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燚焱
(南通市通州區財政局 江蘇·南通 226300)
當前,事業單位內部設置眾多會計主體的現象較為普遍。它們一般為事業單位內部企業性質的經濟組織,由事業單位本身投資向工商部門登記注冊成立,設置獨立的會計賬目。例如:某職業院校的小賣部、食堂、文印資料室、學生實習實訓車間、對外培訓業務等都分別登記注冊成企業性質的經濟組織,設置獨立會計賬目,進行單獨核算。但它們的投資主體還是學校本身,學校以固定資產(房產、設備)進行投資,固定資產的維修和更新費用、大部分的人員工資仍從學校行政賬目中列支。因此,事業單位內部設置眾多的會計主體容易存在諸多隱患,發生各種會計違規行為。
當前,我國事業單位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比較普遍,由財政部門負責對事業單位的會計賬目進行統收統支核算監管,但主要是針對事業單位的行政賬目,而事業單位內部設置的眾多會計主體一般以《小企業會計制度》為依據,暫未列入財政監管范圍之內,事業單位的主管部門也往往疏于對事業單位內部眾多會計主體的監管。所以,事業單位內部設置會計主體的選擇權集中在事業單位本身。而事業單位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往往樂于設置一個又一個的會計主體,以便游離于財政統收統支監管之外。
事業單位內部設置的會計主體往往是企業性質的經濟組織,它們的收支行為游離于財政監管之外,具有較大的自主權,可以自主設置收入和支出項目,沒有事業單位行政賬目受到約束、限制的條條框框。而有些收支項目的合理合法性由于缺乏監管而令人置疑。它們往往成為披著合法性質的“小金庫”,把一些在事業單位行政賬目中受到限制或不允許的收支項目名正言順的列入單位內部企業性質的會計賬目。諸如,超額發放的職工福利獎金、事業單位埋單的各種公款吃喝、單位領導的考察旅游消費、各種有目的地行賄進貢以及各種由單位買單個人受益或得利的開支項目,以各種名義或形式歸入這些企業性質的會計主體賬目,同時又避開了財政監管的約束。
事業單位內部眾多的會計主體為關聯交易提供了方便,這些關聯交易既可能發生在事業單位行政賬目與內部的會計主體之間,也可能發生在事業單位內部眾多的會計主體之間。如某初中學校,把學生所用的簿本、學習輔導用書等學習用品全部交由學校小賣部采購,再由小賣部轉售給學校發給學生使用。這種情況,是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督和約束機制,雖然在會計領域是典型的關聯交易,但在事業單位內部通過設置眾多的會計主體變得暢通無阻。由于目前我國的法律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關聯交易沒有足夠的重視,事業單位內部眾多的會計主體之間通過關聯交易“制造”利益成為可能。
事業單位內部眾多的會計主體,往往會成為調節納稅的工具,通過事業單位內部不同會計主體之間的關聯交易輸送利益,調節收入、成本和支出,達到調節利潤和避稅的目的。以企業所得稅為例:當前對小企業實行定額征收或查賬征收的方式征收所得稅,而事業單位內部為了避稅,在定額征收時調節收入,在查賬征收時調節利潤。如查賬征收時,由于固定資產實際上已列入事業單位行政賬目,事業單位內部的會計主體對哪些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費、計提多少折舊費,事業單位內部有較大的選擇權;人員工資也實際由行政賬目列支,至于企業賬目中列支多少有較大的選擇權。這些都可以成為調節利潤和納稅支出的途徑。
事業單位內部注冊設立的企業性質的經濟組織,其投資主體往往是事業單位本身,即事業單位用國有非經營性資產用于投資,包括相應的房產、設備等固定資產。而這些企業性質的經濟組織只注重固定資產的使用,而不關心固定資產的維護、更新,甚至固定資產的維護、更新費用從事業單位行政賬目中列支,從而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而由于這些固定資產的使用過程與事業單位本身的行為活動又密切相關,往往難以明確界定區分屬于誰使用。對于這些企業性質的經濟組織而言實際為無償使用。例如:學校的對外培訓業務設置獨立的會計賬目,而培訓業務又要經常使用學校的固定資產(如計算機機房設施),但計算機的維修、更新費用又從學校行政賬目中列支。
雖然事業單位內部眾多的會計主體通過了工商、稅務方面的注冊登記,具備了合法的外衣,但由于事業單位內部眾多的會計主體給各種會計違規行為提供了方便。所以,財政部門和事業單位主管部門要從控制會計主體的數量開始,加強對事業單位財務的全面監管,促進事業單位財務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有效抑制通過眾多會計主體實施各種違法違規行為。
事業單位內部根據經濟活動的需要,設置相應的會計主體符合會計主體與單位法人之間關系的界定,即會計主體可以是單位法人內部的一個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但事業單位內部設置眾多的會計主體是否都符合相應的法律法規值得探討,其合理性更值得懷疑。這些會計主體為了取得相應的法人資格,先由事業單位提供注冊資本,而在取得會計事務所驗資證明后往往抽回資金,這些經濟組織實際為“空殼”。其實,注冊資本的來源是一個問號,是誰同意將事業單位的資產用于投資的,投資多少是誰批準的。所以,我們要從源頭上審查事業單位內部會計主體的資格,即事業單位內部注冊的企業性質的經濟組織的資格。凡是不符合規定的,一定要撤銷其企業法人資格。同時,我們需要進一步明確事業單位將非經營性資產用于生產經營活動的審批權限。如某職業院校為收取學生的就業推薦中介費,自己投資注冊設立勞動服務中介機構取得合法的企業資格,從而使收取學生的就業中介費合法化,但注冊資本全部由學校出資。那么事業單位內部這種性質的經濟組織是不是值得懷疑,其收費行為是不是值得懷疑,我們的相關規章制度是不是存在空白。
財政部門和事業單位主管部門在監管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過程中,既需要重視對事業單位行政賬目的監管,也需要重視對事業單位內部眾多會計主體賬目的監管。實際工作中,財政部門和單位主管部門對事業單位行政賬目的監管已經比較重視,如全國普遍實行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但對事業單位內部眾多的會計主體賬目缺乏充分的監管,給這些會計主體的違規行為提供了實施的空間。如果財政部門和事業單位主管部門監管的時間和精力不足,可以委托專門的審計機構(如會計事務所)實施外部審計。
我們通過監管會計主體賬目抑制事業單位內部眾多會計主體的違規行為屬于事后監督,而我們更需要監督這些會計主體的日常經濟行為——即事中監督,不斷提高監督的效率和水平。事業單位的主管部門應會同財政部門根據所屬事業單位內部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內容,積極實施有針對性的、經常性的監督和檢查,進一步規范它們的經濟行為活動,對各種會計違規行為嚴加圍追堵截,不斷增強監管的時效性。
事業單位內部設置眾多的會計主體,對加強內部經濟核算具有重要意義,但眾多的會計主體也給事業單位內部各種會計違規行為提供了方便。所以,財政部門和事業單位主管部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監管,抑制事業單位內部各種違規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