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明
(福州市瑯岐經濟區瑯岐鎮農業服務中心 福建·福州)
農村財務管理歷來是農村經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層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是廣大農民群眾極為關注的熱點。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直接關系到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農村社會的穩定。近年來,瑯岐鎮通過健全民主理財,實行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農村"三資"監管,開展村務公開等一系列行之有效做法,使該鎮村財管理逐步走上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但是,仍有個別村財務管理仍然比較混亂,前清后亂現象依然存在,制約農村集體經濟壯大、影響社會的和諧。筆者就瑯岐鎮當前村財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談談個人粗淺的看法。
(1)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不規范。主要表現為:一是土地補償款發放執行走樣。有的村用農民的土地補償款抵頂村民歷年的尾欠款后,再將補償款剩余部份發放給農戶。二是經濟合同兌現率低。大部分村均未建立資產資源承包(租賃)合同臺賬,沒有根據已簽訂的承包合同及時組織村財收入。三是會計核算范圍不全面。有的村在向收取承包收入時,直接將承包收入沖減補助支出后的余額納入賬內核算,導致收支失真。
(2)財務制度執行不嚴。一是村級收支預算缺乏剛性控制。村級財務收支計劃執行不力,開支隨意性大,沒有做到量入為出。二是支出票據不規范、不合法。按財務管理規定,開支票據均須是合法憑證,但在村級財務支出中復印費支出、零星辦公用品等支出仍以自制憑證為主。三是各村應收、應付等債權、債務科目金額大、年限長、呆賬多、情況復雜。四是固定資產動態監管執行不到位。自2009 年10 月全鎮村集體統一開展固定資產清查以后,有的村沒有再開展固定資產盤點,資產明細賬記錄只流于形式。會計賬上只對上年末固定資產賬面數進行逐年結轉,對已變動的資產沒有及時進行賬務調整。
(3)村集體經濟薄弱,入不敷出。近年來,瑯岐鎮村集體收入呈下滑態勢,而支出部分呈上升態勢。2012 年、2013 年、2014 年全鎮村財收入分別為1380萬元、1323 萬元、1203 萬元。收入減少了,村財支出卻逐步攀升。三年的全鎮村財支出分別為958 萬元、1170 萬元、1260 萬元。本年收益分別為422 萬元,153萬元,-57 萬元。據統計,2014 年我鎮收不抵支的村達14 個,占總村數的52%,其中虧損最高的村金額達56 萬元。
(1)村干部法制觀念淡薄,民主意識不強。由于部分村干部對村財管理混亂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平常對農村財務規章制度和政策法規的學習甚少,不熟悉相關政策規定及制度,依法管理村財的意識淡薄,民主管理意識不強,存在個人說了算的家長制作風,對村里重大事項,獨斷專行,任意支配村財。
(2)農村財務人員整體素質低。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村代理會計業務素質偏低。村財務人員平時不注重財務專業知識的學習,只會進行簡單記賬,存在著"重"記賬"輕"管理;對報銷憑證只進行形式上把關,對支出的合理性、真實性沒有認真審核,缺乏有效的會計審核監督作用。二是村級報賬員的任用隨意。有的村不是從工作考慮,而是由單位負責人主觀指定。這些被指定上崗的報賬員普遍沒有相關財務知識,沒有經過專門、正規的培訓,缺少必要的財經法規基礎知識,不勝任財務工作。
(3)財務監督管理不力。一是民主理財監督小組監管不力。有的村民主理財小組成員由個別村主干指定,未經村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有的成員不具備基本的財務常識,不知如何監督;有的村財務審核章還掌握在村主任手中,有名無實,未能起到監督作用。二是財務公開不到位。財務公開雖然已在我鎮開展了多年,但是公開的效果不能令人滿意。有的村財務公開工作至今只停留在鎮會計委托中心下發的余額表及收支項目等幾張財務報表上,只公開些枯燥的數字,對真正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問題如村級工程項目、企業(耕地、山林)承包、強農惠農資金等的公開管理不到位,沒有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開,財務公開擺花架子,搞形式主義,透明度不高。
(4)對財務違紀問題查處不力。雖然鄉鎮平常有開展財務檢查和換屆時的村主干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但財務檢查和審計所取得的成效并不是很明顯。一方面每次的村級財務檢查和審計所抽調工作人員絕大多數都是鎮農村會計核算中心的代理會計,他們即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這一特殊身份導致村財問題不易暴露,另一方面即便在檢查或審計中發現了問題,有的鄉鎮干部怕影響村干部工作積極性,怕得罪人,不愿抓,不敢抓,聽聽檢查匯報后,便不了了之,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村干部不良之風的盛行。
(5)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后勁不足。瑯岐鎮村集體經濟主要靠農田和魚池的發包上交收入、上級下撥的農村稅改轉移支付辦公經費以及零星的租金收入維持運轉。有的村干部為官一任,應付了事,沒有長遠的經濟發展規劃。
(1)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鎮、村干部一定要端正思想,充分認識管好村財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切實把農村財務管理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并對農村財務中出現的問題,切實抓好落實整改,做到嚴格按章辦事,確保各項財務規章制度的落實。
(2)提高農村財務人員整體素質,穩定農村財務隊伍。對村級財務人員的任用應嚴格按照《福建省村集體財務管理條例》規定的執行,擔任代理會計和報賬員的必須取得《農村財務任用證》,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嚴格做到不任用無證人員。農村財務隊伍要保持相對的穩定,各村財務人員一旦被確立后,未經鎮經管部門批準,不得任意調換。鎮政府每年至少要對村級代理會計、村級報賬員進行一次較系統的法律知識和財經業務知識培訓,使村級財務人員隊伍的整體業務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3)強化監督約束機制。一是強化民主監督。民主理財小組成員必須經過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民主理財小組要充分利用對村里事務熟悉的有力條件,對經濟業務的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嚴格審核把關,充分履行職責。對于涉及村里的重大事項應提交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嚴格民主監督程序。二是提高財務公開管理水平,規范公開工作。加強對村級財務收支計劃以及計劃執行情況、村級工程招投標、企業(耕地、山林等)發包,固定資產購置、強農惠農資金等方面農民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的公開,真正做到公開內容全面,公開時間及時,公開程序到位。村級公開資料要實行專人保管,并要建立財務公開檔案。三是加強制度建設。鎮經管部門要結合瑯岐鎮村財現狀,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具體周密、操作性強的財務規章制度,包括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制度、資產臺賬制度、經濟合同臺賬制度、土地補償費監督管理制度、債權債務管理制度、民主理財和財務公開制度等,做到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規范管理。
(4)強化對村級財務的監督檢查,嚴格責任追究。鄉鎮要成立有專門的審計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對村級開展審計,及時發現和消除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審計出來的問題,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分清不同性質的情況,嚴格對照有關法律、政策規定進行處理,對于侵占集體資產和資金,鋪張浪費等給集體造成損失的,要責令如數退還和賠償;對于構成違紀的要移送紀檢監察機關,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5)廣開財源,促進集體經濟發展。一是充分發揮支沿海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水產、果蔬、花卉苗木、休閑觀光等重點產業,推進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后勁。二是要加強集體資產管理,盤活現有閑置資產,促進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保障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的增加。