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科學研究處 錢薇
風險就是事件結果的一種不確定性。企業風險就是企業預期收益的不確定性,或不能達到預期收益的可能性。站在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角度,其難以避免的風險主要包括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以及兩種風險共同導致的復合風險,而用來衡量上述風險大小的分別是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和復合杠桿系數。為了企業健康持續地發展,財務管理人員就必須將企業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并在收益和風險之間做出合理的權衡。
企業固定成本的存在導致了經營杠桿效應的產生,即當銷售發生增減變化時,息稅前利潤將以經營杠桿系數(DOL)倍數的幅度發生上下波動。而且,一般在其他影響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固定成本與經營杠桿系數呈同向變化,即:固定成本越高,杠桿系數越大,息稅前利潤的波動幅度越大。
經營杠桿是企業在經營決策時對固定成本的利用。因為固定成本的總額在一定期間和一定業務范圍內保持不變,所以隨著產銷量的上升或下降,單位產品承擔的固定成本就會成倍地下降或上升,進而使息稅前利潤變動的幅度是銷售量或銷售收入變動幅度的倍數。由于變動幅度的方向有上升和下降兩種,所以企業利用經營杠桿時既要考慮經營杠桿利益,也要警惕可能面臨的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企業因為經營方面的原因給息稅前利潤(EBIT)帶來的不確定性,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本身所固有的風險。經營風險的變化具有行業特性和時間特性,會隨行業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影響經營風險的主要因素有:宏觀經濟環境對關系產品需求的影響大小;企業的資產規模;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市場占有率與同業競爭者相比所處位置;企業的產品種類是集中在某一產品還是多個產品;企業固定成本的大小及成本比重的高低;企業產品的發展狀況等。
衡量經營風險的指標主要是經營杠桿系數(DOL)。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有兩個公式,一個是定義公式,即DOL=△EBIT/EBIT除以△Q/Q;一個是計算公式,即DOL=M/EBIT=M/(M-F),也就是用基期邊際貢獻除以基期息稅前利潤。從計算公式可知,只要企業存在固定成本F,經營杠桿系數就一定大于1。由于經營風險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企業產品銷售、生產成本、技術水平及自然災害等因素的不確定性,所以即使企業固定成本為零,經營杠桿系數為1,也只說明沒有產生杠桿效應,但并非沒有經營風險。所以經營杠桿只是放大了上述因素變化對利潤波動的影響而并非產生經營風險的根源。在計算上述指標時,不論利息的習性是固定還是變動,都不予考慮。因為這是站在投資的角度來判斷產銷變動對投資報酬(EBIT)的影響,而不考慮投資資金的具體來源渠道。綜上,計算經營杠桿系數的意義有兩條,一是可以用其來衡量經營風險的大小;二是企業可以利用上述關系,通過降低固定成本、成本水平以及擴大銷售等來降低經營風險。
根據經營風險的影響因素可知,企業要想控制經營風險,主要應在穩定銷售收入和降低固定成本上下工夫。而銷售收入的實現取決于銷售數量和銷售價格。在非市場因素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市場地位越穩固,將來企業的息稅前利潤就越穩定,企業的經營風險也就越小。銷售價格越穩定,銷售收入也就越穩定,企業未來的息稅前利潤也就越穩定,經營風險也就越小。所以,企業在確定生產何種產品時,事先必須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要確保生產的是產銷兩旺,具有市場競爭力和銷售前景的多個產品。
只要企業存在負債或發行優先股股票,企業就必須承擔固定財務費用(包括發行企業債券、銀行借款、簽訂長期租賃合同)和優先股股利,如此就會產生財務杠桿效應。一般而言,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固定財務費用越多,產生的財務杠桿效應就越強烈,財務杠桿系數就越大,普通股股東實現的每股收益的波動幅度就越大,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財務杠桿是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資本和優先股籌資的利用,主要用于衡量息稅前利潤變動對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的影響程度。由于企業應付的利息和優先股股利存在固定性,所以一旦息稅前利潤發生增減變化,就會直接導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將以財務杠桿系數(DFL)倍數的幅度增減變化。所以,只要企業采取債務方式籌資或發行優先股,就一定存在財務杠桿效應。同上,企業利用財務杠桿時既要考慮由此可能獲得一定的財務杠桿利益,但同時也要承受相應的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為取得財務杠桿利益而利用債務資金,導致企業增加了不能償還到期債務的可能或普通股利潤大幅度變動的機會所帶來的風險。該風險是財務杠桿作用的結果。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企業籌資方式不當,資本結構不合理,負債資金所占權重過高,固定財務費用負擔過重,導致企業償付能力嚴重不足,一旦資金周轉出現困難,企業不能按期償債就會喪失信譽,甚至因此而破產。
