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叔朋
(莒南縣財政局 山東 臨沂)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行政事業單位要么沒有建立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要么建立了固定資產相關管理制度但是沒有按照相關規定貫徹執行,也沒有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資產結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執行,貫徹效果不高,力度不夠。在內部控制制度方面,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并沒有建立獨立的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制度,加上沒有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造成內部工作隨意,不循章辦事,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受到制約。例如在固定資產出租出借方面,由于一些工作人員有規不守,沒有辦理明確的手續,造成固定資產流失;一些單位由同一人負責固定資產的購買和保管入賬,違背了會計準則中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造成固定資產管理不善。此外,在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和監督機制,實際運營中存在人為隨意驗收、不按期或者形式上進行清查盤點固定資產、為了謀求私利不正當處置固定資產等現象,造成固定資產隱性流失等問題,無法發揮內控的作用。行政事業單位缺乏相關監督約束機制,造成內部管理制度缺乏威懾力和嚴肅性,責任追究不到實處,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作用。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履行國家職能,很多政府部門的固定資產購置由國家財政負擔,固定資產購置過多造成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管理者重視固定資產的采購,忽視對固定資產的管理,管理意識淡薄固定資產管理不善,閑置浪費現象嚴重。此外,有些行政事業單位基于其會計核算簡單的特點在配備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方面要求不如企業高,人員配置不規范、不合理,一人多崗,不相容崗位又一人兼任,例如由業務工作人員兼任財務人員,在具體的記賬、保管、經辦等方面工作交叉重疊,采購兼職保管,出納兼職復核,這就造成固定資產管理不善,相關管理人員專業素質整體水平不高。
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使用期限要求在一年以上,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磨損,無論是發生自然損耗還是市場價格變化引起的固定資產價值變化,都會導致固定資產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發生變化。但是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在核算時不計提折舊,也沒有進行相應的資產減值測試,沒有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從而導致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與真實價值不一致,不符合配比原則,不利于掌握固定資產真實情況,管理難度增加,沒有真實價值為依據,也就很難制定科學合理的固定資產管理決策。
行政事業單位在遵循國家有關資產管理政策的前提下,結合本單位具體資產結構狀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首先建立獨立的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制度。在購置固定資產時要嚴格控制成本,盡可能采取招標方式采購,科學合理編制固定資產配置方案,完善單位內部固定資產共享機制,以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追求質量,避免過多、不必要的采購浪費;遵循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分別記錄,進行及時的會計核算,嚴格按照規定手續履行,進而形成相互間的制約和監督,減少固定資產隱性流失;建立完善監督約束機制和離任核查制,明確相關崗位工作內容和職責、權限范圍,尤其是明確責任追究機制規定,人員調動或者離職要嚴格辦理資產移交和核查程序,防止固定資產流失;其次根據單位資產結構和固定資產使用需求科學編制固定資產購置計劃方案,編制固定資產購置預算,進行科學地論證和預測分析;最后建立完善的固定資產賬簿記錄制度和定期清查盤點制度,從固定資產入庫、出庫、處置等過程中都嚴格進行登記記錄,實行動態管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及時錄入固定資產增減變化情況,并與資產清查數據比對,保管好相關的文件資料和購置發票,全面掌握固定資產信息,及時發現盤虧的固定資產,尋找原因,明確區分正常損壞和非正常損壞,非自然狀態下的固定資產損失要詳細披露賠償規定和懲罰措施,保證固定資產的完整、安全。加強固定資產的采購、監管、使用和維護環節的信息溝通,通過固定資產的實時信息披露,也有利于形成內在的約束和監督。
政府部門的固定資產由財政負擔,屬于國有資產,涉及金額大,內容廣泛,是政府履行職能的物質基礎。將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與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的績效考核機制相掛鉤,將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通過量化指標加以體現,有獎必賞,有錯必究,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調動單位內部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確建立資產管理的專門機構,尤其是明確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定期清查盤點,動態監管,將產權與責任對應落實,強化固定資產管理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在人才聘請方面,選拔具備較高的專業財務管理素質和信息化技術的綜合型人才,同時要豐富培訓形式,激發他們的創新性思維和工作熱情,強化新老員工交流溝通,經驗共享,信息共享,逐步提高新入職員工的實踐能力。對于現任員工,強化會計培訓和相關的業務學習,嚴格按照固定資產管理政策規定執行,規范固定資產賬簿登記、管理和核算,提高會計核算的科學化、效率化。建立配套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例如定期考核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知識水平,考核優秀者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充分調動內部積極地學習氛圍,逐步提高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
首先要實行權責發生制,增設固定資產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固定資產清理 等科目,取消 固定基金 會計科目,按照會計準則計提折舊,將固定資產折舊披露出來,真實反映出固定資產價值轉移和自然損耗。定期進行資產減值測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提高固定資產真實價值和賬面價值匹配度,縮小兩者之間的差距。其次遵循透明化的市場準則,根據市場動態變化進行固定資產價值動態分析,調增或者調減固定資產價值。最后強化固定資產電子信息化管理,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借助辦公自動化系統和財務管理中固定資產管理軟件,建立一整套固定資產財務核算系統,減少人工誤差,提高固定資產核算的準確度和效率,實時監控固定資產,及時、準確地反映固定資產信息。
1.張敏山.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02).
2.李東梅. 淺議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存在若干問題及對策. 財經界(學術版),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