心活動,如果有學生親自參與那么在描寫的時候會更加生動。
這樣的寫作模式,最大限度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樂于寫作。教學對學生的引導不能僅限在視頻方面,更要注意實際生活中的點滴細節。為了提升學生的感官,教師在視頻制作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增加視頻文字、音樂,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結合小學生活動的視頻微課培養學生觀察人物、事物的細節能力,有效地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網絡時代的發展,微課這類移動課堂開展教學活動有著更為廣泛的應用前景。因為語文作文課堂中微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所以其資源也不充分,微課資源共享平臺的建立也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教師在微課制作中,要選擇和應用微課資源,滿足小學生作文訓練中對微課的需求。
[1]夏天,周紹剛.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5):44-45.
[2]王可明,張仲儒.如何讓小學生真正地喜歡上寫作[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5):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