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工會是黨領導下的重要人民團體,工會組織覆蓋面廣,會員遍布各行各業,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力量。依法治國要求依法治會,依法治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會要旗幟鮮明地堅持依法治會,以建設法治工會為總目標,工會工作要嚴格按照《工會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開展,不斷提高法治化水平,這是工會依法履職,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實際行動和主動擔當。工會要在大力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發揮作用,就必須努力增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能力,不斷提高工會工作法治化水平。
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工會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承擔著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群眾為推進改革和建設建功立業的神圣使命,承擔著鞏固和發展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的神圣使命。工會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是法律賦予工會組織的基本權利。工會依法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主要是通過參與勞動關系的調整及其機制的建設,和為職工辦實事來實現的,主要體現在一是依法維護職工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益,最大限度地把廣大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不斷擴大黨的階級基礎;二是依法維護職工的經濟利益,把建立健全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大力實施“送溫暖”工程等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三是依法保障職工當家做主的政治權利,大力推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不斷促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四是依法維護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幫助職工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增強競爭能力;五是依法搞好源頭參與和宏觀維護,通過立法參與和政策制定參與,通過勞動保障監察與工會法律監督等途徑,較好維護勞動關系和社會穩定,促進企業的發展。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干部要以依法履職為己任,為動力,以高度的工作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推進工會法治化建設。
首先,增強工會干部法治理念是基礎。《工會法》《勞動法》等法律法規對工會職責作出了明確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各級工會干部要樹立法治思維、法治信仰。當開展工作時,必須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能觸碰。當工作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時要學會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履職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工作的格局。
其次提高工會干部法治思維是根本。工會干部首先要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努力學習掌握涉及職工切身利益和工會活動的法律知識,要將《工會法》《勞動法》等法律了熟于心,用法治的固有特性武裝頭腦,形成處理問題的思維定式。以學帶思、以思促學,不斷完善自己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切實提高依法開展工作的能力,依法管理工會事務,依法履行工會職責。工會是職工娘家人,職工有困難找工會,有侵權找工會。只有工會干部具備了運用法律依法維權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真正為職工群眾排憂解難,確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只有讓工會干部知法、懂法、依法、護法,才能教育引導廣大職工群眾遵紀守法,更有效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提升服務能力,關鍵要有服務職工群眾的意識,服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提升服務能力,首先就是要抓住收入分配、集體協商、民主管理、社會保障等重點,積極參與設計職工利益、工會活動的法律制定。當前要圍繞相關改革任務,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聯系,及時掌握改革動態,積極反映職工群眾訴求,參與改革方案的制定修改。其次要細化做實勞動合同、集體協商、職代會等制度,幫助和指導職工簽訂勞動合同、代表職工簽訂集體合同特別是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權益保護、工資調整機制等專項集體合同,依法參與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的制定和完善,推動企事業單位依法、民主、科學管理,依法代表職工表達訴求、協調利益。再次就是完善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和勞動爭議調處等制度,推動嚴格執法,調處勞動關系矛盾,及時有效把職工各項權益落到實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今天的兵團,再次站在新的起點。法治兵團建設是兵團事業邁上了制度化、法制化、科學化的必由之路;以法治引領和保障兵團維穩戍邊特殊作用充分發揮,是兵團履行職責使命、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本質要求。工會作為聯系黨政和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各級工會組織應勇于履行歷史使命,敢于擔當,依法履職,主動作為,迎難而上,使工會這個大家庭真正成為職工群眾的“溫暖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