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華
(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山東 泰安)
經濟學思維方式倡導遵循市場規則,基于成本和效益進行選擇,與生活中的各種經濟決策息息相關。近年來,國家推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大了對科研經費的投入。然而科研經費撥入的快速增長并沒有帶來顯著的創新成效,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措施有待改革和創新。本文試圖以經濟學思維方式分析我國科研經費管理存在問題及成因,并針對性提出對策和措施,以期為科研經費管理改革工作提供借鑒。
(1)科研經費分配環節存在弊端。我國科研經費管理采取 自上而下 的分配方式,科研管理部門在分配環節起主導作用。科研資助與行政權力相互利用,容易給科研經費分配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一是科研項目立項的行政化導向明顯,立項內容沒有反映真正的科研問題和社會實際需求;二是科研項目多部門部署現象突出,存在同一研究內容交叉重復申報科研經費的現象;三是科研項目立項競爭不公平合理,導致部分科研承擔單位將申報工作重點放在 拉關系、走后門 上,而沒有在提高自身科研實力下功夫。
(2)科研經費使用環節效益不高。一是科研經費預算編制不科學,科研人力成本補償不足、儀器設備購置、材料費等過度突出。二是存在侵占、挪用、騙取科研經費等違規違紀現象,造成經費隱形流失。三是資產管理不到位,逃避政府采購,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3)項目結束后缺乏必要的綜合績效評價。項目財務驗收通常以以業務支出合規性原則為主,關注經費支出數與預算數的差異。然而對于項目資金支出的合理性及所運用的最終效果是否與國家預算項目績效相匹配,缺乏必要的績效評價。
(1)科研經費管理體制尚需健全和完善。體制建設不完善的情況下,科研經費呈現多部門管理的格局。管理部門工作任務不一致,相互之間缺乏統籌協調,存在行政權力干預學術咨詢的情況。此外,還存在課題立項、評審、驗收等信息不夠公開透明、信息共享和查重機制不夠健全等現象。
(2)科研承擔單位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嚴謹。一是科研承擔單位評價與考核制度不完善,導致科研人員重經費爭取,輕研究工作。二是內部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科研人員承擔項目數量和金額多少與績效工資無直接聯系。部分科研人員為了彌補自己的勞務付出,通過虛假單據來獲取補償,導致違規違紀使用科研經費現象的發生。
(3)經費預算執行監管措施不力,部分政策沒有得到很好落實。研究人員的科研誠信、科研經費管理意識需要進一步強化,研究單位對科研經費的使用缺乏有效監管。同時,驗收、審計和評估過程沒有發揮獨立第三方的作用。
(1)科研管理部門與科研承擔單位并不是平等協商的關系,科研承擔單位只能單方面接受管理部門下達的各項成本明細。同時科研管理部門對經費預算調整要求過嚴過細,導致承擔單位經費管理缺乏彈性。
(2)科研承擔單位本身對管理成本缺乏認識,缺乏全成本 理念,科研項目成本核算不清晰。
(3)人員支出經費設置違背科研規律,人力價值補償不足。 勞務費 、咨詢費 等只能列支研究生、臨時人員工資以及專家咨詢費。這一規定難以全面真實地體現科研人員的智力投入,與科研工作需求脫節。
由于受產權制度等因素的影響, 科研立項部門和研究單位處于不平等買賣雙方的位置。科研管理部門完全有能力影響競爭結構,進而干擾科研資源最優配置;在項目申報過程中,存在信息披露不公開、不透明的現象,導致一部分研究單位無法平等參與競爭;此外,多數研究單位未考慮邊際效益,只是單純為了爭取經費而參與項目申報,導致科研經費競爭成本不合理、結果不公平。
(1)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科研管理部門及科研承擔單位不單純是行政附屬關系,科研項目和經費的分配更應充分體現市場契約精神。科研管理部門作為買方出資購買某個項目成果,而承擔單位綜合計算科研成本、按時保質完成契約任務。雙方應遵守共同的制度要求,按 游戲規則 辦事。
(2)科技管理工作涉及領域一般超越一個部門的職權范圍,所以要重視科研經費管理的頂層設計。建立全國統一的科研項目數據庫,加強部門之間科技資源配置的協調溝通,避免同一研究內容重復立項等現象的發生。
(3)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科研經費立項管理中的作用。科研管理部門主要負責提出研究框架、組織專家委員會研究評審和組織項目單位進行申報,而項目申報的規劃設計、方案審查、評估選擇等工作則交由專業評估機構或專家委員會承擔,充分發揮中介、專家在科研經費管理中的作用。
