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青玲
一師四團,因陶歭岳將軍一句“水是全師最上游、地無鹽堿好種糧”而建立,因三五九旅七一八團一營的老紅軍官兵及后來的軍墾二代三代不辭辛苦的奉獻而發展,因近些年產業結構調整、盛產吊干杏、馬鈴薯水晶粉而致富。2014年,四團因再次榮獲師市“文明團場”而彰顯幸福密碼。
“師市文明團場榮譽稱號的獲得,對四團干部職工的文明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四團黨委書記、政委康小平說,“新年度,四團將大力推進文化強團戰略,為構建實力四團、魅力四團、文明四團、和諧四團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
時下,走進四團,18個職工書屋里擠滿了閱讀書籍的職工,古香古色的文化廣場上,晨跑、暮練、開展文體活動的人群接踵而至,隨處演繹著四團人的幸福韻律。團工會主席王愛新說:“ 四團以強化兵團精神、塔里木精神的宣傳為抓手,以努力營造改革發展穩定和履行職責使命的良好輿論氛圍為目標,以持續開展加強基層陣地建設‘十個好’‘五個一’創建活動為載體,推進兵地文化融合,繁榮群眾文化生活,在增進民生福祉中提升職工幸福指數。”
2014年,四團投資6300萬元,興建504戶職工保障性住房,投資839萬元更新改制采暖設施;投資500萬元鋪設飲水管網;投資800萬元實施雙語中學及幼兒園的餐廳、多功能廳及塑膠跑道項目;實施的師醫院托管四團醫院政策惠及民生,醫療總收入較上年增長84%,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
“讀書,教育的是一個孩子、帶動的是一個家庭、影響的則是整個社會,真愿意月月都是全民讀書月!”六連職工楊新林每天晚飯后都喜歡讀書看報,妻子則陪孩子講故事,做書簽,一家人的生活其樂融融。
在五月全民讀書月中,四團精心策劃“閱讀成就夢想”職工讀書方案,周密部署“書香文明伴我行”活動。開展了“大手拉小手”讀書征文、講故事;“書香旅程”讀書漂流、心得演講及中華漢字聽寫、經典誦讀比賽,既提高了團場職工群眾的文化素養,又拓展了在校學生的讀書熱情,培育了崇尚閱讀的良好氛圍。
“敞開四團農業生產的綠色通道,為周邊少數民族農牧民提供2000萬元的務工收入,讓兵團職工與地方農民共同學習、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維穩、共同致富,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這樣才有幸福感。”從烏什縣英阿瓦提鄉交流到兵團一師四團任職的黨委常委、副政委吐爾洪·熱合曼說。
四團與英阿瓦提鄉同頂一片天、共飲一渠水。多年來,該團以社會資源共享、民族團結共建、區域經濟共促的融合發展為思路,每年為毗鄰的民族鄉村無償提供種植養殖技術服務,提供中長期固定崗位186個。由四團投資建設的加油站、加氣站、排污管道、防滲渠、托峰巴扎等基礎設施與英阿瓦提鄉共同使用,開啟了兵地交流交往交融和嵌入式生活的新局面。2014年四團獲得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創建單位,少數民族職工卡小花獲得了“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將家安在團部小城鎮的教師帕提古麗幸福地說:“以前自己和丈夫一個在兵團一個在地方工作,最大的擔心就是兩地分居問題,但如今團部小城鎮風景如畫,居住的樓房水暖電齊全,這問題一下就解決了。”
據了解,今年,四團還將以托木爾峰職工創業園為平臺,加緊實施四團與英阿瓦提鄉結合部的600套保障性住房,鼓勵英阿瓦提鄉農民到創業園區就業勞作,開展民族聯誼共建、兵地時裝秀展示、民族體育賽事等群眾性活動,努力形成邊防同守、穩定同力、城鄉一體、產業同步、兵地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有了民兵應急分隊的保護,治安好了,人心穩了,咱這邊陲小鎮也變成平安團場啦!”周日,興致勃勃來到團農貿市場購買生活日用品的五連退休職工趙保證,臨走時還不忘為在市場執勤的應急民兵每人送上一瓶礦泉水。
近年,依據四團地處邊境、周邊毗鄰少數民族鄉村的實際,四團投資300萬元在一師率先成立維穩應急分隊,投資400萬元在重要場所安裝監控設備,投入安技經費57萬元開展“六打六治”專項行動,確保團場安全無事故,群眾滿意度達92%。
4月13日凌晨3時,與四團相距不到1公里的烏什縣英阿瓦提鄉三大隊一村民家中突然躥起濃濃黑煙,漫延的火苗吞噬了家中的被褥、院中的柴草,相鄰的數十戶人家岌岌可危。接到救援通知后,四團立即組成30人的民兵救災應急分隊,啟動消防車奔赴火災現場,作為維穩應急分隊的骨干,阿龍當仁不讓參與了救災。
起火現場,阿龍與四團派出所的干警、救災民兵一道沖鋒在前,不僅幫助村民清除周邊易燃易爆物品,還與當地聞訊趕來的村民自發組成運水接力隊,手把手傳遞水桶滅火。當儲滿水的消防車沖到現場之時,以阿龍為首的三人即刻組成消防小隊,快速打開裝備、接通管道,展開救援,卻不幸在火災中燙傷雙腳。他說:“維漢本是一家人、兵地乃是同根生,危難時刻拯救家人的生命財產理所應當。”
2015年,四團把社會治安穩定列為“十件民生”大事之首,計劃投資5050萬元,實行四團至哨所邊防公路,加強與周邊2縣3鎮兵地協作聯合維穩處突機制,形成兵地一體、上下聯動、技防互通、處置有力的維穩反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