衡量財務風險的指標就是財務杠桿系數(DFL)。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有兩個公式,一個是定義公式,即DFL=(△EPS/EPS)除以(△EBIT/EBIT);一個是計算公式,即DFL=EBIT/(EBIT-I),也就是用基期息稅前利潤除以基期稅前利潤。從計算公式可知,只要企業存在固定財務費用I,財務杠桿系數就一定大于1。除非利息為零,財務杠桿系數等于1,才不存在杠桿效應。杠桿效應越大,表現出的杠桿系數就越大,說明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就越高。綜上,計算財務杠桿系數的意義主要在于通過分析可知控制財務杠桿效應大小的途徑,然后企業可以通過調整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的權重來達到適度舉債,以免陷入財務危機。
企業除了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外,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針對財務風險產生的根本原因,采用適當的風險管理措施來降低財務風險。首先,應在承認風險的客觀性并科學評估風險的基礎上強化風險意識,分別建立短期和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如在編制現金流量預算表的基礎上,選定并建立一整套財務指標分析體系,以此來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并及時提供風險預警。其次,要優化資本結構。從財務上看資本結構狀況是產生財務風險的前提,因此,要想從總體上規避和防范風險,就應從優化資本結構入手,根據企業獲取息稅前利潤的能力以及穩定程度,動態地確定一個與之相適應的負債資本比重。要強化債務資本的雙刃劍意識,力爭及時適當地調整并保持債務資本的權重,即在獲利能力增強,盈利穩定時,適當提升債務資本的權重,使其充分發揮財務杠桿效應;一旦獲利能力下降,償還本息的能力變弱,就應通過降低債務資本的權重來降低財務風險。要注意,資本結構的優化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既不能為了規避風險而喪失杠桿效益,也不能為了追求杠桿效益而提高杠桿系數從而加劇風險;最后,要提高財務決策水平。財務決策是財務管理的核心環節,其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如在決策過程中,應在全面考慮其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的方法,多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進行財務決策,切忌主觀臆斷。
一般企業同時都存在固定成本和固定財務費用,所以既產生經營杠桿效應又產生財務杠桿效應,這兩種效應共同作用就產生了復合杠桿效應。相應的,企業也就同時面臨兩種風險,即復合風險。
由于存在固定成本,所以產生了經營杠桿效應;由于存在固定財務費用,所以產生了財務杠桿效應,如果這兩種杠桿效應同時作用,則企業銷售稍有波動就會導致普通股每股收益產生更大幅度的波動,這種效應就是復合杠桿效應,也叫總杠桿。
顧名思義,復合風險就是企業固有的經營風險和因負債和發行優先股而產生的財務風險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凡是影響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因素都會影響復合風險,如產銷量的大小和成本水平的高低等。
衡量復合風險的指標主要是復合杠桿系數(DTL)。它是對總杠桿作用程度進行計量的最常用的指標。是每股收益變動率相當于銷售量(額)變動率的倍數。可用DTL=DOL×DFL來表示上述三種杠桿系數之間的關系。同上,其計算公式也有兩個,一個是定義公司,即DTL=(△EPS/EPS)/(△S/S)或(△EPS/EPS)/(△Q/Q);另一個是計算公式,即DTL=DOL×DFL=M/EBIT=(EBIT+F)/EBIT=M/(M-F)。綜上,計算復合杠桿系數的意義主要有兩點:一是根據其定義公式,在預測產銷量的基礎上,結合復合杠桿系數的大小來預測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水平;二是根據其計算公式不僅可知其作用而且還能清楚三種杠桿系數之間的關系,由此企業可以實現將總風險控制在一定水平的情況下對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進行優化組合。
從公式可知,在復合杠桿系數一定的情況下,其他兩個杠桿系數的關系是此消彼長的。企業財務管理者可從兩方面利用杠桿對企業風險進行管理:一是企業的投資決策、資產結構、成本結構、經營杠桿之間,前后相互影響,最終由經營杠桿放大了市場和成本對利潤的影響,導致息稅前利潤的升降幅度遠遠高于銷售收入的升降幅度;二是企業的籌資決策、債務和權益資本比重的高低、固定財務費用的多少與財務杠桿之間,前后相互影響,最終由財務杠桿放大了固定財務費用對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響作用,導致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波動程度大于息稅前利潤的波動程度。所以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所處的發展時期不同,經營特點和需要資金的規模大小不等來進行不同的杠桿組合。一般而言,制造業企業資金需要量大,而且固定資產所占比重較高,所以經營風險較高,企業就應適當控制財務風險,故企業籌資應主要依靠權益資本;而勞動密集型的商業零售以及服務業企業正好與之相反,其經營風險較低,財務風險可以稍高,企業籌資可以以債務資本為主;如果企業處于初創階段,產品競爭力較弱,市場占有率不高,銷售量不大,則經營風險較高,企業就應適當控制財務風險,籌資應以權益資本為主;如果企業處于成熟期,產品競爭力較強,市場占有率高,銷售量穩定而且量大,則經營風險較低,企業就可適當提高債務資本的權重。
綜上所述,由于企業不可避免的存在固定成本、固定利息或優先股股利,所以企業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要想完全消除風險及其影響也是不現實的。而且無論經營杠桿效應還是財務杠桿效應都存在正負雙向性,所以企業在利用杠桿效應的同時必須有足夠的風險防范意識和適當的風險預警機制,從而有效避免杠桿損失并爭取獲得杠桿收益。
[1] 楊敏,高凡修.企業財務管理實務[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2] 程曉媛.企業風險評估與控制[J].中國經貿,2014(16).
[3] 蔣瑤虹.議企業風險控制管理[J].企業家天地,2013(01).
[4] 周樹兵.企業風險的控制和管理[J].財經界,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