(4)明確責任,不斷完善經費管理制度。科研管理部門應明確自身職責范圍,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對科研項目經費的管理做到 抓結果、放過程 。而科研承擔單位應進一步落實項目法人負責制,嚴格預算執行,不斷提高項目經費使用效益。
(1)在項目管理模式上,應將現有的行政化模式轉變為市場化模式,明確科研管理部門與項目承擔單位的責權關系。科研管理部門對于競爭性項目經費,應比照市場化的競爭模式,實現項目經費購買服務。其中重大科研項目立項可采用公開招標方式,公平合理的選擇科研項目承擔者。
(2)建立科研經費預算評審專家庫和預算管理數據庫,提高科研經費立項競爭的公開透明度。不斷改進和完善專家評審制度,網上隨機抽取專家。加強專家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確保評審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同時,將經費評審方式、經費分配和經費管理過程向公眾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3)科研管理部門要將以往的單據控制轉為成果和績效考評控制,在項目合同中明確科研活動分階段應達到的成果、效益,并將分階段的成果、效益與經費撥款進度直接聯系。此外,科研管理部門還應明確界定科研成果、知識產權的歸屬管理及違約責任。
(1)科研承擔單位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度,推行項目全成本核算方式。將科研活動中直接發生的差旅費、材料費、會議費等支出計入科研成本。健全間接成本補償機制,擴大間接費用補償機制的適用范圍,將占用資源產生的水電費、固定資產折舊等按照合理的比例計入科研成本。同時應加快推進績效工資制度配套改革,完善 人力資本 補償的合理途徑與方式,合理計量科研人員工作量和成果績效,將人員績效支出落到實處。
(2)以科研項目成本為依據,對照科研項目的預期成果和產出成果,把好科研項目的 定價關。通過權衡自身成本與收益,科研人員如實申報科研預算。通過競爭,最終 定價 科學合理的項目組成為項目的承擔者。
(3)加強項目結余資金的管理。對結余資金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如因科研人員無法完成成果目標需要收回外,其余的還應留給項目組,用于鼓勵補助后續科研發展支出。
(1)科研承擔單位應切實擔負起管理主體的責任,加強內部控制,預防舞弊和防止科研腐敗。要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監督作用,完善包括審計、財政等部門和社會中介機構在內的多層次結合的監管體系實施公告、公示制度,建立 負面清單 ,確保科研項目資金安全并合理使用。
(2)科研管理部門建立面向結果的經費使用績效評價機制。引入評估機制,對科研項目所取得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進行考核和評價,將績效考評結果作為今后年度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
科研經費管理是科研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的本質是體制機制創新。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應從國家戰略全局出發,樹立經濟學思維意識,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嚴格成本核算,不斷提高科研經費效益,從而實現顯著的科研創新成效。
1.[美]保羅 海恩,彼得 波特克,大衛 普雷契特科.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第12 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
2.徐奕舒,王春暉,胡志斌,財務管理目標視角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探析.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8).
3.劉軍民.以深化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改革落實創新驅動戰略.地方財政研,2014(1).
4.王忠,文宇峰,孫玉芳,陳謙明. 十二五 科研經費改革影響研究.科學學研究,2014(4).
5.薛二勇.中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改革的政策分析.北京社會科學,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